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論壇
登入名稱
密碼
61. 買保險
2019-03-06 10:44
保險費與醫療費互相追逐, 公家叫大家買保險出去醫變相也是令公家自己追逐人才又更難撈, 香港官員真是沒有謀略。
62. 香港醫療體系在受衝擊
2019-03-06 17:31
香港政府一直在扶助私營醫療市場,也想推中產入醫療保險市場。
公營醫療資源有限,責任不可能僅靠放寬境外醫生入港來解決。
聽做在公立醫院做醫生的朋友講,近年來其醫院的境外畢業香港新醫生,業務奇差,不知是否大陸人,有澳洲畢業的,也是不知如何畢業的。最難忍受的是,工作極不負責。按現政府的醫務政策,還要減免境外來行醫的實習。這些人也不一定要在公立醫院工作,他們也可轉到私營市場。對公立醫院解決人手短缺無幫助。
63. 中產
2019-03-06 18:04
To 62樓:

「陳肇始指,目前全港有124名有限度註冊醫生,當中12人受聘於醫管局,80人在大學醫學院工作」

睇條數得44個海外醫生在執業,80個在大學教書或研究,邊有可能產生你所講咁大影響啊,市民睇 海外醫生都難!

你班醫生無謂再誤導市民!!





64. 睇唔過眼
2019-03-06 20:25
用點腦想清楚,醫管局已用分流方法,非緊急病人至少等五六個鐘先有機會見到醫生一面,這是全港市民的常識,還有急症室要收費,根本濫用情況不算嚴重,事實是香港醫生少,睇醫生難,香港市民是迫於無奈先去公立醫院,請醫生們給香港人一條生同。
65. 睇唔過眼
2019-03-06 20:26
用點腦想清楚,醫管局已用分流方法,非緊急病人至少等五六個鐘先有機會見到醫生一面,這是全港市民的常識,還有急症室要收費,根本濫用情況不算嚴重,事實是香港醫生少,睇醫生難,香港市民是迫於無奈先去公立醫院,請醫生們給香港人一條生路。
66. 香港市民是迫於無奈先去公立醫院
2019-03-08 11:09
其實有沒有統計去急症室的人是睇甚麼的?
67. 視光師稱長者用約二千元醫療券視光服務並不「離譜」
2019-03-08 11:22
個格一啲都唔專業嘅詹生真係離譜至真, 佢駛唔駛在下搵個仲健在健健康康冇視力問題嘅九十幾歲阿婆現身說法點樣響一間眼鏡舖清左幾千銀醫療券倉配左一副九唔搭八又唔見佢戴嘅 gucci 定 chanel 太陽眼鏡, 被人搵笨實仲鬼咁歡喜?

同一類嘅太陽鏡響 H&M 或 zara 唔駛兩舊, 如果同大媽一樣買頂有罩嘅太陽帽, 反正都係丟埋一邊, 可能都係廿蚊, 嗚呼哀哉納稅人...
68. To 66樓
2019-03-08 15:00
請你嘗試以換位思維理解去急症室的病人,當一個人自己有病或親人有病,而知道去公院要至少等五六個鐘才有機會見到醫生,如果他們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如去私家診所,我相信大多數香港人不會選擇去急症室,或在等候的五六個鐘其間已作出其他選擇。

事實是醫管局的急症室病人分流及非緊急病人至少等五六個鐘,已是非常有效的方法防止急症室濫用,現實是香港醫生少,已無法提供足夠的社區醫療服務,請醫生們給香港人一條生路,讓海外醫生在港執業。


69. To 68
2019-03-08 16:19
兩者是沒有關係的
正苦見醫療券配眼鏡使大左, 打算加以配眼鏡上限, 然後詹生就話納稅人侮辱抹黑佢, 那麼即是說「醫療券帶來濫用」是不正確的陳述, well then, 咁說「醫療券帶來浪費」至少也是正確的了吧? 阿婆配副咁嘅野唔係因為佢有需要, 而係因為 sell屎把口得。
正苦要對症下藥, 唔應該加以配眼鏡上限, 而係應該將驗眼哩個 certification work 收返黎自己做, 正苦決定有冇需要配眼鏡, 唔駛幫詹生養便宜仔, 貼錢仲買來罵名, 可能咁樣詹生會覺得更正確更歡喜。
要緩解公家醫療壓力, 需要對「治療」哩個 concept 和 scope 重新定義, 而不是不停加 resources



70. 思維錯亂
2019-03-08 16:45
To 69樓:

