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论坛
登入名称
密码
页数:
永远不会出现容易负担买楼数据
浏览人次:68206    回应:55

永远不会出现容易负担买楼数据

 

汤文亮博士

纪惠集团行政总裁
2014年9月24日

  有不少人在其他行业是精英领袖人才,又确实搵到不少钱,但很奇怪,他们从未拥有过物业,亦错过了不少置业良机,若果有人问他们点解过去在资金充裕,楼价低迷的时候仍然唔买楼,到了将近退休,才考虑置业,难道他们不觉得在未来没有固定收入时候买楼是非常危险,如果他们不被问及犹可,否则,一定妈妈声,他们会说,信错了那班专家,在这么多年来,从未说过应该买楼,当然,那些做物业代理专家是例外,他们说楼市升亦只不过想多做生意,政府官员更加不用说,整天只会叫市民小心,小心,试问,在这个情况下,一般小市民又怎样会有胆买楼,而且,他们又没有说错,那些容易负担买楼数据又从未出现,所以,有很多专业精英到年纪大仍然没有一个物业,不过,这又能够怪谁。

  虽然很多人是其他行业精英,但他们不了解楼市,这是一个没有正面数据的市场,当经济不景,楼价低迷的时候,市民连工作亦很难找到,那些评论员又怎么会有胆叫人买楼,甚至说他日经济复苏,物业将会为大家带来巨大财富,他们只会说,当经济出现明显上升动力的时候买楼亦不会迟,但当经济转好,楼价又会有显著升幅,那些评论员又会说,现在虽然不俗,但请勿忘记,楼价曾经下跌至某一个阶段,要买楼,请考虑清楚,所以,现在仍有不少专家提及97年的楼价,现在比97年更加上升了20 %,是否很危险,买楼的人请考虑清楚。

  现在利息低迷,供楼负担容易,专家又会说利息上升,供楼的人便惨了,反过来说,当日楼价高企的时候,供楼利息高达10%,又没有专家预测到未来利息下调,供楼不但轻松,而且楼价会显著上升,政府官员更加不用说,除了叫市民小心之外,更加出口术说利息趋升,总之,令到市民不买楼他们便功德圆满,其实,这是一个绝对错误,如果市民不买楼,政府除了不能够在土地赚取地价,楼宇交易时的各项税收外,更加要为未有楼的人提供居所,要兴建更多公屋来安置他们,财赤的出现是预期结果,有财赤,即是经济不景,无论是政府官员抑或是著名学者都会不约而同说,大家要小心,经济不景,千祈唔好买楼。

永远不会出现容易负担买楼数据
1. 睇得通
2014-09-24 08:26

有不少人在其他行业是精英领袖人才,又确实搵到不少钱,但很奇怪,他们从未拥有过物业,.......

我想: 这些行业精英人才,可能都是戴眼镜的,他们看不清楚香港的楼房价格是漂浮在多余的美元堆上的......

2. 蜕变中嘅懒人
2014-09-24 09:00
香江百年定律:
亚妈系女人、买楼实赚梗;唔买输实,买就赢突。
1. 深信无论任何悪劣情况之后,楼价长远必升。
2. 明白买楼有杠杆效应好处。
3. 肯定有足够供款能力渡过低潮。
无须大智慧、买楼最实际;蠢钝一时、聪明一世。
无论系聪明专家、抑或靠估懒人,结果都完全一样。


3. AK
2014-09-24 09:02
I 100% agree with Dr.. House price is never affordable in Hong Kong.  However, if you start your 1st house, everything will be a lot easier.
4. 蜕变中嘅懒人
2014-09-24 09:22
香江楼市20年定律:
以2003年为谷底,平均愈靠近03年前后上车长揸至今愈赚得多。
愈靠近1997年同2014年上车,20年之后必赚,兼夹赚20年租金。
信者得救、唔信罢就。
5. 亮剑
2014-09-24 09:50
香港买楼从来未易过!
在80年代尾90年代初,应该系香港人置业高峰期,当你买间一百万头的单位自住,做足九成按揭借银行一球,分十五年还。
当时按息系P加计,闲闲地十厘八厘,高达拾弍叁厘亦试过。
咁我就当平均十厘啦,用按揭计算机计计,1球以平均10厘分15年还算一算,每月要还10,746 元,咁15年总共供咗成 934,290 元息,每月平均俾嘅息系 5,190 元。
80 年代尾的大学毕业生,人工只是5千左右,要人供一万银楼,真的极度痛苦!

直到5~6年前,因为美国玩QE,按息系H+0.6X计,实际按息一厘左右已好几年,咁呢次当你借足3M做15年,现在我又当过埋下年美国利息会加,咁就全期计3厘啦。
3M贷款每月要供20,717 元,全期利息支出 729,143 元,平均每月利息支出系 4,051 咋!
借多2球,同供款年期计利息支出竞然少了过仟元!!

