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论坛
登入名称
密码
页数:
限购令有违自由经济
浏览人次:28273    回应:31
2018年7月18日

限购令有违自由经济

 

蔡志忠

亚洲地产创办人
香港专业地产顾问商会会长
香港东区工商业联会首席会长

  土地供应不足,楼价屡创新高,多名立法会议员批评港府推出的楼市措施无助压抑楼价,认为港府必须推限购令。而港府回应「如辣招已经唔辣或冇效果,会考虑推出其他措施」,直指当局可再检视是否应限制外来人於本港置业。

  坦白讲,辣招不但不辣或无效果,而且出现了反效果,最大威力是锁死二手楼供应,於是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买家惟有一窝蜂跑去买新楼,引致楼价暴升,这是众所皆知的事实,为何港府视而不见?辣招既然屡加无效,是应该减辣还是继续加辣?真要考高官们的智慧。可以这样形容,加辣是可以博得掌声与民望,而减辣是为了香港长远经济发展。

  限购令政策是属於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因此在内地城市能够普遍实施,然而内地政府是今天说推就推,明天话收就收,他们可以根据经济情况收放自如,不需要作出谘询。可是如果在香港实施限购令,那可是一旦推出便不可收回,为了让大众觉得政府政策不会朝令夕改,一般没有十年八载休想改变,就像当初2010年推出的「SSD辣招」,当时高官不也说是「特别时期的特别措施」吗?结果八年过去,辣招一直不减反加。

当局宜多关注贸易战 随时应变

  港府推限购令,会违反自由市场经济,动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执政者应该明白,经济好时楼价会上升,经济差时楼价自会下跌,如果为了使楼价下跌,而不顾一切地去推一些有损经济的措施,如限奶令、限旅客令以及限购令等等,那会使失业率飈升,最终基层人士一样也买不了楼。

  若要推限制外资买楼的措施,必须基於外地客买楼人数急升,甚至长期处於高水平,是他们明显推高了楼价,在这种情况下推限购令,才有合理依据。然而根据统计,外地客买楼占整体香港成交比例只约2%,这并不能证明高楼价由外地客炒起,但却可证明港府收取巨额买楼印花税,而高昂的买卖成本亦是楼价高企的重大原因之一。

  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战,虽说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中国受伤,美国也没有多大好处,但特朗普似乎还会玩多一阵子,直至他个人欲望得到满足为止。近期经香港转口往美国的贸易或多或少会受到一点影响,在这个非常时期,港府应该更加关注贸易战带来的后果,随时作出相应措施,而不是辣招出完一招又一招,硬要推极具争议的限购令。

限购令有违自由经济
1. 自然一派
2018-07-18 12:26
自由经济系香港成功因素,香港政府唔会咁傻,所有嘢都学内地,会出大件事!
我们系自然一派!
2. 爆破快到
2018-07-18 12:30
终於等到呢一日,爆破日子快到,波叔愿望一定达到!
3. 东方成竹
2018-07-18 12:51
我好支持蔡老板讲法!

"若要推限制外资买楼的措施,必须基於外地客买楼人数急升,甚至长期处於高水平,是他们明显推高了楼价,在这种情况下推限购令,才有合理依据。然而根据统计,外地客买楼占整体香港成交比例只约2%,这并不能证明高楼价由外地客炒起,但却可证明港府收取巨额买楼印花税,而高昂的买卖成本亦是楼价高企的重大原因之一。"
4. 波叔
2018-07-18 13:19
唔系呀,我点会想爆呢?
5. 蔡老板粉丝
2018-07-18 13:31
蔡老板才是真正楼市专家,睇市奇准
6. 东成
2018-07-18 13:48
又唔系大陆,冇必要推限购令,蔡生讲得好正确,大陆话推就推,话收就收,香港点学呀,沙士再来立即收番做到吗?

如做唔到就咪乱学,香港自由经济市场有优胜之处!
7. 基层市民
2018-07-18 15:10
蔡老板有远见!

