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博客 > 天马纵横 返回
浏览人次:23436    回应:14
天马纵横

特朗普不到长城非好汉

 

陈增涛

Délifrance 创办人
2018年8月8日

  中南海向特朗普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2000亿美元商品徵收百份之十的关税提高到25%后最终作出反击,也向美国600亿美元的商品徵收关税以牙还牙,倒使人有点啼笑皆非的滑稽。如果把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只局限於两国之间的经贸来往,只需要考虑到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商品有五千亿美元,而美国向中国的出口商品金额还不到这数字的四分之一,就可以想像光是通过徵收关税,中国根本没有充足的子弹。更不要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容易找到东南亚各国的供应商,而中国从美国进口以粮食为主,加关税的恶性效果是通货膨胀直接影响民生。

  中美贸易战枪来刀往,首先遭殃的是金融市场的上证指数,从三月份开始到今天跌了差不多百份之二十。其实上证指数早已感受到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对於外向型的中国经济而言,中美贸易对中国外汇储备非同小可,中美贸易战火对上证指数的冲击至今还没有完全被上证指数所消化。反观道琼斯指数在中美贸易战的阴影下依然在高位徘徊,而美国公布的经济增长资料更超过4%,出乎意料的强劲。自华尔街金融风暴美国经济触底反弹,扩张了十一个年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经济的扩张该已是强弩之末,可真令人惊讶。但特朗普上台以来,虽然说执政相当淩乱但纹路还是相当清晰。被主流媒体所抨击的减税等经济政策现在看来正是为中美贸易战所做的准备。反观中南海最近启动的宽松货币政策,重新启动饮鸩止渴的行政手段,人民币贬值实在不是好时机,给特朗普把柄向中国加重施压。

  其实特朗普要上长城,何需习大大的什么把柄,两人不是哥儿吗?不要说特朗普,就是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以大比数通过的《国防授权法案》,现在白宫办公桌上等特朗普签字就马上生效。中南海非常恼火又怎么样?而特朗普昨天还在和欧盟打贸易的口水战,今天瞬间却和欧盟达成贸易框架协定。看来不止是西方主流媒体对特朗普看走了眼,而习大大对特朗普的误判,更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面临一场巨大的震荡。其变化之大,相信会出乎许多人的想像。

  特朗普只是一个商人总统唯利是图?习大大的智囊团是否看走了眼呢?看来特朗普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概。是改变世界的特朗普大帝!

 
 
我要回应
我的称呼
回应 / 意见
验证文字
 
会员登入
登入ID 或 网名
密码
1. Hongkong People 2018-08-08 10:51:16
只看股票走势似乎有点以偏概全, 美国股票系美国经济仍然struggle嘅时候都系一路向上,中国股市系中国经济一路向好时都只曾昙花一现,回归slugglish.  在我看来,呢十几年股票市场走势似乎关於乎热钱投向多点,而与实体经济表现correlation不太强.

美国呢十年几股票大牛市以我愚见主要来自於多轮QE嘅热钱,热钱并无论流向实体经济,美国亦无其他更好的投资,所以大部分嘅钱流向股市,泡沫化股票市场,只要睇美国股市PE高营利低就可证明; 如果经济真好,系现股价水平,PE应该低D,营利亦应好D,而家有D盲好.

而中国人,始终爱砖头,中国市场大部分嘅财富系藏系楼市,香港亦有相同情况,经济好咗咁多年,股市PE大概只有12,平到吓坏人,而美国股市PE系30几,以博士对股市同经济相关嘅逻辑,呢十几年,一定系美国经济好过香港多多声,事实证明唔系.

如果要比较客观去分析,可能要将两地股市及楼市(两大藏富categories)总计先可以. 总唔可以讲香港股市PE只有12就定调经济不好吧? 所以定调中国经济亦不宜只看股票市场而定调的.