当然每月要供2万元过外,对不少人来说系可望而不可求的恶梦。

根本上港币的供应,受环球金融政策影响会不断增加,购买力会越来越弱,呢个就是现实!
现在大学毕业生前面只有两条路拣,去做楼奴捱15年;去做租奴捱一世!
今日你不作决定,许是人就是样板!
6. 笔者与太太工作近10年,才储足首期购买第一个私人住宅物业
2014-09-24 10:01

林本利 - 无信不立

林本利、黄元山及陈肇贤教授 :「理财有道」财富管理课程

活道教育中心


 

2014年9月18日星期四

壹周刊:长线投资不要炒卖

不知何故,笔者竟然成为上期(1279期)《壹周刊》的四位封面人物之一,与李福兆、盛智文和David Webb等投资界名人走在一起,实在感到自惭形秽。细阅内文,发觉有不少问题,故此有必要在此澄清。

笔者记得今年9月8日星期一早上11时许,《壹周刊》记者来电,要求笔者推介一只股票,并且作详细录音访问。由於当日正值中秋节,笔者下午要探望母亲,故此只和记者谈了数分钟,表示没有时间进行详细访问,电话对话中亦没有提及本人的资产(和负债)。

过去三期,笔者在此专栏推介股神巴菲特的投资智慧,指出长线投资和价值投资的重要性,并认为对自己一生受用,又怎会鼓励短线炒卖?笔者约四年前决定离开理大,申请提早退休,开展人生下半场,其中一个「任务」正是从事理财教育。之后在报章、杂志撰文,又到教会、学校、政府部门及非政府组织(社福机构)演讲,并且开班,推广审慎理财,最近把课堂内容整理,出版《与我一生的理财之道》一书。

笔者过去十多年,遇过不少「炒楼」、「炒股」的人,在楼市和股市中损失惨重,连累家人,故此从来不会教人炒卖,自己也不会参与炒卖。对笔者而言,投资是抱有中长线持有资产的心态,定期收取股息、利息或租金;至於炒卖,则只是希望短期内资产价格颷升,然后沽售离场。

笔者考虑投资一个高风险项目时,例如买楼、买股票或外币,必定查问自己,该项目未来两、三年,是否每年可以带来10%的回报?经过翻查过往资料和对未来作出评估,若是有六、七成把握,才会决定入市。动用的资金,亦是未来几年「唔等使」的钱,故此不会出现贱卖资产的情况。笔者一直相信,只要小心谨慎,不过分贪婪和恐惧,每年赚取10%的回报并不困难。

上期提到笔者「炒股」平均每年回报两成,绝非事实。笔者退休后主要依赖投资收入(包括股息、利息和租金)过活,不会经常买卖股票,浪费时间和金钱,一般只会在五月前放售两成股票,过了五月和六月后再部署入市。所持有的股票,绝大部分是高息股和指数基金,股价波幅较小,适合长线持有。间中可能持有某些股票(例如近期的大唐发电和中移动等),数月间股价颷升两成,才会考虑沽出变现。

至於上期提到笔者亦擅长「炒楼」,同样与事实不符。内文提到笔者在2004年购入碧瑶湾单位,到2010年因计划离开理大而沽售,持有六年多,其间一直用作收租,并无空置,又怎能算「炒楼」?2010年沽售碧瑶湾单位后,把资金用作购入北角写字楼,免费给学生及教友作为办学之用,亦方便离开理大后与好友及传媒接触,把自己所学和拥有的回馈社会。至於近年写字楼价格急升,这是后话,实非笔者始料所及。

笔者与太太工作近10年,才储足首期购买第一个私人住宅物业。之后随着薪酬上升,再购入物业给双方父母居住。后来子女出世,家中聘用外佣,故此需要转换较大的单位,透过换楼累积财富。但20多年来,家庭成员的人均居住面积,维持每人大约200平方尺,夫妇的生活水平没有多大转变,深信一切是上帝的恩典,有衣有食,便当知足和感恩。

自从2008年金融海啸后,笔者一直致力推动理财教育,强调财富不是永恒,港人应当善用丰厚财富,造福人群,不应只懂不断累积,遗害下一代。过去多年亦一直身体力行,学习「施比受更为有福」的道理,日后有机会将和读者分享这方面的经验。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学,现为专栏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监
7. JC
2014-09-24 10:14
永远不会出现容易负担买楼数据
原因: 用错份母
以楼价除入息中位数, 便出现xx年收入全奉献才可买楼的结论. 其实公屋加居屋118万间, 占总量265万间44%. 其中人口占全港人口45.8%. 换言之, 全港有一半人不用买私楼以满足居住需要.
数据来源
固入息中位数应以居屋上限$43030楼上的中位计, 再考虑60%以上家庭已供甩楼. 条数完全不同.
 