[限购令政策是属於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因此在内地城市能够普遍实施,然而内地政府是今天说推就推,明天话收就收,他们可以根据经济情况收放自如,不需要作出谘询。可是如果在香港实施限购令,那可是一旦推出便不可收回,为了让大众觉得政府政策不会朝令夕改,一般没有十年八载休想改变,就像当初2010年推出的「SSD辣招」,当时高官不也说是「特别时期的特别措施」吗?结果八年过去,辣招一直不减反加。]
8. 亮剑
2018-07-18 15:26
初步观察政府将原本用来建私楼嘅地块以干坤大挪移的方式,用一部分起资助房屋,呢度可以喺短期内赢取社会不少人嘅掌声;但另一方面政府咁做,会令到已经好短缺嘅私楼及能建私楼嘅地盘更憎多粥少,除了令私人楼楼价继续高居不下外,之后如果有政府地攞出嚟卖,发展商为求取得地盘做生意,出价好大机会会更进取,咁样搞政府的卖地收入及通过土地嚟徵收的税项,随时同呢家差不多。
而通过空置税及新售楼限制,无可否认会迫使地产商将部分「滞销」豪宅作出租用途,咁对高端楼的租务市场,有压抑或降温作用,呢度可能对要喺香港租屋嘅外国人得益。
其实通过市场分割,政府已经做到「楼系要嚟住」呢一点,大陆人买嘅都系真正豪宅,普罗大众根本连管理费都交唔起嘅楼,咪畀嗰D执到钱嘅人去接火棒罗!
9. 读者甲
2018-07-18 18:04
好文章,但香港人应优先,我支持限购令,楼价跌两三成好闲啫!
10.
2018-07-18 19:04

【名家抢先睇】穷得只有地产(郭钊




如果你自问是一个勤奋努力又创意澎湃的香港人,但又未至於好似《100毛》三子,搞到间公司上市够钱上岸的地步,最深感无奈的应该是,隔篱屋有对好叻炒楼的姊妹,身家已经多过你好多。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讲师邹崇铭受访表示:「产业单一化与新兴产业的生存空间有极大关连。」你在香港想做startup,除非入到数码港,否则只可以租工厦劏房。

当然香港地产市道蓬勃,受惠的不仅地产商,也不仅炒家们,还带动金融、专业服务业及建造业,但太依赖单一产业承托经济实有风险。而且楼价升、租金升,年轻创业者很快就会被高昂的租金成本打沉。 近几年的DSE状元,因父母鼓励耳濡目染,志愿都是做会计师医生之类的专业,有能力的,会俾埋首期,希望仔女搵份稳定工作,供楼养儿自给自足平稳过一生。

中年人情况好不了多少,香港营商环境日渐困难,任何行业都要面对大财团运用资本市场带来不对等竞争,你一系同大财团打工,一系在夹缝苦苦生存。另外有一批在地产市场获利甚丰者,索性半放弃工作,收息渡日,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实在见太多仍在市场博命的有志者头破血流。买楼买车位领展收收息赚升值,反而简单又创新高,King哥教落:「你宁愿好闷咁样赢,定好刺激咁样输呀?」

一个地产业令不少人财富增值,同时也扼杀行业的多元及创新。长远来说香港竞争力只会每况愈下,有创科港人在深圳4,000蚊人仔租4,000尺地方做写字楼,雇主员工都有住屋津贴, 腾讯华为阿里巴巴都在同一园区内,招商联络记者会有专人代劳,开发者只需专注技术研发。不只深圳,新加坡以至大湾区每一个城市,都提供租金减免、打折买房、免费资源给高新产业的参与者,他们明白人工智能、大数据、机械人、区块链等将会取代很多旧式工种,不致力研究发展只会被世界淘汰。香港不是没有人才,是人才被迫走出去,或为供楼打份工。面对人口逐渐老化,还束手无策的香港特区政府,就是太多人口政策研究部门,但从来没有提供解决方案的部门
11.
2018-07-18 19:05