再讲中美磨擦,当年中国一穷二白时,美国系韩战时亦讨不了好,今时今日作为中国人亦不应妄自己菲薄,有少少民族意识就共同努力吧!
3. 香港有些人总是巴不得中国输,中国投降,可笑的是他们连最基本的思考能力都没有 2018-08-09 03:27:26

我先来教一教他们最简单的算术题:

 

中国每年向美国出口5000亿美元货物,美国人口3亿,所以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从中国的进口额为5000/3=1667美元;

美国每年向中国出口2000亿美元货物,中国人口14亿,所以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年从美国的进口额为2000/14=143美元。

 

显然,对於美国人来说,中国货物对其的影响要远大於美国货物对中国人的影响,简单地可认为这个倍数是1667/143=11.7倍。

 

实际上对於普通美国人来说,他感受的影响还要远大于中国人的11.7倍。因为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大多是终端消费品,例如成衣,日用品,装饰品,玩具,家居电器,包装食品等等;而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大多是各种原材料和原器件,例如大豆是饲料的原材料,晶片是原器件。终端消费品的价格变动会直接冲击消费者,而原材料和原器件有生产商做缓冲。例如,中国的饲料工厂如果觉得美国大豆太贵了,可以改用其他原料做饲料,其实N年前没有美国大豆或巴西大豆时就是这样的(记得以前农村是不是有很多猪乸菜?),只不过猪肉出产率可能低一些罢了。

 

所以如果各自进口数量不变,中美两国同时提高同一比例的关税,美国人所感受到的生活上的冲击将是中国人的20倍以上。到底谁会撑不住?谁会先认怂??

 

当然这些天天盼著中国输,夜夜梦见中国崩溃的香蕉人又会说:中国的东西低档,美国可以很容易找到替代云云。

 

姑且勿论中国的东西是否都低档,就算那些低档的部分美国可以从东南亚进口,那么东南亚人就那么大方,不加价直接益美国佬??

 

事实上只要美国不从中国进口,仅凭东南亚那种生产能力水准,必然供不应求,马拉鸡真想大方都做不来,何况马拉,印度等都是最狡猾的人种。

 

美国大豆一加税,巴西大豆马上涨价,就是这个道理。特朗普政府现在貌似气势汹汹,而且急不及待地到处宣布胜利,其实正反映他们内心的焦虑和空虚。他们只想吓唬中国让步,真要全面打贸易战,他们炮制的神话就要破灭,美国人很快就会发现真相,所以他们急不可耐。现在中国官媒已经表态,要用持久战对付美国的速决战,这说明中国清楚抓住了美国的弱点,美国佬想混水摸鱼都不得了。

 

当然,香港这些香蕉人是不会明白也不愿明白的这些简单的道理的,所以他们的结局注定只能是被滚滚向前的历史潮流淘汰。

 

最后,奉劝那些没有基本的经济活动常识和思考能力的人,不要鹦鹉学舌蹭热度,这只会暴露你们的无知和浅薄。乖乖回去搞你们那些玄而又玄的老子庄子还能迷惑一些人吧。

4. 陈增涛 2018-08-09 13:16:59

回一楼 Hongkong People 先生:多谢先生指数。道琼斯指数市盈率30,远远高过恒生指数和上证指数,当然和流动性、东西方投资偏好有关。美国经济扩张已经11个年头,这次道惊斯指数契形横行震荡收敛向上突破,在美国通胀压力加大,及加息的预期下,道琼斯指数明年见顶的机会很大。欧洲英法德股市市盈率大约在20左右,似乎跟市场对国力的判断有关。如果上证指数市盈率像道琼斯指数,那么习大大曾说的上证指数上一万点也不无道理。中美碰撞升级,世界政经格局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当前高杆杠的经济可能会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比美国更无节制发行钞票,最近P2P爆雷,对市场一定有负面影响。

5. Hongkong People 2018-08-09 14:14:47
楼上所言甚是
6. Hongkong People 2018-08-09 14:17:48
更正, 楼上三楼所言甚是
7. 十一哥 2018-08-09 22:03:48
比人洽到上心口…以牙还牙、倒使…香蕉…有点啼笑皆非的滑稽 …???    以香蕉洋品味…照计会爬下承欢吧!

当日呈献法国饱、而未能得阿爷青睐、怀恨到语无论次、学人讲经济…自己有何成就 ? 结果説了话 !  

