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博客 > 陸振球文章 返回
瀏覽人次:27125    回應:12
陸振球文章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上善若水 2012-01-03 11:31:26

說別人壞話以增進團結?

確有此事,屢見不鮮,效果顯著,人性如此!

2. 向泛民说不 2012-01-03 11:57:21

政府只见到年轻人的不满,却见不到中产的愤怒。

不满只是叫嚣,发泄一下就好。

但是愤怒最终会影响到政府的管治。03年的游行,令到特首和几个局长下台,上一年中产对6000MPF的愤怒,差点令财政司下台。政府应该明白中产已经愤怒了。

3. Sun Moon 2012-01-03 12:10:08

在職場:

當一個老闆知道一個服務多年的員工要辭職. 挽留不果後. 便向其他員工說他的不是. 企圖製造分化, 希望在職員工不要以他為伍.

請問如果你是在職員工並與離職者多年並肩作戰, 你會站在哪一方??

4. 馬克思 2012-01-03 15:52:50
階級鬥爭-->要求作者看馬克思的<資本論>,<共產黨宣言>.
如要了解年輕人現時的價值觀和香港的現實一面,>要求作者看<天與地>.
5. 地產霸權 2012-01-03 15:54:37
6. 王先生---轉載東方社論 2012-01-03 16:05:00

民怨達到臨界點 中產人士也怒吼

「被壓榨的中產階層(Squeezed Middle)」,是牛津字典早前評選的二○一一年度代表字,代表在經濟動盪之下負擔最重、又最沒有辦法減輕負擔的一群人。香港其實也有類似的字眼,如「中慘」、「偽中產」、「被中產」等,字眼更簡潔,而內容更深刻。

新年伊始,也是中產人士最感徬徨無奈的時候,因為納稅人大都在年前接到稅單,不得不承擔納稅人的義務。另一方面,夕陽政府即將發表任內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是否推出扶貧解困措施,受到各界高度關注。有中產團體發動慢車遊行,要求港府在預算案中提出多項措施減輕中產人士的負擔,包括增加薪俸稅免稅額、擴大供養父母免稅額、提高差餉寬免上限、提供十五年免費教育、回購私隧以及成立中產創意工業委員會等訴求。

一向沉默的中產人士也要發出怒吼,證明他們再也忍無可忍。本港稅基狹窄,中產人士是納稅人主體,雖然他們對庫房貢獻最大,但得到的照顧最小,享受的福利最少,在政府眼中,中產人士只是一部部予取予攜的提款機。更不堪的是,政府又以推動醫療保險為名,企圖剝奪中產人士唯一享受的公共醫療福利。在甚麼都要「食自己」的情況下,他們的負擔日益沉重。

對中產人士來說,供樓無疑是最大負擔,很多人盡其一生為蝸居打拚,是名副其實的「房奴」,是香港高地價、高樓價畸形經濟的最大受害者。近年本港樓價飆升,高與天齊,中產負擔隨之上升。處於中產下游的所謂「夾心階層」更是痛苦不堪,由於收入剛剛超過申請公屋的限額,又沒有足夠的資金買私人樓,他們不是長期「賴」在父母家中,就是以高昂的代價租房,這是本港劏房、板間房遍地開花的根源,早前旺角排檔大火延燒附近唐樓劏房,揭出中產人士的悲歌。縱然他們死慳死抵,最終變成有樓一族,扣除供樓開支之後,收入已經所剩無幾,說他們比公屋住戶更加令人同情,一點都不過分。

除了供樓,中產人士大都要供養年邁父母,供養子女上學,還要為他們安排補習等課外活動,這些都是不菲的開支。如果要供車,經濟狀況就更加窘迫,如今油價高企,過隧道費也長漲長有,令他們百上加斤。

在通脹如虎、百物騰貴之下,中產與基層一樣日子不好過,政府扶貧紓困本來是應有之義。然而,即使港府迫於壓力不得不「派糖」,中產人士亦總是被忽略,得到的往往是最小粒。事實上,港府欺軟怕硬,欺善怕惡,誰抗議的嗓門最大,誰的訴求就得到關注,沉默的中產常常落入被遺忘的角落。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產所得與其對社會的貢獻不成比例,怎麼能不怒火中燒呢?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中產階層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如今連他們也忍無可忍走上街頭,向不公不平不義的夕陽政府發出怒吼,反映民怨沸騰已達到臨界點。

7. Ian 2012-01-03 17:58:43
陸先生一定渣重貨在手
8. Hongkong People 2012-01-03 19:40:06

To No. 7,

I don't see your logic for making your conclusion....