中大研究指香港楼价脱离现实 仅收入最高15%家庭买得起



林郑班子2017年上场后,香港人生活好了还是差了?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生活质素研究中心公布,去年香港生活质素指数,分数较2016年的105.3微跌0.21点至105.09,反映香港去年生活质素比2016年轻微下降。虽然指数中的23个指标之中,有12项的表现较2016年进步,但不少港人关注的范畴评分则有所恶化。

今年的生活指数受到经济及健康范畴指数所拖累。其中经济范畴的置业负担比率及实质租金指数表现均显著转差,经济分类指数整体评分亦跌至历年第二低。中大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称,数据显示,一个年收入约30万的香港家庭,需要不饮不食逾16年,方可买到市区1个约500万的单位,情况比16年时的14.56年进一步恶化。庄续称,现时的楼价虽然升幅放缓,但升幅仍然跑赢一般打工仔的薪金升幅,楼价更已脱离位於收入中位数家庭可负担的水平,只有位於全港收入最顶尖的10至15%家庭方可负担香港楼价。

中大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助理教授钟一诺表示,医疗公共开支占GDP百分比有所下跌,由2016年的2.83%跌至去年的2.49%,故令健康分类指数去年总分只有约24.77,较16年的25.19为差。不过,数据反映港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创历年新高,2017年预计香港女性平均可活至87.7岁,而男性则为81.7岁。钟批评,政府在香港库房富庶的情况下,公共医疗开支占GDP的百分比反而下跌,政府需要正视资源投放是否用得其所。

虽然去年的社会分类指数整体表现较2016年好,但言论自由及报纸批评指数均较2016年为差。其中言论自由评分更跌至历年新低的91.78分,以指数计算亦跌穿4分的关口。中大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黄洪称,自2014年雨伞运动后,言论自由的评分一直按年下跌。他估计与去年发生不少人因言论而惹上官非或承受政治后果有关,令港人主观地在公众场合发表政见或言论时会「惊咗、自我收敛咗」。黄又表示,虽然现阶段不宜预测今年的言论自由评分走势,但他指近日香港民族党被禁事件,反映政府或财团对某些言论作出「算帐」的次数明显较以往多。黄又表示,数据亦反映去年本地报章对政府及财团的批评比2016年进一步减少。

政府表现指数虽然较2016年的4.87升至去年5.62分,但黄洪相信这与电话访问期间是在林郑班子上任不久的蜜月期后有关,他认为数据反映当时林郑月娥预告的扶贫与房屋政策切合港人期望。但他预测2018年,港人对政府表现评分有机会下跌,因为现时的纾困措施都是以小修小补、一笔过拨款的「派糖」政策为主,但对房屋、医疗等港人关注的问题核心未有明显著墨。

报告同时指出,港人去年对外游的热忱再创高峰,去年平均每名会到海外旅行1.67次,相关指数更创历年新高。而去年环境范畴指数则与2016年相若,代表过去一年香港的空气或水质污染与2016年相比没有明显改善与恶化。

黄洪表示,虽然今年有不少客观数据显示香港生活质素有所改善,但颇多由受访者评价的主观指标反映香港人不太满意现时的生活质素。他又称,数据同时反映港人的压力有轻微下跌,他笑言这或与部分港人选择多外游离关焗促的居住环境,以及停止接受香港的资讯有关。 


12. 爆破快到
2018-07-19 02:25
楼市爆破再即,限购令一出,楼市即谢!等系最佳选择!
13. 酸葡萄
2018-07-19 10:31
系罗,都等咗十几年,唔争在等多阵。
14. 酸葡萄
2018-07-19 10:33
可惜淡淡眼光咁准的话,今时今日就唔使冇物业。
15. 支持者
2018-07-19 10:59
完全赞同!

"坦白讲,辣招不但不辣或无效果,而且出现了反效果,最大威力是锁死二手楼供应,於是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买家惟有一窝蜂跑去买新楼,引致楼价暴升,这是众所皆知的事实,为何港府视而不见?辣招既然屡加无效,是应该减辣还是继续加辣?真要考高官们的智慧。可以这样形容,加辣是可以博得掌声与民望,而减辣是为了香港长远经济发展。"
16. 风险
2018-07-19 19:37
明眼人都知道楼市快爆煲,唔好自欺欺人,楼价根本高过头了.
17. 派发周
2018-07-20 02:05


楼市虽然高未爆煲住!!!