8. 单靠关税,难全灭对华逆差 2018-08-09 22:30:18


中美打贸易战的深度可能比预期的深。

继上月6日中美互相落实的首轮第一阶段340亿美元货物关税措施,美国第二阶段160亿美元关税措施亦将於本月下旬实施。而过去一个月,在特朗普威胁准备好新一批2,000亿美元关税清单,并扬言会将打算实施的关税率由原先的10%大幅提升至25%后,中国亦提出600亿美元的5至25%税额的关税措施,令贸战气温再度升级。

2017年中美两国贸易额为6,359.7亿美元,美国进口中国货5,056亿美元;中国进口美国货为1,303.7亿美元,所以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到3,752.3亿美元。简单而言,要达至贸易平衡,一是美国减少中国商品进口;二是中国增加美国货品进口,又或者两者一齐进行。问题是,一国商品的进口究竟是由市场主导,还是由政府主导?在自由贸易年代,很难要求市民购买哪一国货品,而不买哪一国货物,因为市民消费有他们的自由。政府最多只能用改变价格、关税或配额,去引导消费,达至政府想要的效果。政府或许能输入特定国家的产品,但这只会是政府消费的项目,其弹性会有限。

美国首轮向500亿元中国货品徵收25%关税,会令中国货品输美减少500亿元吗?答案要视乎相关货品有没有替代品,价格是否还具竞争力。附图是关税对於供求关系的影响。假设在没有关税下,单一货品的均衡价格为100元,而供求关系决定的成交量为100件,那么总成交额便是10,000元(100元×100件)。如果加徵了25%关税,那么图中的供应曲綫S便会向上移至S1,那么新的均衡点会由a点转为b点,货品价格会上升至120元。

倘设配额 华府无金钱得益

价格之所以不会升至125元,是因为卖方未必能够把全部的关税转嫁给消费者,因为货价贵了,需求亦会减少。假设新的均衡成交量为60件,那么贸易货值会跌至7,200元水平(120元×60件)。由此例可见,贸易成交额会由10,000元跌至7,200元,因为新增25%关税关系,货品入口价值减少了2,800元,而不会减至零!而货值下跌多少,要视乎货物的需求以及供应弹性。如果货品供应商多,而需求是很具弹性的话,增加关税确实能削减大部分贸易额,但应该不能完全消除。因此,在500亿美元中国货品加徵25%关税,应该不能完全降低500亿美元贸易量。

10. 续上 2018-08-09 22:39:00

美单靠关税 难全灭对华逆差

 评论版 2018/08/09 
    

中美打贸易战的深度可能比预期的深。

继上月6日中美互相落实的首轮第一阶段340亿美元货物关税措施,美国第二阶段160亿美元关税措施亦将於本月下旬实施。而过去一个月,在特朗普威胁准备好新一批2,000亿美元关税清单,并扬言会将打算实施的关税率由原先的10%大幅提升至25%后,中国亦提出600亿美元的5至25%税额的关税措施,令贸战气温再度升级。

2017年中美两国贸易额为6,359.7亿美元,美国进口中国货5,056亿美元;中国进口美国货为1,303.7亿美元,所以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到3,752.3亿美元。简单而言,要达至贸易平衡,一是美国减少中国商品进口;二是中国增加美国货品进口,又或者两者一齐进行。问题是,一国商品的进口究竟是由市场主导,还是由政府主导?在自由贸易年代,很难要求市民购买哪一国货品,而不买哪一国货物,因为市民消费有他们的自由。政府最多只能用改变价格、关税或配额,去引导消费,达至政府想要的效果。政府或许能输入特定国家的产品,但这只会是政府消费的项目,其弹性会有限。

美国首轮向500亿元中国货品徵收25%关税,会令中国货品输美减少500亿元吗?答案要视乎相关货品有没有替代品,价格是否还具竞争力。附图是关税对於供求关系的影响。假设在没有关税下,单一货品的均衡价格为100元,而供求关系决定的成交量为100件,那么总成交额便是10,000元(100元×100件)。如果加徵了25%关税,那么图中的供应曲綫S便会向上移至S1,那么新的均衡点会由a点转为b点,货品价格会上升至120元。

倘设配额 华府无金钱得益

价格之所以不会升至125元,是因为卖方未必能够把全部的关税转嫁给消费者,因为货价贵了,需求亦会减少。假设新的均衡成交量为60件,那么贸易货值会跌至7,200元水平(120元×60件)。由此例可见,贸易成交额会由10,000元跌至7,200元,因为新增25%关税关系,货品入口价值减少了2,800元,而不会减至零!而货值下跌多少,要视乎货物的需求以及供应弹性。如果货品供应商多,而需求是很具弹性的话,增加关税确实能削减大部分贸易额,但应该不能完全消除。因此,在500亿美元中国货品加徵25%关税,应该不能完全降低500亿美元贸易量。