你在講什麼?香港市民最關心是醫生不足,但你講醫療券,配眼鏡?思維錯亂。

快啲去睇醫生,大家都知要慢慢等,因為醫生不足,我哋明白你的苦處!!
71. To 70
2019-03-08 17:06
醫生應該話俾你聽你嘅病冇得醫, 唔駛再返黎睇嘞。
72. To 71樓
2019-03-08 18:44
馬雲有句金句:「癌症並不是絕症,人蠢才是絕症。」

因為「人蠢冇藥醫。」
73. 林正財
2019-03-08 22:31

【長者醫療券檢討】僅向視光師開刀?林正財:政府宜研究收費細項

2019年3月8日

長者醫療券的資助額每年增加,2019/20年度料達42億元,同時部分醫療界被指濫收醫療券,將長者戶口「一鋪清袋」。食物及衞生局、衞生署正檢討長者醫療券是否用得其所。政府考慮將視光師配眼鏡、驗眼的費用設封頂,限制每名長者每兩年使用最多1,000元配眼鏡。

今次政府初步只向視光師「開刀」,行政會議成員、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估計,是因為視光師的申報額上升得多,令人可疑;惟他認為政府應檢視仔細數據,不可單單看「大數」就篤定該行業有問題,又指衞生署應改變機制,增加人手主動調查涉嫌濫用醫療券的個案,而非等候投訴再跟進,這樣才能長遠起監察作用。

半成每宗申領多達$5000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公布財政預算案時,公布向長者派糖,醫療券金額在年度加碼,每位合資格長者可獲額外1,000元,醫療券的累積上限由5,000元提高至8,000元,全年經常開支增至42億元。另一邊廂,衞生署與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合作進行醫療券檢討,料本月內公布檢討結果。

據消息人士表示,留意到視光師申領的數額大幅增加,由2017年的2.89億元,上升至2018年的7.6億元,增加1.6倍;有約5%的申報金額,每宗達4,500至5,000元。外界早有意見質疑,視光師為長者配昂貴眼鏡是否有需要,但業界則反駁,配部分功能較佳的眼鏡有實際需要,惟也承認行內有害群之馬。視光師業界強調,不應因此就對視光服務設封頂價。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會長詹振邦狠批,加設上限是踐踏其業界專業。

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資料圖片/鍾偉德攝)

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資料圖片/鍾偉德攝)

林正財:買花膠不會一買就三千元

一向關注醫療券服務的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表示,衞生署就配眼鏡的封頂金額或可再商討,他認為改革醫療券的核心是去除極端收費,「封頂價可以係收費中位數或75%」。對於消息指今次政府僅向視光師開刀,卻沒有措施杜絕中醫師收取醫療券出售貴價藥材海味,林正財說可能「中醫無咁嚴重濫用」。

然而他認為衞生署不宜只着眼「大數」(申請金額總數),而應分析「細數」,例如實際申領宗數,「買花膠唔會一買就三千蚊,金額細啲」,以分析中醫業界申領醫療券的情況,惟他承認有技術困難,因中藥材沒有標準收費。

食衞局的數據顯示,除了視光師外,去年中醫申報的總金額也有逾倍升幅。(醫療券網頁圖片)

翻查衞生署2018年數據,西醫申領的醫療券總額最多,達11.55億元,按年升55%;排第二是視光師,達7.6億元,按年升1.6倍;中醫排第三,達5.33億元,按年升一倍。按每宗醫療券的申報計算,視光師的申報額中位數為每宗1,951元,是各行業最高,中醫中位數是每宗245元、西醫則每宗300元。(看下圖)

74. 醫生食大麻被捕
2019-03-08 22:36
屯門醫院一名急症科醫生涉嫌在當值期間失蹤及精神異常,院方就事件報警及暫停該名醫生職務,消息指他曾吸食大麻。

屯門醫院表示,涉事醫生隸屬急症科,在星期二晚上十一時許,當值期間一度離開工作崗位,同事透過廣播及手提電話都找不到他。該名醫生於午夜時分返回工作崗位,精神及情緒有異樣。院方已經暫停涉事醫生臨床職務,並會檢視他過去三個月處理過的個案。

