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博客 > 功。德。言 返回
地产 政治 经济 军事 社会民生 管理、销售与推广 营商 思辩 文史哲 媒体 教育 法律 生活随笔 旅游 旧文新编 比较满意的文章选集 香港的致命伤 中原往事 其他
浏览人次:12942    回应:0
功。德。言

比较满意的文章选集(532)

 

王文彦

怡居地产常务董事及
中原地产创办人
2017年8月18日

长策会未来10年建屋目标是一种严重倒退

(原文发表於2013910)

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早前发表未来10年房屋策略谘询文件。长策会建议本港未来10年的建屋目标为47万个单位,公私营为六四之比。长策会又建议未来10年以公屋主导房屋供应,其中将重点增建居屋,由2016/17年度起的4年内,共建17,000伙居屋,之后每年平均供应5,000伙,居屋可以继续加码,在5,000伙上再提高供应,以满足青年及首次置业人士上车诉求。

公屋未来10年为房屋供应主导及公私营比例为6:4,这是应有之义,值得支持,但将47万个单位定为未来10年的建屋目标就值得商榷。

根据统计数据,从1980年至1989年十年,本港私人一手住宅年均供应量为29,500个;从1990年至1999年十年,年均供应量为26,900余个;由2000年至2010年年均供应量是多少,我一时找不到有关数据,但知期间的年均一手私人住宅吸纳量为18,500个。要知道该十年大部份时间一手私人住宅是供不应求的,以此推算,它的年均供应量当高於18,500个。

按照长策会的建议,47万个单位按公私比例六四分,则两者每年目标供应分别为28,20018,800伙。这两个供应量十分有问题。居屋是在2002年被董建华政府停建的,之前的十三年,年均供应量为13,000伙,而公屋的供应量约为25,000伙,合共38,000伙。长策会未来10 年的公营房屋每年目标既定为28,200伙,那岂不是远较1999年至2002年期间的年均供应量小?至於一手私人住宅供应量18,800伙就更有问题,它与2000年至2010年的年均供应量基本上不相伯仲,而远远少1990年至1999年的年均26,900伙及1980年至1989年的年均29,500伙。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香港人口还是五百多万,中港仍远远没有今日这般高度融合,国内客来港购买物业作为自住居所或投资的,仍未蔚然成风,但一手私人住宅供应量已达年均29,500个,20多年后的今日,人口是700余万,中港一家,香港房地产市场已由本地700万余人的市场变成全国13亿人的市场,想不到长策会的建屋指标未来10年年均只是18,800个,那是一种严重倒退!曾荫权任内一手私人住宅年均供应量(约为18,500)已属严重供不应求,弄到楼价狂飊,民怨四起,未来10年年均供应量若然与曾前特首的相同,那么期间私人住宅供不应求的现象肯定只会变本加厉,要未来10年的楼价稳定下来亦肯定是缘木求鱼,弄得不好,恐怕会像过去十年般大幅飊升,难道届时又要借助辣招去管理需求以遏抑楼价?

长策会今次的房屋策略谘询文件所建议的建屋目标与梁振英在竞选特首时所标榜的土地房屋政纲存在很大的落差。

长策会承认未来10年供应47万个单位的目标,有7万至10万个仍未觅得建屋土地。我们明白建屋土地严重不足是梁振英政府甫上台已存在的烂摊子,但一个有为的政府理应突破局限而不是受制於局限。

我们希望梁振英政府拿出魄力干劲,迎难而上,想方设法开拓新的及足够的建屋土地,以便履行梁振英竞选特首时所提出的土地房屋政纲。

 
 
我要回应
我的称呼
回应 / 意见
验证文字
 
会员登入
登入ID 或 网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