如要减少进口商品货量,除了关税之外,其实也可以用配额方式。为何美国不用这方法?因为定下了配额,政府没有任何金钱得益,而制定各国配额也是一个头痛的问题。相反加徵关税,政府会有新增关税收入,可以帮补库房收益,这亦是美国政府乐见的。

如果美国要完全消灭美国3,752亿美元对中国贸易逆差,单用关税是不行的,除非关税金额高至使到中国商品毫无价格竞争力,而且还要假设市场上有足够替代品,否则只会令美国消费者受损,要付出更高的价格去购买商品,又或者要购入他国的替代商品,但质量、性价比也未必比中国的商品好。

多年前有位美国女作家叫做Sara Bongiorni,写了一本叫《A Year Without Made in China》的书。她决定在一年之内,与家人不购入任何中国制造的商品。结果发现以前一些很简单的小事,例如买新鞋、买件小礼物或修理家具,也变成了折磨。例如她有个4岁的儿子要买鞋子,结果找了多间店铺,才找到68美元的意大利制造的高级运动鞋;而同类中国制造的产品只需10美元;家具故障也难於修理,因为不仅配件是中国产,连修理工具也是中国产。更有一天,Sara的丈夫生日,她本来打算买蜡烛放在蛋糕上为丈夫庆祝,但她开车跑了6家杂货店,也没有非中国产的蜡烛,最后只能作罢。而最终Sara在书中结论是:「美国人没法完全摆脱中国制造,因为要忍受生活上的不便,代价太大了。」所以加徵关税,除了打击中国的出口商外,同时也会打击美国消费者。因为如果没有替代品,他们便要多付金钱去购买日常用品,结果是生活水平下降。

华抗美制裁 可从服务业落墨

当然特朗普的想法或会是这样,正因为增加关税后入口货价会上升,这样才有空间把生产转移至美国本土。因为美国生产成本昂贵,只有在货品价格上升之后,美国生产才有利可图。这样便能增加美国本土就业,让美国市民购买美国货。问题是美国从重新生产需时多久?由海外生产转至美国生产,究竟有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实行?而聘用人手方面,在美国本土又会否找到?特别是一些劳动力密集、低增值的工作,美国人又不见得肯去做。

如果美国不进中国货,那么美国惟有向其他地方输入。问题是其他国家能填补到中国的缺口,在质量与价格同中国产品也相匹配?如果不能的话,只要关税够高,便可能出现走私、避税的问题。例如把货品或半制品先输去第三国,经轻微加工就以他国名义输到美国,结果只是统计上减少中国货进口,但实质上不是。

贸易战哪国筹码较多?当然是美国,因为2017年美国进口了5,056亿美元中国货品,所以她有筹码加徵关税,500亿加2,000亿再加2,000亿,也没有达到5,056亿的进口量。而2017年中国输入了1,303亿美元的美国货,那么中国只可以跟第一次500亿,要跟美国加徵2,000亿金额,便会有很大困难。因为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货值跟本没有那么多,所以中国说会在量与质上对应。

但要留意的是,贸易统计之中,所谈论的主要是商品,但服务的输出,是美国的强项,而美国公司在华也提供不少服务。如果中国要对付美国进一步的制裁,或许会在服务业或投资之上落墨,那么中国的筹码并非想像之中那么少。

美阻华产业升级 保一哥地位

这次贸易战之中,更具争议是美国向华增加关税的货物清单,主要是「中国制造2025」中涉及的行业产品。而美国认为高新科技是他们的强项,不希望受到其他国家的挑战,於是针对这些产品徵税。早前又传出,美国打算禁止中资持有一定股权的企业,及投资美国科技公司,并禁止关键技术输往中国,其目的不是为了改善中美贸易逆差那么简单,而背后目的是阻止中国产业进一步升级,挑战美国高新科技一哥的地位。

早前人民银行宣布定向降准,为市场增加约7,000亿人民币的流动性。而过去一段日子,人民币无论在岸价或离岸价,也跌至今年以来的新低。种种迹象显示,可能是为了打一场贸易战的事前准备。看来中美双方的决心都很大,最终要先打一场贸易战,看看双方损失的结果,才决定会否重新回到谈判桌。但打贸易战,没有赢家,只有输家,分别只是哪家输得较多;哪家输得较少;最后哪家不忍损失而作出妥协。

