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置居所比率创20年新低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2476
地产新闻
自置居所比率创20年新低
(东方) 2021年3月2日
楼价高企,港人上车艰难。立法会秘书处昨发表「自置居所对香港社会经济的影响」的研究简报。研究指出,香港楼价於15年内急升近4倍,自置居所比率於前年下跌至49.8%,为20年新低。纵然比率於去年后期轻微反弹至51.2%,数字仍远低於富裕经济体系的60%水平。其中特别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整体自置居所户主中的比例,自1997年的22.1%大幅收缩至前年的7.6%。有经济学家批评政府对港人置业困局「甚么都不肯做」,令年轻人在置业方面失去希望,认为政府倘若撤销楼市辣招,可增加市场流转供应。

研究指出,自置居所可为整体社会带来明显效益,包括培养社会归属感和促进社会政治稳定。不过在土地严重短缺和置业负担能力下降的背景下,截至前年,35岁以下人士在整体自置居所户主中的比例大幅收缩至7.6%。与此相反,於前年,60岁及以上的年长户主於自置居所户主中的比例为41%,较1997年的21%相应比率上升一倍。

私楼业权多由投资者持有

至於住户的居所租住权分布亦出现重大变化。2009至2019年期间,公营或私营房屋的租户数目增幅最大。这与1997至2008年期间最大的相应增幅来自於自置居所住户,形成强烈对比。2009至2019年间,私人住宅单位的净增业权大多由投资者持有,并放租予租户,而非自住。虽然普通租户也可努力储蓄置业,但单凭工资,他们较难在物业市场与其他买家竞争。这对社会流动构成连锁影响。

研究提到中长期展望,指提升自置居所比率仍充满挑战。政府未来10年的私营房屋落成目标,年均量仅为1.29万个单位,低於2010至2019年间的1.35万个实际落成量,预料整体可供出售房屋的数量,与社会需求仍存在颇大距离。

学者批政府「甚么都不肯做」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表示,由於香港本身限制多,如土地供应等,故年轻人难上楼是个结果,惟政府选择的是「甚么都不肯做」,令年轻人於置业方面失去希望。

他续指,俗称「辣招」的多种印花税副作用多於压抑楼价的效果,因楼市已显示难以下跌,反令市民减少购置第二层物业,令租务市场租金上升,政府倘若撤辣,目标令私楼租金不要太贵,年轻人方能储蓄上楼。

他又指,即使私楼价格高昂,年轻人难以负担,政府於居屋层面亦能作出改革,若将方式由「抽签」改为「轮候」,都能令年轻人对人生更容易规划、更有希望,而不是「今次抽唔到又唔知要等到几时」,无了期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