警方指,星期五接獲院方報警,指一名男醫護人員懷疑曾吸食毒品。警方在田心區拘捕48歲姓甄的男子涉嫌吸食毒品,案件交由屯門警區重案組跟進。

據了解,院方在該名醫生尿液樣本驗出懷疑含大麻。
75. 星島日報
2019-03-09 09:13

屯門醫院爆出一名姓甄醫生,在急症室當值期間疑吸食大麻被捕。

  (星島日報報道)屯門醫院急症科姓甄副顧問醫生,早前在當值期間「失蹤」,返回工作間後情緒有異,經測試後發現尿液疑含有大麻,懷疑在當值期間曾吸食大麻。據了解,甄早於前年與妻子出現感情問題,亦經常表示工作壓力大。醫院已即時暫停有關醫生的臨牀職務,並檢視該醫生當值期間的診症記錄,及過去三個月處理過的個案。院方昨日報警,該醫生被警方拘捕,正被扣留調查,由屯門警區重案組跟進。

  警方表示,昨日下午接獲報案,指院方一名男醫護人員懷疑早前曾吸食毒品。警方經初步調查後,今日在田心區拘捕該名四十八歲姓甄男子,涉嫌「吸食毒品」。

  屯門醫院表示對事件非常重視,有關醫生隸屬屯門醫院急症科,於本月五日晚上十一時許當值期間一度離開工作崗位,同事透過廣播及手提電話尋找不果。該名醫生於午夜時分返回工作間,同事發現其精神及情緒有異樣。

  據悉,該名醫生承認曾經吸食大麻,院方為他進行驗尿後,結果呈陽性反應。

  發言人指,屯門醫院已暫停有關醫生的臨牀職務,亦已安排急症科部門主管及資深醫生檢視該醫生於三月份當值期間的診症記錄,確定所有病人均得到適當治療。為確保沒有其他病人受影響,部門亦正檢視該名醫生過去三個月處理過的個案。發言人強調,會嚴肅跟進員工不當行為,已安排人力資源部跟進並根據相關人事程序處理,及亦已就事件報警。

  據了解,被捕醫生一九九五年在中大醫學院畢業,○四年考獲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急症科)資格,育有兩名兒子,二○一七年與妻子出現感情問題,妻兒已搬離住所,他亦曾在互聯網寫道:「人到中年,腰背痛,工作失意,老婆離婚,朋友離棄。」該醫生亦曾透露在公立醫院工作壓力大,稱「為了幫助病患,前線的總要賠上自己及家人的幸福。」消息指,該名醫生平日在家中露台有栽種植物的習慣,但警方未有在其住所或醫院儲物櫃發現大麻或大麻工具,正繼續追查大麻來源,而被捕醫生沒有相關案底。

  本身是醫生的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指,若醫生干犯刑事罪行,事件必須上報醫委會,並審核醫生是否有操守及失德等問題,最嚴重可終身停牌。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亦指,根據《危險藥物條例》,大麻屬被規管的危險藥物,任何人士管有、吸食、販運或種植大麻,均屬違法,最高可被判罰款一百萬元及監禁七年;若吸食大麻後影響醫生診斷,令病人健康受損,法庭更會加重刑罰。


76. 海外醫生
2019-03-09 15:22
香港任何醫療人員或專職人員只是醫生的助手,醫生一職獨大,香港視光師又開不到藥,又不能轉介病人給專科醫生。又一抽水教授,一見香港醫生霸權持續即抽水,君不見香港醫生醫死人被捕,收番來讀全是名醫後人及自己人,全冇醫德,做手術中途走咗去。出過連Harvad醫科生都考唔到的試,何謂?不如叫齊啲教授,顧問,副顧問去考,有多少人考到?免試執業吧。又一仆街友,如果沒有HK實習,怎了解醫療系統及規例。真心仆街友,考LMCHK試難在太主觀,如果你叫考生考到,然後面試醫管局成功,實習做Houseman,然後要做夠6年Houseman 3萬蚊人工每月,才拿到香港醫科牌,如果唔叫你仆街咁叫咩嘢。我已是海外專科醫生,我人工都高過3萬蚊,我從讀書到工作都超過十年,考到LMCHK,都要係醫管局做Houseman實習醫生,人工3萬,仲要一做做6年,受着老seafood醫生迫害。但為什麼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醫科畢業生不用考執業試?這叫公平?再者,醫管局有限執業條件是要醫生考到專科試及3年專科試後經驗才發臨時牌。香港制度:6年大學,然後1年Houseman實習,正式執業,好多香港醫生就停下來不考專科,正常要花6年時間再考專科。
77. 停止醫學霸權
2019-03-09 15:33
太失望了,明明是時機比班香港醫生睇清楚世界多大,問題係醫生不夠。又俾私家醫生賺大錢,又想增加醫療券金額,有競爭先有進步先提高質素,當機立斷,停止醫學霸權,外國醫生可免試執業。係美國住的朋友都知,醫生大把,冇價冇市,自然秘撈。每年每間美國醫學院出產至少300個醫生。
78. 海外醫生
2019-03-09 16:33
除非說香港人個個都是骨骼獨特,其他地方的醫生都處理不來,只有港大和中大的醫學院畢業生才懂得照料,否則我實在想不到一個合理的說法,去反對外地醫生來港執業。諷刺是,香港各大診所見到那些醫生掛出來的銅牌證書,十居其八九是外國專科醫學院所頒發。究竟外國專科醫學院的證書,對香港醫生的專業水平有多大的保證?香港的醫生霸權,一邊用外國專科醫學院的銅牌證書自我陶醉,另一邊廂,同一班人卻在排斥貨真價實在外國畢業和執業的醫生。醫生的社會地位和超級豐厚的收入,乃建基於剝削病人。如今醫科生即使畢業於世界一流大學如牛津、劍橋、哈佛、史丹福,礙於本港畸型的醫療制度和以保護主義為由香港醫生霸權,要回港執業亦關卡重重...
79. 新加坡模式
2019-03-09 20:32