(文章仅代表个人立场)

11. Zeitgeist 2018-08-10 16:23:42
贸易战打乱全球供应炼,令各行业要重新部署公司策略---配对Supply and Demand,有大市场嘅就设厂,例如Tesla, Harley Davidson 细嘅市场就放弃旧厂旧设备,有牙力的大公司建设新厂重可以用AI减少员工和向当地政府拿优惠,重组全球供应炼和加强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但中小型公司最无牙力无实力,死守本土市场,但新科技AI带来的价格优势,所以被挤出市场,连埋打工仔ㄧ齐堕入无间地狱。
这就是Chris Hedges所谓的Corporate Capitalism巨企资本主义,无论有冇特朗普,有冇贸易战,点都唔够佢地玩: 公同字都系赢。

12. Zeitgeist 2018-08-10 16:26:51
现在不只是贸易战,而是新科技AI浪潮蜂拥而至,贸易战加快这浪潮的到来,而这个浪潮的最大牺牲者是打工仔。所以Trump要清洗国内民族----it's th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Capitalism at its ugliest hour----将希特拉的亚里安族改头换面成为Make (WHITE) America Great Again.
黄丝闹的中共反而会照顾全民利益,不允许寡头巨企利润赚到尽,价格管制限购令托市等等都是国家利益第一,不是Google, Netflix, Amazon第ㄧ。
至於马克思所讲的Capitalism sows its own seed of destruction就唔理咁多啦,气候变化咁明显都当睇唔倒,百几年前一个胡须佬写嘅书就更加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啦。
13. 人民日报:美国挑起贸易战的实质是什么? 2018-08-10 19:53:52

(任  平)自美国挑起贸易战以来,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升级,国内外舆论对白宫的谴责一直不断,但也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在网上流布。一种是把责任归咎於中国,说是“中国在战略上‘过分自信和高调’,招致了美国的组合拳”;一种是批评中国不该反击,说是“及早妥协让步,贸易战就不会愈演愈烈”。言下之意,只要中国服软,美国就会“高抬贵手”,中美“贸易战”也就不会打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

 

  贸易战这件事,即便从中美关系的逻辑考量,也是需要有一些“历史视野”的。

 

  当年,面对实力强大、意识形态相异的苏联,美国发动“冷战”,“倾其所有,拿出所有的黄金,全部物质力量”,对苏联进行全方位打压和遏制,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外因,美国自诩赢得了“历史的终结”。上世纪80年代,迅速崛起的日本,很快成为美国的“心病”。尽管那时的日本对美国亦步亦趋,社会制度也由美国设计,美国依然不断制造贸易摩擦,颁布“自愿出口限制”专案,签订“广场协定”,迫使日元升值,最终让日本陷入“失落的二十年”。

 

  可见对华贸易战,绝非一些人“高调招敌”“意识形态”导致“中美关系紧张”所能解释的。设置对手一直是美国为确保自身强势的战略惯性——自1894年美国GDP世界第一以来,在它的“战略词典”里,哪个国家的实力全球第二,哪个国家威胁到美国地位,哪个国家就是美国最重要的对手,美国就一定要遏制这个国家。

 

  有人曾总结,在美国国际交往逻辑里,存在一个“60%定律”:当另一个国家经济规模达到美国的60%,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甚至有快速赶超美国的可能之时,美国就一定会将其定为对手,要千方百计地遏制住对手的成长。不管是当年的苏联、日本,还是现在的中国,概莫能外。

 

  无论中国怎么做,在美国看来,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危及到了美国第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美国的60%,是日本、德国、英国的GDP之和,还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世界最大外汇储备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成果进入井喷期,拥有世界四分之一的工业能力,创新科技水平正快速追赶美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关系更加密切,对世界其他国家也充满吸引力……自鸦片战争以后,经过100多年努力,中国重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是我们观察中美贸易摩擦必须清楚的基础性事实。如此大的体量、如此重的分量,不是“低调”就能隐藏的,就像一头大象不可能隐身於小树之后。

 

  尽管中共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也一再重申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但以美国一以贯之的逻辑,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理所当然地成了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最大挑战者。更何况,“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与潜力均远大於历史上的苏联与日本”, 成了美国的一个“前所未有的对手”。对於这样的“对手”,美国必然会采取两种手段,一是以对手来激励自己,争取民众对“美国再次强大”的政治支持;二是在各个层面遏制对手的超越。

