政府觅26新地 涉绿化棕地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3924
地产新闻
政府觅26新地 涉绿化棕地
(文汇报) 2017年1月21日
政府昨日举行施政报告政策措施记者会。署理发展局局长马绍祥表示,政府额外共物色多26幅具建屋潜力土地,涉及绿化地带和棕地,初步了解有关绿化地生态价值不大,政府亦不会因为有棕地作业而不发展。他承认发展郊野公园存在争议,但本港缺乏可发展的土地,故认为有关建议值得社会思考。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则表示,觅地困难导致公营房屋兴建量与编配情况不理想,又说目前市况仍然不稳,要再观察才考虑辣招是否「减辣」。

根据发展局文件,26幅新增土地可於2019/20至2023/24五年间供发展,其中约10幅涉及绿化地带及棕地,大多位於元朗和粉岭等地区,另有10幅涉及政府、机构或社区用地。至於整片全属甲类住宅用途,不用改划可供直接建屋的土地只有4幅。

政府暂时预计其中15幅会用作兴建公营房屋,包括元朗横洲第二及三期及横头磡正德街黄大仙社区中心,以及大埔九龙坑一幅露天仓用地。

不会因棕地作业不发展

署理发展局局长马绍祥昨日在施政报告政策措施记者会上表示,发展该批土地会涉及收地,但强调不会因为当中有棕地作业而不发展,如发现违规会按法例执管。他承认现阶段觅地建屋工作有难度,「容易做的基本上已做了」,但初步了解这批绿化地的生态价值不太高。

对於特首梁振英提到,应思考利用郊野公园内小量生态价值不高、公众享用价值较低、位於边陲地带的土地用作公营房屋等非地产用途。马绍祥表示,过去政府发展土地常遇地区阻力,甚至是司法覆核,而根本原因是缺乏可发展的土地。他明白发展郊野公园存在争议,但亦值得思考。

换地让建屋保育创双赢

施政报告又披露,政府正积极考虑以大埔船湾已修复的堆填区,换取沙罗洞内具高生态价值的私人土地。马绍祥指出,沙罗洞是相当完整生态系统,社会公认有生态价值,但过去有人在当地进行野战游戏、玩四驱车等活动,构成滋扰,公众希望作保育,形容今次「地换地」是具有创意和双赢的做法,环保界基本上欢迎方案,希望公众理解。

搵地难致公屋缺

就房屋供应量方面,列席的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表示,目前觅得的土地只够兴建23.6万个公营房屋单位,与长远房屋策略与未来10年兴建28万个的目标仍有落差,虽然未来5年将有9.45万个公营房屋单位落成,较现届政府上任时的5年期建屋量显著增加,但公屋申请数目亦增加约45%。截至去年9月底,一般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已延长至4.5年,认为表现毫不理想。

对於社会关心楼市是否或何时「减辣」,张炳良则表示,过去几年推出多个需求管理措施,其中加税措施已见成效,2015年下半年楼价下调,直至去年第二季才因应外围环境回升,而且对比伦敦、悉尼和温哥华等大城市的楼价升幅较小,可见「辣招」整体有起作用。他指买家印花税及加强额外印花税是「非常时期非常手段」,是否「减辣」要视乎市场实际情况,包括市场需求、供应量及外围经济环境变化。但目前市况仍然不稳,需要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