8. 行外人
2014-09-24 10:46
To 7/F JC

十分认同,叻叻!
9. 引刀一快
2014-09-24 11:35
To 4楼 懒人兄 5楼 亮剑兄

淡友冇话唔买楼喎,不过揸住旧首期先,减D先出手冇坏啫。
其实引刀喺呢个论坛蒲,就系想买楼,不过两三年前就已经觉得系拐点,想睇多D收料。
你地都系已经上岸之人,冇咁在意入货时机嘅,再入都系攞嚟出租,计啱条数,值搏宽容度比好多人高。
引刀一直喺大陆生活,返香港好似返乡下咁嘅感觉,考量经济环境会好睇重大陆情况,引刀一直同唔同范畴唔同区域嘅人打交道,引刀老婆工作上亦会接触好多唔同嘅工程项目,好多老细前几年就已经喊咁口,情况都系一样。呢个就系引刀睇淡嘅根源。

“80 年代尾的大学毕业生,人工只是5千左右,要人供一万银楼,真的极度痛苦!”
当然每月要供2万元过外,对不少人来说系可望而不可求的恶梦。”
今时今日,刚出身嘅人,就算有咁嘅胆力去做呢D事,扛得起每月供款,未必受得住楼价下跌嘅同时打击,有说“压死骆驼嘅最后一根稻草”,楼价下跌绝对系一条铁棒。
10. 山高云低
2014-09-24 12:06
博士:
政府叫人不买楼是对的,因为除98一03外,根本是供不应求。如果人人走去买楼,楼价不早升上天。 
减少叫人买楼的需求外,勇者无惧的人,才可以在政府不断打压下火中取粟。 
确不容易,未找到同路人前,条路很孤单。 
但十多年来,一直孤单走娥路。直到遇上博士及众网友。才如明亮辰星。
11. smallpotato
2014-09-24 12:10

呢度成日有人话美国唔会自己加息去令自己要还多的钱. 一早已有高人指出美国系唔可能自己话要比几多息你, 你就要收几多息, in laymen term, 你可以唔借架ma! In practice, 美债息率系由市场拍卖决定. 美国做法系借平钱比市场, 等市场有钱去买佢的债, 从而降低息率. 即系话若果有一日市场唔买佢的债, 息自然上升.

咁咩情形市场会唔买佢的债? 就系的人买股唔买债或做实业投资既时候.

所以唔好谂到耶伦咁大权, 佢都系唔知几时美国先会全面复苏. 但可以预期, 美国一旦全面复苏, 息口肯定会上到baba声.

因为系人都知MV=PQ, M一直狂加, 而PQ基本无升, 系因为V系金融风暴后趺左好多. 一早有economist指出, 若果V回复正常, 以而家M既基数, inflation 会系至少30%. 咁你话美国人有无可能容忍30%inflation. 所以, 美国一系唔加息, 但一加息, 肯定超出预期, this is called overshooting in economics since government always over do the things than market expected. 

12. 蜕变中嘅懒人
2014-09-24 12:20
TO 9楼 引刀一快兄
绝对明白引兄所讲,不过楼市喺呢2、3年风声鹤唳中都系反覆向上,若以引兄第一天想在香港买楼到今天应该升咗60%以上,不过懒人从来谂唔系你财唔入你袋,人同人讲缘份讲命运,人同钱都系一样,赚唔嘅钱只系过眼云烟。

早几日懒人提议引兄谂吓屯门码头低水区,因为估计真系长揸值搏,懒人身体力行表示对引兄系讲真心话,当然同样市况,各人谂法不尽相同,同意到未必会做,始终由自己全部承担,或者引刀话懒人够实力唔使谂咁多,其实懒人一向系赌仔性格,好快决定好快落注,输咗罢就,以前穷到逢月尾要借钱开饭都系一样。

引兄,一句到尾,自己命运自己决定自己承担。
13. 山高云低
2014-09-24 12:28
To 11楼:
V是下跌,但仍趋稳定,也不是跌得过份。 
P不升的主因,是因为世界各地的Q输入美国。 
将来就算V正常上升了,P也不会上升到那里去,只要世界各地仍能源源不绝输到美国平价的Q。 
这就是小弟仍感美国有条件不加息的原因。
14. Santa X
2014-09-24 12:42

圣诞礼物

445, 1249, 27, 1128, 1045, 434, 700, 656, 566, 1448, 1117

15. 亮剑
2014-09-24 12:52
引刀兄……在80年代尾到90年代初,要是你想上车,最大的阻力,系每月供款高得惊人。
因此你唔做翻十年八年嘢,或考埋那些专业资格,你无可能将入息提高到可供楼水平。
而最近几年,阻碍首置客上车的最大原因,变成系首期不菲。
但因为有些90后年轻人,有富爸妈照顾,所以可随手班百几弍百个,轻易搅倒张入埸票出来。
提议你走落地产铺,同地代混熟之后,佢哋就会话俾你知,那些 90后准买家首期呢伍乐城,系最少有伍乐城,已有人睇数!