 

  白宫前首席战略师史蒂夫・班农曾毫不掩饰地说:“我们正在与中国进行经济战。2530年内,我们中的一个将成为霸主,而如果我们陷入其中,霸主将是他们。”班农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中美经济博弈格局及其未来发展前途的判断,以及美国政府为改变这一历史趋势所做的历史选择。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中国当前所面临的来自美国的一切挑衅和压力,都是美国统治阶层一直遵循的逻辑使然。

 

  可以说,正是这种将霸权主义作为国际关系基础的观念,导致了白宫对21世纪世界秩序的错误判断、对中国和平发展的错误判断。许多人都关注到,早在去年12月,白宫发布的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已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称中国是挑战美国实力、影响力和利益,意图侵蚀美国安全和繁荣的“修正主义国家”。

 

  再往前看,这种视渐渐强大的中国为“对手”的思维,也并非这届美国政府所独有。

 

  美国一直对中国采取接触+遏制的政策,主要目标是促使中国按照美国设想的路径发展。中国的发展只要“超出”或“偏离”美国的设想,遏制的成分就会多一些,中国就更有“资格”成为美国的对手。这一点由於中国近年发展不断加速而变得更加突出。

 

  2000年,小布希在竞选时就明确提出“中国不是美国的战略伙伴,而是美国的竞争对手”,并在其任期内对华实行“遏制性接触战略”。2009年,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更是宣布“重返亚洲”和实施“亚洲再平衡”计画,目标对准的正是快速发展的中国,后来奥巴马又不止一次强调,“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世界第二”。

 

  回顾中美经贸磋商过程,美国政府言行不一、摇摆不定、出尔反尔,但其背后的逻辑非常清楚:绝不仅仅是缩小贸易逆差,而是要在更广泛领域遏制中国。早在2015年,美国《国家利益》就曾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醒醒吧美国,中国必须被遏制》。细数美国加征关税的清单,条条针对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处处针对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甘乃迪坦言,白宫宣布新的关税政策,“反映出美国存在的巨大焦虑”。

 

  这种“巨大焦虑”的背后,是美国要确保自己永远不被超越的“绝对优势”。

 

  其实,中国的发展,本不应引发美国如此“焦虑”。《纽约时报》最近发表了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财政部顾问史蒂夫・拉特纳的一篇文章,说道: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9380美元,而美国为61690美元,不到美国的六分之一;且“仍有7亿中国人——约占中国人口的一半——每天生活费仅为5.5美元或更低”。

 

  然而,即便如此,在美国的一些战略家看来,中国的发展已经变得“难以忍受”。执掌美国国家贸易委员会的彼得・纳瓦罗在《致命中国》一书中,曾详细列举“摧毁美国工作机会的八种武器”,并称中国“快速变成全球最厉害的刺客”,将矛头直指中国。而这本书被视为“白宫处理对华关系的指南手册”。

 

  有人说得好,站在中国的立场,中国要求发展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在一些美国战略家看来,中国正在一步一步地成为美国最强劲的对手。哈佛大学甘乃迪政府学院原院长格雷厄姆・艾利森说得更是直白:只要中国不放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就将继续挑战美国在各个层面的统治。这恐怕才是挑起贸易战的真实意图,那就是堵死中国在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向上攀升的机会,打掉中国蓬勃发展的势头。然而,为了确保自己遥遥领先的“绝对优势”,不惜打压13亿多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正当权利,这不是强权逻辑又是什么?又哪里有一点“历史正义”?

 

  二战以来,美国也曾遇到若干挫折,但从未失去过霸权地位。它把自己搞垮苏联、打败日本都视为“天定命运”,进而认定今天打压中国的发展,也是自身历史命运的必然。然而,合作则共赢,对抗必双输,这是任何有战略眼光和清醒头脑的人都会认同的客观事实,也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那种“自己好处通吃,别人只能完败”的零和思维,那种“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旧时代”的陈旧战略,既不可能让美国重建“单极世界”,更不可能阻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不要忘记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的警告:如果美国把中国当作敌人,那他们就会变成敌人。

 

