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資助房屋範圍 滿足市民居住需求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5410
地產新聞
擴大資助房屋範圍 滿足市民居住需求
(文匯報) 2017年2月25日
樓價高處未算高。鴨脷洲利南道住宅地昨日以逾168億元批出,地皮每方呎樓面地價高達2.2萬元,成為賣地史上最貴的地皮。同時,反映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最新報147.74點,創下歷史新高,分析師指樓市將展開新一輪升浪。私人樓價在環球利率持續低企、外來資金湧港的情況下,展開新的上升周期,港府雖推出多論「辣招」,但對自由市場的影響也技止於此。面對越來越多市民在私樓市場滿足居住需求的希望渺茫,政府有責任以更靈活務實的做法,提供更多公營和資助房屋,並將中低收入中產階層也納入資助範圍。參選下任行政長官的林鄭月娥提出重建資助房屋階梯的政策方向,正是針對當前本港房屋問題的良方。目前的關鍵是各方要群策群力,與政府一起完善資助房屋策略,支持政府廣開地源,滿足廣大市民的居住需求。

昨日批出的鴨脷洲利南道住宅地,屬於罕有的市區臨海靚地,樓面地價已達2.2萬元,測量師估計建成後每呎樓價高達4萬元,絕對不是普通市民或中低收入中產家庭可以承受,業界亦估計建成後應該以賣給外來投資者居多。本港奉行自由經濟,不宜對外來置業和投資者設限。不過,基於居住需求的房屋問題是民生的核心問題,目前由於市場價格嚴重背離多數市民的負擔能力,房屋問題已變成嚴重的社會問題。鑒於私樓價格日益飆升,不少年輕夫妻10年前計掂數,以為辛苦積蓄10年可以夠首期「上車」,偏偏10年樓價幾番新,收入追不上樓價,只能望樓輕歎。越來越多以為有機會通過自己努力「上車」的市民,置業的希望已經渺茫,因而將期望轉向政府資助房屋。

因此,未來香港的房屋市場應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以高收入人士、投資者為主的置業投資市場;另一部分,則是照顧多數市民,包括中低收入中產居住需要的公營和資助房屋市場,在這一部分,政府要承擔更大責任,擴大資助範圍,增加不同類型的資助房屋,滿足市民日益迫切的居住需求。

面對這個問題,參選下屆行政長官的林鄭月娥提出重建置業階梯的政策,包括增加「綠置居」供應,騰空公屋單位,並在居屋之上構建中產家庭可負擔的「港人首次置業上車盤」,是針對本港資助房屋涵蓋面太窄問題對症下藥,可以讓越來越多被高樓價排擠出私樓市場的市民重燃置業安居的希望。而實現目標的關鍵,是需要有足夠的土地供應。昨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拍板於東涌東北面進行填海工程,拓展東涌新市鎮,預料將提供約4萬個住宅單位,容納約11.9萬人。以全面、宏觀的態度檢視土地來源,包括維港以外填海、舊區重建、新界「棕地」、郊野公園邊陲、私人發展商土地儲備等多管齊下,廣開地源,是解決問題的必由之路。

本屆政府努力尋地建屋,希望新一屆政府也能迎難而上,排除困難,進一步擴大資助房屋的覆蓋面,社會各界也應群策群力,相向而行,增加有效供應,從根本上緩解市民的安居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