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博客 > 房屋透视 返回
浏览人次:13920    回应:1
房屋透视

香港房屋问题老大难

 

苏伟文

浸会大学持续教育学院院长
2016年11月15日

特区政府两年前公布了最新一期的长远房屋策略,当中十年规划期内总共提供四十八万个单位,其中公营房屋占了约六成,即二十九万个单位,而公屋则占了当中的二十万户。这个长远房屋策略和以前的有所不同,政府会在每年审视策略内的建屋进度,和更新最近的房屋需求估算,务求令这个房屋策略更贴近市场变化。

地区人士反对兴建

然而,我们要明白长远房屋策略只是提供了具体的需求和供应数据,至於如何达到长远房屋策略里的目标,却已不是长远房屋策略内的分内事;换言之,长远房屋策略只是一个规划方案,能否达成规划方案的指标,却是另一个问题。

例如,最近当局公布了未来五年的公营房屋供应量,数目上只有九万多个,和长远房屋策略里的供应目标十四万个单位,两者有着很大的落差。传媒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来责难政府,而事实上,公营房屋落成量和需求有巨大的差异,政府即使有理由来支持其「追数」不力,可是政府还是脱不了关系。说到底,在市民心中,政府就是要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自己找理由去解释为何问题处理不了。

从实际的操作上,现在要大幅增加公营房屋供应量并不容易,除了是直接兴建房屋的过程需时甚久之外,建屋其实是一个很繁复的工作,当中有不少的前期工夫,例如谘询地区人士、区议会等,而且更要通过城市规划委员会的审批等等。不要以为这些工作看来不怎么样,正正就是这些看起来不是很直接的会议工作,往往将整个计划的进度拖慢。

远的不说,社会上一直在喊公营房屋不足,可是在谘询地区(特别是区议会)时,地区人士总是反对在其区域内兴建公营房屋,是一种典型的不要在我家后院的心态。当议会内是反对兴建公营房屋,政府也不可能无视这些反对声音硬闯,而在城市规划委员会进行审批时,往往又有不同的陈情团体来抗议,不少的行政效率都在这些环节上耗费了。

而在公营房屋不足的大环境下,政府对可以用来建房的土地也不可能挑剔,结果是一些不理想地块也要用来建房,建房效率和效益都因此而下降,也对公营房屋落成量造成负面影响。

落后建屋量难追回

而且最影响建房的因素还是土地和建筑工人不足,这两方面的不足已是老问题,但土地不足却是没有看到解决的迹象。在《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的谘询文件中,已明确表示还欠缺一千多公顷的土地,没有足够土地根本无可能实现长远房屋策略内的建屋量。至於建筑工人人手不足,这个已严重影响建筑成本和建屋速度,可是目前却没有任何实质可行的解决方法。

众多不利的因素都在影响着未来公营房屋的供应量,以目前的建屋量和进度,对未来可以大幅增加供应量是不容乐观。而且我们要面对的一个挑战是,现在公营房屋数量已是一个很大的落差缺口,加上未来五年的预期供应量又落后需求,假如真的要做到长远房屋策略内的目标,未来要追赶指标的压力很大,因为这五年落后的数量要在长远房屋策略最后五年内补回,这等於是要在最后五年内将公营房屋落成量翻一番,当中的困难可思过半。

而且一个不容抹杀的可能是,在长远房屋策略最后五年内不能达标,那么便有可能无法追回落后的建屋量,间接影响到下一个十年长远房屋策略的建屋目标,房屋问题也只好拖下去,也令这个房屋问题愈拖愈大。

 
 
我要回应
我的称呼
回应 / 意见
验证文字
 
会员登入
登入ID 或 网名
密码
1. 太波 2016-11-15 10:02:40
一个政府如果成日大话连篇,自命伟大而当市民白痴。做事又常常以利益输送为实(由僭建到劏房,到东北发展屯地风波,到尖沙咀海滨管理权,到横州事件。不胜枚举,无不令人疑窦)。无论做任何事都好难令人信服,得到市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