9. 向泛民说不 2012-01-03 21:05:14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根本是反不了,因为政府一直以来的政策就是稳住基层,跟着壓榨中產階層。最重要的是香港的传媒和民选议员大都变成了壓榨中產階層的帮凶。他们落井下石,包括“民怨達到臨界點 中產人士也怒吼”这篇文章,最终都是帮助基层在中产背后狠狠的插上一刀。
10. 小弟 2012-01-03 23:45:30
.....一起以"愛"某人某事去鑄造更加牢固的關係不是更有人性嗎?以"憎恨"去達成任何目的,縱然有效,可取嗎?是"殺人放火金腰帶"理論嗎?如果咁都覺得冇問題就真係好大問題...
11. 王先生 2012-01-04 10:04:09

推倒樓價換來重稅 民怨更深
撰文:麥萃才 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拓展總監
欄名:房策透視

社會上有不少聲音認為香港樓價太高,而樓貴高、租金貴是使企業經營困難以及市民住屋難的原因。社會出現了仇富的情緒,特別是對於地產商而言,於是便有地產霸權的批評出現。而有意見認為政府向大地產商傾斜,有點不公平的嫌疑。問題是這些批評與政府房屋政策有關嗎?如果是的話,為何不去改善?箇中又有何難題?

早前曾特首在電台節目中說,香港的高地價及高樓價是香港成功的代價,東京、倫敦、紐約也面對相同的問題。問題是香港成功的背後代價,你願意承擔嗎?又或者寧願香港不成功,那麼大家可以少付出些?

私樓租戶約百萬 真正苦主

早前政府的施政報告,把房屋問題排列最前,認為是市民最關心的迫切問題。而房屋問題,往往是最棘手,最難解的事項。第一是「高樓價」下市民未能買私樓;第二是「租金貴」市民租樓難的問題。問題之所以複雜是因為這兩者是相關的!

根據施政報告,香港有124萬個家庭住在私人物業,其中87萬戶是自置物業,其餘的37萬戶租住私樓。那麼樓價貴會影響哪些人?

對於已擁有自置居所的住戶,樓價高企當然高興,因為他們的財富上升了。如果要局部變現,可以要求銀行加按,套取資金。對於私樓租戶來說,部分希望最終自己能購入物業,而這批人會對高樓價有怨言。

至於租金貴的問題,自置物業的住戶不是問題,因為他們不用交租。如果擁有出租物業的就更高興,因為租金上升,他們的收入便會增多。

那些對租金貴感到反感的,往往就是這37萬戶租住私樓的。租金上升,如果負擔不來,便要大屋搬細屋,貴區搬去租金較廉宜的區域。業主更可能會把物業收回放售,因此樓市上升之時,這批37萬的住戶怨氣最大,以平均每個住戶有2.9位成員計,牽涉人數有107萬人,佔香港人口的15%!

公屋輪三年 中產買樓待何時

這批人,往往是夾心階層,家庭收入高於公屋申請資格,但部分又未富裕到能夠負擔私樓樓價,因此要暫時租住私樓。所以對他們而言,樓價高、高租金是很惡劣的社會現象,需要改變。

政府要解決房屋問題,理論上不難。首先政府是土地的主要供應者,政府只需要有充足資源發展便可。問題是香港政府能否解決香港市民所有居住問題?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的開支,最終要有人承擔,問題是誰?

兩位擬似特首候選人都說政府要大力增加公屋建設。單是一個公屋單位的建築費用,便要30萬至40萬一個。以中間數35萬計,15,000公屋單位建造費便要52.5億。如果要建3萬個便要百多億,中間還沒有計土地平整費用,以及地價。如果要顧及公屋輪候冊中三年上樓的承諾,香港每年公屋建造量便要多於30,000個,對特區政府來說是個負擔。屆時又可能有人會提出,公屋輪候冊那十幾萬戶三年便能上樓;那麼住私樓租戶之中那些非公屋輪候冊的租戶的,又能否取得政府資幫助,三年能上樓(買樓)?

