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屋百科

居屋樓則的演變

大部分的居屋都是根據一些模式來設計,例如和諧式、康和式就是最常聽到的類型,最常見的居屋模式是私人參建式(PSPS)共48個、新十字形共42個,以及和諧式共36個。

非標準形居屋

 

最早期的居屋是沒有模式的,名為「非標準形」:

何文田俊民苑;沙田穗禾苑;觀塘順緻苑;深水埗清麗苑、寶麗苑、寶熙苑。

各種設計的差異很大,不過從比較不同時期的設計,可以看得出是由簡單演變到複雜。

 

舊十字形居屋

最早出現模式設計的居屋是沙田愉城苑一梯八伙的舊十字形,後來更被部分公屋沿襲使用。

 

彈性十字形居屋

後來經改良設計,出現彈性十字形,特點是大門旁的廚房開多了個窗戶,以供通風或晾衫之用。

長形居屋

在興建彈性十字形居屋祥和苑時,其中E座以典型公屋模式的長形興建,單邊走廊,方形的公屋開則。一梯十二伙,共有30層,全港就只有這216個單位。喜不喜歡?見仁見智吧!

新十字形居屋

進一步的演進是新十字形,最大的分別是由一梯八伙變為一梯十伙,以及除了每層電梯大堂之外,加了兩條走廊,形成相鄰兩戶的出口不會太接近,副作用是實用率下降了。

風車式居屋

新十字形設計之前,為了進一步增加每層伙數,以及每個單位都有更多的窗戶,設計出四條走廊的風車式居屋,每層伙數也增加到十六伙。

Y形居屋

為了滿足當年人們對居屋的需要,房署將部分的公屋揀選一兩座改裝為居屋,所以也有公屋主流類型的Y形,由一梯十六伙進一步增加到一梯十八伙(如上水安盛苑)及二十四伙(如沙田豐盛苑)。
由於走廊增長,以及整個屋苑往往只有1至3幢,要分攤那麼多公眾設施,結果成為實用率最低的居屋設計,簡直就是「居屋的價錢,公屋的質素」。

和諧式居屋

隨著人們對生活質素的重視,要求建立和諧的居住環境,所以房署推出新一代設計為「廳大房細」的模型,以便一家人有更多共聚的生活空間,所以定名為「和諧式」。
除了有300呎不到的超細單位(1及10室)方便上車,還有房中房的設計(9及18室),即是其中一間房沒有獨立房門,要經過另外一間房才能夠進入,如果一家人的關係不夠「河蟹」,真是接受不到這種安排。

康和1型及2型居屋

為了進一步提升居屋的質素,房署推出更進一步的加強版模式,即是康和式,無論是1型的十字形,或者狹長的2型,單位內部的樓則已經和私人樓一模一樣,都是有大玄關、長走廊、廚廁分開,甚至有套房設計。

私人參建居屋(井字形)

當然還有私人參建居屋,就更加近似私人樓,最接近私人樓一梯八伙呈井字形排列的有九龍灣麗晶花園。

私人參建居屋(標準形)

另外也有一種標準設計為大多數私人參建居屋採用,包括富字行頭的其士建築居屋,甚至已變成私樓的海濱南岸採用,分三房長則和二房短則,中間還有兩個橫形細房。每層單位由十個(如旺角富榮花園)至十二個(如大圍富嘉花園)。

私人參建居屋(鑽石廳)

還有更經典的是康山花園,開則基本上與康怡花園(N至R座,又稱下康怡)大同小異,享有鑽石廳,以及連私人樓也少見的梯形房。

好聽一點就是「居屋價錢,私樓質素」,至於你喜不喜歡,反正它就是建了,如何?

私人參建居屋(星形)

當然還有其他的設計,例如鎖匙形的將軍澳寶盈花園、啞鈴形的柴灣康翠臺、大字形的逸港居等。

筆者覺得外形最靚的是大圍海福花園或屯門景峰花園的星形,將轉角形成的梯形收在廚房,而廳與房都能維持方正直角。

私人參建居屋(雪花形)

至於最奇形怪狀的設計,筆者認為是屯門澤豐花園的雪花形,梯形大廳、L形走廊、缺角房、主房超細窗、細單位被兩旁單位左青龍右白虎般箝著,真是難以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