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结与建议:业权分散 拖低活化成效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3334
地产新闻
症结与建议:业权分散 拖低活化成效
(文汇报) 2019年9月21日
香港经济经多年转型,工业早就式微,但本港许多工厦却依然长租长有,差估署数据显示2018年工厦空置率为6.3%。政府呈交立法会文件中亦坦言上述空置率并不高,但某程度是因为违规的非工业用途日渐增多所致,增加工厦消防安全风险。为善用工厦的土地资源及解决违法问题,政府先后两轮推出活化工厦政策,但总体成效仍不见显著,其中工厦业权分散是最大致命伤。

政府2010至2016年启动首轮活化工厦政策,最终收到172宗申请,当中129宗获批,占当时整体工厦数目仅约8%。去年施政报告提出重启工厦活化措施,按照今年首8个月的申请进度,估计3年后只有80宗申请左右,十年后也只有270宗。若果要淘汰旧工厦,释放珍贵的土地资源,对比目前香港有1,400多幢私人工厦,进度显然未如理想。

倡市建局增收购赔偿额

值得留意,无论新旧活化工厦政策,由大业主所持有的工厦都明显更受惠,但社会上更急需要重建或全幢翻新的旧工厦,却大部分已拆售并由小业主持有,要收集业权、或者提起小业主活化工厦兴趣难度极高,亦是导致措施效力不彰的主因。

虽然市建局有就工厦进行收购,但进度非常缓慢,好像长沙湾的永康工厂大厦,被该局纳入重建先导计划后,5年以来,仍有逾三成业权不愿接受收购,令局方放弃收购,改以「改造重设」模式推展项目,将地铺改作地区资源中心,下一步会考虑将部分已收购的楼上单位改装成艺廊或共享空间,供非牟利团体或年轻艺术家租用。

莱坊高级董事和估价及谘询部主管林浩文表示,市建局收购价有既定机制计算,可能根据现时工厦价值去计算,但不少小业主其实正违规操作,并享受较高租金水平,其单位的价值亦非一般工厦可比,造成小业主与市建局於收购价上存有差异。即使小业主将单位自用,日后要搬迁就自然会想搬去较新的工厦之中,亦会希望赔偿额更高,导致工厦收购难度高。

他认为,如果政府想要加快工厦活化进度,首先清晰政策原意,是想善用工厦空间、还是想拆除工厦作其他用途。他建议市建局可以适度调高赔偿额,又或放宽收购工厦业权等。此外,亦可以放宽工厦内的不同用途。

适度放宽地契豁免范围

事实上,去年政府於公布活化工厦2.0的同时,亦放宽地契豁免书申请政策,新安排初步为期5年,有关安排将容许工厦个别单位业主,在毋须向地政总署申请短期地契豁免书和缴付任何费用的情况下,把单位用作5项特定非工业用途,包括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及创新科技等。

立法会工业界(第二)议员吴永嘉今年初於专栏亦提议当局扩大放宽措施的涵盖范围,以容许更多工厦进行「新工业用途」,例如展览、市场推广、品质监控,以及培训等工作,上述用途与传统工业环环相扣,但屡屡被指违契,与政府推动「再工业化」的理念背道而驰。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颜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