香港的營商環境之所以能夠位列世界最高排名的首幾位,低稅率是原因之一。而政府的收入來源,與很多西方國家在結構上有很大差異。以2011至2012財政預算為例,佔政府最大收入的是利得稅,有969億,佔25.8%,而薪俸稅有482億,佔政府收入的12.9%。通常這兩項數字應佔政府收入的很大比例,但對於香港特區政府,佔所有的收入僅有38.7%,連四成不到(見圖)。

嚴遏樓市 薪俸稅難抵地價

香港薪俸稅率低不在話下,而稅網之窄,又是世界少見。在300多萬在職人士之中,只有百多萬人需要繳稅,而其餘的人士不用繳稅之餘還能享用社會福利。靠的是政府其他收入。其他收入有860億,佔總數的22.9%,至於其他非經營收入有64億元,佔1.7%。如果把這些收入全部加起來,大約佔總數的63.3%。那麼其餘近政府四成的收究竟來自哪裏?

地價收入620億元,佔總收入的16.5%是一個重要來源。這個數字會被界定為非經營收入,但實際上它比薪俸稅的收益482億還要多!假設把樓市推倒,發展商不投地,不補地價,整個收益便會是零,那麼資金缺口如何彌補?如果全部由薪俸稅去補,一是把全港在職人士都納入稅網,而且稅率要大幅上升,例如把標準稅率提升一倍,接近西方水平。那市民會接受嗎?

印花稅之中有400億,佔政府收入的10.7%,其中有部分是物業買賣印花稅,其餘的是股票交易印花稅。如果樓市死寂,印花稅便會大減。很多聲音批評,香港經濟單靠房地產及金融業是不對的,這個產業結構很不健康。但現實上特區財政上有很大來源,就是來自這兩個產業,形成了一個千絲萬縷的關係。政府還有9.5%的收入,是來自投資收益。經營投資收入佔8.1%,非經營投資收入佔1.4%,大部分收入是來自外滙基金的投資收益(見表)。

購物業如繳稅 業主望樓價升

總體而言,政府收入之中只有八成是來自經營收入,其餘兩成是來自非經營收入。以2011至2012財政預算計算,假設碰上最壞的情況,股市樓市失利,庫房便少收20%收益,約值750億元!比起薪俸稅總收入的482億元還要高!所以政府要有些少財政儲備去應付不時之需。

如果要作譬如,特區政府的財政,就好像一個家庭,丈夫每個月所給予的家用,不足夠支持正常家庭開支。主婦要靠投資收益來補貼。正因為有這些補貼,才能夠以這麼少的家用,仍能維持家庭的運作。

說回高樓價,高地價政策,政府不賤賣土地,賣地與補地價收益才能支持政府財政。否則要納稅的人數要比現時的多,而且稅率亦會加重。高地價,高樓價換來了低稅率,某個程度來說也是一種隱含稅項。這與一般的稅項不同之處,是用者自付。換句話說,賺買物業,等同於向政府繳交了稅項,而稅項是從地價及印花稅中繳付的。要明白一點,能夠負擔私樓的,會是經濟較為富裕的中層階層,而這一批中層階層,亦是付稅最多的一群。

如果問他們,喜歡高樓價但較低薪俸稅?還是低樓價較高薪俸稅呢?可能選前者居多。因為後者,所繳付的稅款是每年繳的,而且支出之後,便真的少了資金運用。但前者則並不一樣,因為物業有儲存財富的用途,今天同高價買樓不是問題,雖然價格之中已包含了這樣的隱含稅項,但只要樓價維持現況或上升,當物業轉手,便變相把這稅項轉嫁到下一位買家,結果等有沒有納稅。

樓價跌兼加稅 雙重打擊業主

當樓價大跌又怎樣?這等於物業減值,業主如將物業轉手,便不能把隱含稅項全數轉嫁給買家,所以負資產之時,業主怨氣最深。正因為這個特性,所以一般業主不介意高樓價;但對租戶來說,則是另外一回事,因為樓貴,租金亦貴,變相等於在租戶之中加了稅。個人住戶等同加了薪俸稅;公司等同加了利得稅。最大問題他們不能享受高樓價的得益,卻要承受高樓價高租金的結果。

以上的分析只能說出高樓價與政府財政收入的關係,以及現在香港資源分配的機制,並不等於認同這種機制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把香港樓價推跌,將會有87萬戶私樓居民會受害,財富減少。另外政府庫房收益可能會減少數百億,包括地價,補地價及物業買賣印花稅,總數可能會比薪俸稅還要多!而資金缺口可能要迫政府加稅,包括薪俸稅及利得稅。這樣持有物業的中產階層,已承受樓價下跌而引負面財富效應,如果還要承擔薪俸稅上升的雙重打擊,相信民怨更深!

12. 向泛民说不 2012-01-04 10:51:05

一个真正为中产为将来的政府,应该是很审慎的提供福利,而不是像CY这种废柴到处慷中产之慨向基层派福利。

中产才是香港的将来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