仍然未完成派发周期!!!



18. 真男人
2018-07-20 08:53
7. 开囗中(估估下) 2016-02-28 14:46:39
预计楼市跌至2018年,大约回到2009年--2010年楼价水平为(新界西的建筑尺价3500---4000水平),也不算过份。
8. 123 2016-02-28 17:09:56
最近二年,新地、长实都很少买地,即是看淡下几年楼价。但政府每年卖地一万九。其他地产商买入地,因财力不够一定要卖楼。
9. 秋水 2016-02-28 18:00:28
如是者有物业嘅应该将手上所有嘅物业资产加按按尽佢,然后入多几个盘收租,等人帮你供,横点收租可以够供楼而又睇好后市,应该唔会有咩风险。

无物业者就应该计尽条数,够就入二手盘,唔够就入个新盘按佢九成或九成半,横点你唔买,发展商又会收起唔卖过几年市好又卖贵啲,到供到咁上吓就加按买多个放租,等人帮你供,齐心将CCL买返上去,真系几期待呢个画面嘅出再现,买楼真系无得输!
10. 袋钱入你袋 2016-02-28 18:43:24
通常楼市上升12-13年,就要跌个3-4年,2003升到2015刚刚升了12年,下跌约3-4年,最快要到2018才到底。
……………………………………………………………………………

明眼人年年都咁讲,信者失救。
19.
2018-07-20 16:53
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香港楼市可能会面对,长达20年的大萧条。由於此报导只是很短的访问,没有具体录放出其论点及理据,只隐约提出,此刻有别於97年,楼价疯狂等一两 

句而已。但笔者相信,其论点一定不只这般简单。楼市要萧条几多年,无人能知,但很明显,今次的泡沫确实是「玩大咗好多」,所带来的后患无穷。 


忠言永远是逆耳的,年青人经历尚浅,当周遭的环境只是吹捧著「买楼才会发达」的歪理,自然会发酵出不理性的效应,令到楼价短线再飈升。其实近两年楼价的升,主因就是市场利益集团,制造出来的恐慌性效果。 


近期跟不少年逾五十的朋友相谈,大家不约而同皆认为,楼市已完全出现了97年的气氛及情绪,兼且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家皆担心今次若果出事,情况会较九七年更严重。 


为何会较九七年严重?皆因「量化宽松」种下的祸根,令到资产价格严重离地。低息环境之下,资金成本太低,於是投资者加大杠杆去追逐收息资产,房地产就是其一。低息令到普罗市民,在当刻的供楼能力提升,於是有能力去追逐已颇贵的物业,做到很大银码的按歇。但当利息回复正常水平的话,此等上了车的业主,承受能力就成疑问!所以,谢国忠的讲法很正路,因为今次个楼市,确实是「玩大咗」!
20. 又系你呀
2018-07-20 17:52
连按揭都写错,冇料到。
页数:
我要回应
我的称呼
回应 / 意见
验证文字
 
回应 / 留言规则
  1. 禁止撰写粗言秽语、诽谤、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击的言论;
  2. 禁止以名称/昵称/绰号/同音字等批评或映射任何人士、机构、公司;
  3. 禁止发布有关招聘、推销、广告等内容;
  4. 禁止公开任何个人资料(如电话号码、电邮地址、即时通讯帐号等)。

敬请留言者自律。本网站保留删除/堵截任何留言的权利。

声 明

所有议题/文章由其作者提供,大部份回应/留言是即时上载,少部份未注册为会员的回应/留言会经我们的系统过滤,所有议题/文章/回应/ 留言/资讯及评论并不代表地产资讯网(Property.hk)立场和观点。由於本【地产论坛】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 所有留言,若读者及用户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欢迎以留言或电邮方式与我们联络(admin@property.hk),我们有权删除/堵截任何留言 (删除/堵截留言前不会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如有任何争议,本网站管理员拥有最终的诠释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