  我们也要看到,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一直都存在阻力,作为一个商业社会,中美经贸合作对美国商界及他们联系的美国生产和消费链有著巨大利益,这些利益会冲击美国一些精英设计的对华激进战略,为中美关系提供不被那些精英彻底绑架的可能性。这也是两国热爱和平及理性力量维护中美关系平稳的努力空间。

 

  历史经验告诉人们,一个繁荣的中国对美国有利,一个繁荣的美国对中国也有利。正因如此,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提出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国无意改变美国,也不想取代美国;美国无法左右中国,更不可能阻止中国的发展。不经风雨,何以见彩虹?我们深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坚信只要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任何人都不可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 人民日报 》( 20180810 05 版)

 

14. 向泛民说不 2018-08-11 14:45:14
陈生,本人80年代美国读书。见到当时老美点整日本啦,不要黑中国,因为老美不能容许中国崛起。
本人买了日本基金20几年,结论是面对老美的贸易战,中国只能应战,就像韩战一样,虽然付出很多,最少也打和。如果像日本那样妥协,最后只有被完全打垮。
15. 转自经济日报 2018-08-11 22:33:01

特朗普四处惹火 中俄反击掀序幕

 评论版 2018/08/10 
    

眼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希望重施1980年代列根之故技,先后在战略、贸易、滙率上重创苏俄、西德、日本;当北京作逆向思维,只要在战术上抵挡住这位「惹火尤物」的急攻,就等於在战略上宣布美国对世界诸国予取予携的世代轰然结束。

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强硬立场,对俄罗斯总统普京、北韩领导人金正恩和伊朗总统鲁哈尼来说,不谛是强心针、讯号弹。

应对西方强攻 中方准备20年

作为强势进攻、无端发难的一方,只要特朗普未能缩窄中美贸易落差、中国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并维持5%至6%经济增长,习近平已近於不败之地。因此,中方提出对美国600亿美元商品关税清单,是一切的开始而非终结;而北京与周边国家的经贸整合、军政协调,正以反击特朗普为契机,提上新的日程。

面对西方,中国仍处下风,但投身这场硬仗,北京少说准备了20年。事实上,在江泽民的「上合组织」、胡锦涛「东盟10加3」构想上,习近平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眼前固然难言成败,但明显是想摆脱对西方市场依赖,以多元外交牵引多元经济的战略传承。以此为基础,即使人民币国际化行之未远;中国与俄国、阿联酋、沙特阿拉伯争取用人民币结算石油、天然气,并趁欧美金融海啸,加快与多国建立货币互换体系,都是拓展「贸易、货币、投资」三位一体「经济腹地」的尝试。

笔者之所以对中方应对特朗普贸易战审慎乐观,在於从江到胡再到习,明显考虑到国家的经济及金融风险——在推动经济战略转向时,并不以GDP增长、赚取更多「硬通货」为首要考虑。近10年以来,中国官民购买美元资产、美国本土资产时,并未紧随中美经济增长的步伐而增长;而明显分散到中等发达的中东欧、东盟、南亚,以及发展中的广大非洲地区。从短期回报角度观之,上述操作恐怕不及投资美国、西欧的股票、债券;长远而言,却让北京在一旦中外关系生变时,有回旋空间。

华抗打击能力 更胜85年德日

中国经济体量超过西欧诸强和日本,不过是10年内的事;然而,除重视增长、就业、收入等硬数据外,中国既强调对银行、能源、通讯、航空等支柱行业的扶持,又重视总体生产力、产业链的提升。如今,论企业规模,中国四大商业银行固然排世界前列,其石化、电讯、民航企业也有一定竞争力;同时,牵涉几乎所有民生所需的产业,中国企业或发展出品牌、或成为代工主力,近年更成为最大销售市场。可以说,中国社会发展水平,尤其是公共服务方面,与今天日本、德国相较,距离尚远;然而,若论经济体制、抗打击能力,却因为其骨骼完整、筋胳丰满,而远非1985年「广场协定」时期的日、德可以相提并论。

今天,中国经济体量若为美国七、八成之间;其时,日本经济规模只及美国四成;更重要者,在1970年代石油危机下,高效、省油的日本小汽车大举进军美国,却让东京产业过於单一、高度依赖美国,而成瓮中之鳖。相对地,过去10年来,中美贸易顺差没错是在扩大,但美国市场占中国出口的比例却持续下降,如今,不过约为1成有余;即使特朗普大幅加徵关税,中国对美贸易下降到中国总体进出口1成以下,对后者经济增长的拖累,也不过是千分之几。

