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屋百科

公營房屋政策急轉彎

公營房屋政策亦由於政府面對市場發展及民意的趨向,從停建到復建。

停建居屋

2002年,基於樓市低迷,當時的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宣布推出一系列的救市措施,市場稱之為「孫九招」,其中幾項是針對公營房屋:

‧結束居屋計劃
‧結束混合發展、私人參建居屋及房協資助自置居所計劃
‧終止出售公屋計劃

房委會由2003年起無限期停建及停售居屋,租置計劃則於推出第六期乙之後結束,而置貸計劃亦已於2004年停止。當時仍在興建的居屋屋苑,一部分轉為公屋(如海麗邨),私人參建居屋則售予合作的發展商(如紅灣半島),混合式發展居屋由發展商補地價當作私樓出售(如深灣軒),其餘的居屋則由2007年起以剩餘居屋單位出售。房協的夾屋由房協補地價以市值價格出售(如怡心園),屬下的自置居所計劃於2002年經已截止。

2010年,政府進行資助市民置業的公眾諮詢,結果顯示大部分市民都希望復建居屋。為回應市民的訴求,政府於同年透過房協推出「置安心」計劃,以市價租予中等收入市民,租戶可獲租住期間所繳納淨租金之一半作為資助,以市價購入他們承租的單位或計劃下的其他單位,亦可以選擇購買私人市場上的單位。首個項目位於青衣青綠街,提供1,000個單位,最快在2014年入伙。

復建居屋、全售置安心、重售公屋

2011年當時的特首曾蔭權在施政報告宣布復建「新居屋」,由2016至2017年起的四年,提供逾1.7萬個單位,每年約2,500至6,500個單位,首年度可先提供2,500個單位。若將來土地供應增加,當局會以每年平均5,000個單位為規劃目標。

2012年新任特首梁振英提出白表人士免補地價購買二手居屋,2013年起每年有5,000個配額供白表人士,成功申請者將獲發證明書,可於六個月限期內在居屋二手市場免補地價購買居屋。計劃目的在2016年新居屋出爐前,幫助市民上車。首批5,000個名額於2012年1月接受申請,5月公布中籤名單。當中一半(2,500個)中籤者會即時獲發批准信,可以於市場上免補地價買入二手居屋、出售公屋和房協住宅計畫的單位;另一半中籤者要到後年一月才獲發批准信,購買限期為一年。計劃實施兩年禁售期,買入單位後兩年內,除非補地價,否則不可轉售。

2012年8月政府宣布將已動工的第一個「置安心」位於青衣青綠街項目的1,000個單位,連同其餘未落實的另外4,000個單位,全數轉租為售。同時,將研究一個較長遠並且持續可行的、新的置業安居計劃,以協助「置安心」原定的目標群組人士置業安居,並且會諮詢社會。

此外,政府亦研究重售公屋,運輸及房屋局正構思重啟長遠房屋策略的檢討工作,評估未來的房屋需求量及公私營房屋數量,同時積極研究重新推出「出售公屋」計劃,以增加公屋的流轉及改善公屋資源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