回應引入英聯邦醫生建議 醫學會:可探討新加坡模式

2019年1月29日

公立醫生人手不足問題多年未解決,醫護、病人同受病房逼爆的煎熬。醫生組織杏林覺醒成員、屯門醫院醫生黃任匡日前提出,認真考慮「重新認可英聯邦醫生資格」。而醫院管理局前主席胡定旭今日(29日)亦公開支持有關建議。

香港最大醫生團體醫學會及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均強調沒有排外或「保護主義」。醫學會更認為,可探討新加坡的做法。然而,能否成功引入海外醫生,重點在於公立醫院有否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否則他們仍會流向私營市場,無助紓緩公院醫生不足。

本港在回歸前,海外醫生只要在英聯邦國家讀醫科,便可免試在本港執業。不過,英聯邦醫生制度隨着主權移交後取消,取而代之,是所有來港行醫的海外醫生,均需要考取執業資格試。2011/2012年因為醫生人手不足,醫院管理局透過醫生註冊條例的有限度註冊制度,向醫務委員會申請海外醫生到公立醫院工作,紓緩人手不足問題。

何仲平:只是醫管局人手不足

過去外界詬病,執業資格試非常艱深,不但要求海外專科醫生「一份卷考番醫科生5年讀嘅嘢」,且需要在醫院當實習一年是門檻太高。但部分醫生團體、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則認為,統一考試門檻有助確保醫生質素,又指過去數據反映是內地醫生的合格率較低,歐美考生的合格率較高。

醫學會會長何仲平接受《香港01》電話訪問指出,本港的醫生人手不足的問題,「係HA(醫管局)不夠,無話私家不夠。」他解釋,目前醫生人手問題的徵結「唔係考唔考試(執業資格試),係(海外醫生)肯唔肯返嚟。」

至於公營機構如醫管局、醫學院為海外醫生申請有限度註冊,他強調過去自己作為醫委會委員,從未否決其申請,但最終在2012年至去年底都僅得30多人到醫管局工作。他強調,本地醫生並非「保護主義」,同意可探討新加坡設認可院校名單便免試執業的建議。此外,食衞局表示,正研究豁免通過執業試、並在醫管局以有限度註冊工作滿3年的海外醫生的實習要求,何仲平亦認為可以考慮。

醫學會副會長林哲玄表示,引入海外醫生時應訂立目標,現時是公立醫院醫生不夠,措施亦應針對這目標。他認為,可以考慮以新加坡模式,設立院校名單,只引入名單內的海外醫生。該批醫生需要在監督下在指定醫療機構工作約2至4年,「唔係畀佢周圍做嘢」。他不贊成重新採用英聯邦醫生免試在港執業的制度,因為不應「大開中門畀人入嚟(香港執業)。」

林續解釋,醫生水平應握在香港社會自己手上,而非依靠別人。不過,他強調即使考慮新加坡模式,細節仍需要仔細討論,例如採用哪些院校排名制度。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麥肇敬表示,以執業資格試確保海外醫生質素,是對不同國家、地區畢業的醫生一視同仁,而有關執業試內容是由醫務委員會、兩間大學醫學院決定。

被問到外界批評本地醫生有「保護主義」,為業界利益而對海外醫生設立很多關卡,他回應說「唔係排外」,強調現時有渠道讓海外醫生回港工作,包括有限度註冊制度,但現實情況是並沒有很多醫生願意回港,「而家公立醫院環境係咁、工作量多,一旦忙中有錯,責任誰屬?」他指這些情況是窒礙醫生來港的重要原因。