有意思的是,若非过去10年欧、美、日无节制地QE(量化宽松),已流入中国官民之手的先进经济体货币,也不至今天之多;以陆、港、澳外滙储备之丰之多元,任何形式的制裁、关税、协定,都难以在中短期干扰中国经济运行所需的资本流动性;更不用说中国早在境内外建立多种能源、矿山、农牧战略储备。

反之,无论特朗普愿与不愿,联储局有可能在今、明两年各加息三到四次。随后,英伦银行、欧洲央行亦步亦趋;两者买债固然没那么易说停就停,但英、欧逐步加息的方向也不会变。而人民币滙率应当维持在中间偏强水平,稍以中短期经济增长为代价,也是短空长利。

稳人币 免亚币危机重临东盟

恰於其时,人民币兑美元连跌一季、几近1成后,始终未跌穿7算、并作反弹,防止资金雪崩式外流欧美,这对中国重要,对逐渐与中国市场、生产链相融合的「东盟10加3」诸国更重要。人民币回稳之际,中国第二季及7月份外贸数据并不差;总体顺差回落,但对美贸易规模扩大、进出口同时提升。当然,不排除这是中美进出口商在关税大限杀到前积谷防饥。但中国实体经济尚能持盈保泰,则亦为事实。贸易战对中美实体经济杀伤力有多大?恐怕要在年底美国中期选举之后,才能初见分晓。

由於在贸易战阵前对垒时中方进退有据,在新加坡东盟合作会议上,外长王毅才得到欧盟外交事务代表回应,布鲁塞尔与中国维持世界多边贸易体系立场一致。与此同时,虽然越南不尽满意,但「南海行为守则」却取得不俗进展。菲律宾也落实北京第3阶段军事援助,接收4艘巡逻艇;这在阿基诺三世在位时期难以想像。可见,北京立场鲜明、人民币回稳,让1990年代末亚洲货币危机暂且不至重临东盟。

伊朗问题 将激化美俄矛盾

在贸易战阴霾下,华府却未能对「中国——东盟」关系见缝插针。反而,澳洲邀请中国等亚洲十余国参与其「卡卡杜海上军演」。王毅在东盟多边会议上对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的强硬确有所本,并成为美国商务部与国务院副总理刘鹤重展会谈的有力支撑。而「东盟10加3」在货币、安全上的协作,未受特朗普干扰;「上合」方面,自年初至今,中、俄贸易连续增长7个月,至今已逾583亿美元,按年增长25%。其间,中国对俄出口上升16.6%,俄方对华出口更猛增近35%。中、俄相互支撑,已非口惠而实不至;进一步讲,下一块「中美俄」交锋、谁主沉浮的试金石,就在伊朗。

中俄印作为「上合组织」最大经济体,在未来数月,将如何推进与「观察员国」伊朗的政经关系?在特朗普的制裁威胁下,北京与莫斯科会暂缓与德黑兰的经贸、投资合作吗?早前,普京、特朗普相见於芬兰赫尔辛基,随后互邀对方访问其首都。其时,笔者就断言,特、普友好恐属假象;伊朗问题只会将美俄矛盾激化;北京也不应该袖手旁观之余,笔者相信欧、英、日也难以完全顺从特朗普联手打压德黑兰。

及至本周,莫斯科正式对美国货徵收25至40%报复性关税;与此同时,特朗普宣布重建奥巴马解散的美国海军第2舰队,要在北冰洋、北大西洋围堵俄国核潜艇。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亦毫不示弱,直指北约吸纳格鲁吉亚将致灾难。上述贸易角力、安全争议,愈是往欧亚大陆的西端蔓延,就愈有利於中国政经、战略发展。恐怕,特朗普已把潘朵拉之盒子打开,谁也无法把群雄并起的魔咒收回去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若未能缩窄中美贸易落差、中国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并维持5%至6%经济增长,中国已近於不败之地。(法新社资料图片)

 美国总统特朗普若未能缩窄中美贸易落差、中国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并维持5%至6%经济增长,中国已近於不败之地。(法新社资料图片)

撰文 : 许桢 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总监、香港中文大学未来城市研究所副主席

栏名 : 中美博弈新时代

16. 向泛民说不 2018-08-12 02:52:53
楼上,你会被引刀骂成俄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