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覓26新地 涉綠化棕地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3921
地產新聞
政府覓26新地 涉綠化棕地
(文匯報) 2017年1月21日
政府昨日舉行施政報告政策措施記者會。署理發展局局長馬紹祥表示,政府額外共物色多26幅具建屋潛力土地,涉及綠化地帶和棕地,初步了解有關綠化地生態價值不大,政府亦不會因為有棕地作業而不發展。他承認發展郊野公園存在爭議,但本港缺乏可發展的土地,故認為有關建議值得社會思考。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則表示,覓地困難導致公營房屋興建量與編配情況不理想,又說目前市況仍然不穩,要再觀察才考慮辣招是否「減辣」。

根據發展局文件,26幅新增土地可於2019/20至2023/24五年間供發展,其中約10幅涉及綠化地帶及棕地,大多位於元朗和粉嶺等地區,另有10幅涉及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至於整片全屬甲類住宅用途,不用改劃可供直接建屋的土地只有4幅。

政府暫時預計其中15幅會用作興建公營房屋,包括元朗橫洲第二及三期及橫頭磡正德街黃大仙社區中心,以及大埔九龍坑一幅露天倉用地。

不會因棕地作業不發展

署理發展局局長馬紹祥昨日在施政報告政策措施記者會上表示,發展該批土地會涉及收地,但強調不會因為當中有棕地作業而不發展,如發現違規會按法例執管。他承認現階段覓地建屋工作有難度,「容易做的基本上已做了」,但初步了解這批綠化地的生態價值不太高。

對於特首梁振英提到,應思考利用郊野公園內小量生態價值不高、公眾享用價值較低、位於邊陲地帶的土地用作公營房屋等非地產用途。馬紹祥表示,過去政府發展土地常遇地區阻力,甚至是司法覆核,而根本原因是缺乏可發展的土地。他明白發展郊野公園存在爭議,但亦值得思考。

換地讓建屋保育創雙贏

施政報告又披露,政府正積極考慮以大埔船灣已修復的堆填區,換取沙羅洞內具高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馬紹祥指出,沙羅洞是相當完整生態系統,社會公認有生態價值,但過去有人在當地進行野戰遊戲、玩四驅車等活動,構成滋擾,公眾希望作保育,形容今次「地換地」是具有創意和雙贏的做法,環保界基本上歡迎方案,希望公眾理解。

搵地難致公屋缺

就房屋供應量方面,列席的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表示,目前覓得的土地只夠興建23.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與長遠房屋策略與未來10年興建28萬個的目標仍有落差,雖然未來5年將有9.45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落成,較現屆政府上任時的5年期建屋量顯著增加,但公屋申請數目亦增加約45%。截至去年9月底,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已延長至4.5年,認為表現毫不理想。

對於社會關心樓市是否或何時「減辣」,張炳良則表示,過去幾年推出多個需求管理措施,其中加稅措施已見成效,2015年下半年樓價下調,直至去年第二季才因應外圍環境回升,而且對比倫敦、悉尼和溫哥華等大城市的樓價升幅較小,可見「辣招」整體有起作用。他指買家印花稅及加強額外印花稅是「非常時期非常手段」,是否「減辣」要視乎市場實際情況,包括市場需求、供應量及外圍經濟環境變化。但目前市況仍然不穩,需要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