對於恢復引入英聯邦國家專科醫生的建議,特首林鄭月娥指業界就此議題仍未有共識,同時存在擔心,「唔可以話以後都唔做,但相信唔係可以即時處理人手問題。如果有溝通上誤會,前線醫生就會擔心係咪會引入好多醫生,影響佢哋。」她期望先以「最穩定的做法」處理流感高峰期,相關議題留待日後討論。

醫委會:須修例才可恢復免試承認英聯邦醫生資歷 

醫委會回覆查詢時指,根據《醫生註冊條例》第14條規定,除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的醫科畢業生外,凡有意向醫委會註冊以獲取執業醫生資格的醫科畢業生,必須通過醫委會舉辦的執業資格試,並須於認可的醫院或醫療機構完成一段註冊前的駐院實習及評核。如要恢復回歸前免試承認英聯邦醫生資歷的做法,需要修改《醫生註冊條例》。 

港大醫學院:歡迎討論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執業

港大醫學院表示,隨着人口老化及整體服務量不斷增加,香港對醫療人才需求持續上升,前線醫護工作壓力龐大,醫學院深表關注,支持當局在多方面提供支援;學院亦歡迎社會就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執業的安排作廣泛討論,同時考慮香港的整體利益、病人的福祉和給予本地畢業生適當保障,盡快對症下藥、就問題尋求共識。



80. 曾鈺成
2019-03-11 18:40
流感爆發,公立醫院不勝負荷,護士、醫生相繼舉行集會,抗議人手不足。

香港醫護人員長期人手不足,有目共睹;醫學界有些人卻堅決否認,把公立醫院醫護人員工時過長、壓力過大的問題歸咎於資源分配不公、行政安排失當,甚至是人口政策錯誤,特別針對持單程證從內地來港的人。這些論調,有留意「土地大辯論」的人聽起來一點不會陌生:同樣是「沒有供應短缺問題」,同樣是「錯在分配不公」、「錯在人口政策」,何其相似!

事實是怎樣呢?數字是最有力的說明。以醫生來說,根據香港醫學會提供的人口與醫生比例統計,日本每千人有 2.3 名醫生,美國的相應數字是 3.3,英國 3.7,澳洲 4.0,一些北歐國家超過 6;由三十多個發達國家組成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平均比例是每千人有3.4名醫生。香港的比例是每千人只有1.9名醫生,比 OECD 國家幾乎少了一半。

隨着人口老化和人們對生活質素要求提高,社會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只會愈來愈大,醫護人手短缺的問題也會愈來愈嚴重。要讓醫護人員不合理的工作壓力得到紓緩,增加人手是唯一的治本之道,任何其他措施都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增加醫護人員的一個途徑,自然是擴充本地培訓名額。但院校的擴展難免受到各種限制;實踐說明,以本地培訓為醫護人員的唯一來源,並不足以應付社會的需要。另一個應該開拓的來源,是從外地引進。

香港不是沒有來自外地的醫生,只是人數少得微不足道。香港設有非本地醫生的執照試;理論上任何外地醫生只要通過這個考試,便可以在香港行醫。但實際上這個考試開設以來,儘管投考的都是有經驗的外地醫生,及格率卻只有幾個百分點,通過這考試成為香港醫生的人寥寥可數。這現象說明,這個考試並不是為香港吸納外地醫生的有效機制。

解決香港醫療人手短缺問題,應從改革外地醫生來港執業關卡入手;本地醫學界首先要承認現行的考試安排不合理。立法會議員郭家麒醫生說,那考試並不難,「有本事的沒理由考不到」。不如請郭醫生自己去考一次作示範,看一個本地執業多年的醫生可以考得甚麼成績?(完)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回應 / 留言規則
  1. 禁止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
  2. 禁止以名稱/暱稱/綽號/同音字等批評或映射任何人士、機構、公司;
  3. 禁止發佈有關招聘、推銷、廣告等內容;
  4. 禁止公開任何個人資料(如電話號碼、電郵地址、即時通訊帳號等)。

敬請留言者自律。本網站保留刪除/堵截任何留言的權利。

聲 明

所有議題/文章由其作者提供,大部份回應/留言是即時上載,少部份未註冊為會員的回應/留言會經我們的系統過濾,所有議題/文章/回應/ 留言/資訊及評論並不代表地產資訊網(Property.hk)立場和觀點。由於本【地產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 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歡迎以留言或電郵方式與我們聯絡(admin@property.hk),我們有權刪除/堵截任何留言 (刪除/堵截留言前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如有任何爭議,本網站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