世上只有爸妈好,呢个就系现实!
16. 恒生十成按揭 奇招挽留人才
2014-09-24 13:00
https://hk.news.yahoo.com/%E6%81%92%E7%94%9F%E5%8D%81%E6%88%90%E6%8C%89%E6%8F%AD-%E5%A5%87%E6%8B%9B%E6%8C%BD%E7%95%99%E4%BA%BA%E6%89%8D-215518014--finance.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17. JC
2014-09-24 15:00

补充一下

如果照某人讲要14年多收入才可以买500万市区楼, 其份母为500万/(15*12) =$27777.  对比居屋收入最高$43030 (即是要参考$43030以上那个中位), 可见误差之大.

18. JC
2014-09-24 15:31

再睇真D, 原来苹果2014年8月14日新闻是如此:

楼价持续居高不下,中文大学公布最新「中大香港生活质素指数」显示,港人物业负担能力比率创12年来新低。若要一圆置业梦,港人即使「唔食唔住」都需花上14.19年的时间,才有能力购入九龙区一个约400平方尺以下的单位,较2002年时只需4.68年就可置业的情况南辕北辙。

中大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表示,本港楼价目前高得「离谱」,市民置业十分困难,「大学毕业生、一对夫妇要储首期都唔知储到几时先得!」他又指出,虽然楼价高也是经济好的表现,市民仍面对「一齐有钱、一齐无屋住」的困境,港人的购买力虽然全球排第7,但仍然未能负担楼价。详情请留意《苹果日报》。

原来连份子(400尺=???万)都无讲, 我的收入中位推算白做了.

又那14年可能唔食, 何来唔住?

新闻写手水准之低, 唉!

 

19. CD ROM
2014-09-24 15:46
引刀兄

你系香港买楼系咪要自住先? 我刚都同一个朋友倾开类似上车既问题, 其实我认为首先你既目的系乜?

1. 自住--咁就有好多同投资角度无关既fact, 如家人通勤时间, 校网等等...
2. 纯投资--咁就睇自己眼光, 如懒人兄睇好屯门码头, 价低值博率高. 或是如港岛区, 认为高处未算高? 甚至乎应该避开楼市?
3. 对冲风险--呢个就类似我朋友既case, 无即时自住需要, 但系又怕宜家仲买得起, 第时唔敢讲. 如果系咁我会从你将来认为你自住的fact抽出来先, 例如买同家人同区, 或就近工作区域, 又或目标size要一致.

如3个variables, 1)地区 2)Size 3)档次, 我选其中2个作为入市既指标, 咁就比较接近对冲既理念. 

完全不专业, 纯吹水, 请见谅.
20. smallpotato
2014-09-24 15:56

所以我觉得早两年买左个的就千祈唔好放.

但早两年未买个的, 就无理由而家黎同人迫.

同意亮剑兄讲, 而家后生买楼个的, 好多系靠父干. 既然系咁, 简单生物知识, 细胞分裂总会慢下来. 老豆出钱买, 都系买一层细既比你结婚, 唔会再买多层比佢收租挂, 个班后生, 又贪威识食, 要佢供老豆比首期层楼都已够佢受, 根本唔会有能力买第二层. 衰的讲, 层楼首期唔驶出, 唔知辛苦钱, 分分钟比AA坤佢卖埋都有可能. 既然系咁, 何不等佢力尽时才出手?

页数:
我要回应
我的称呼
回应 / 意见
验证文字
 
回应 / 留言规则
  1. 禁止撰写粗言秽语、诽谤、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击的言论;
  2. 禁止以名称/昵称/绰号/同音字等批评或映射任何人士、机构、公司;
  3. 禁止发布有关招聘、推销、广告等内容;
  4. 禁止公开任何个人资料(如电话号码、电邮地址、即时通讯帐号等)。

敬请留言者自律。本网站保留删除/堵截任何留言的权利。

声 明

所有议题/文章由其作者提供,大部份回应/留言是即时上载,少部份未注册为会员的回应/留言会经我们的系统过滤,所有议题/文章/回应/ 留言/资讯及评论并不代表地产资讯网(Property.hk)立场和观点。由於本【地产论坛】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 所有留言,若读者及用户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欢迎以留言或电邮方式与我们联络(admin@property.hk),我们有权删除/堵截任何留言 (删除/堵截留言前不会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如有任何争议,本网站管理员拥有最终的诠释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