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博客 > 繁思絮語 返回
地產 政治 經濟 軍事 社會民生 管理、銷售與推廣 營商 思辯 文史哲 媒體 教育 法律 生活隨筆 旅遊 舊文新編 比較滿意的文章選集 香港的致命傷 中原往事 其他
瀏覽人次:24158    回應:0
繁思絮語

歷史故事數則(3)

 

王文彥

怡居地產常務董事及
中原地產創辦人
2020年11月9日

巴錫基維主義    芬蘭化

 芬蘭不是「自古以來」就獨立,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長期是瑞典一部份,十九世紀中葉後併入俄羅斯成為「自治大公國」,在「十月革命」後乘機獨立,至今不夠一百年。蘇聯奪得政權之後希望「收復」芬蘭,二戰期間打了兩場大戰──「冬季戰爭」和「繼續戰爭」,小國寡民的芬蘭出乎意料擋住蘇聯這個強大鄰國,雖說有瑞典和納粹德國援助,但也是奇蹟。 

隨著德國戰敗,芬蘭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蘇聯於1940年升格了「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Karelo-FinnishSSR),準備和「外芬蘭」合併。目睹東歐各國淪為蘇聯衛星國,芬蘭人明白不能指望西方,而單獨再打一仗亦結局可料。 

芬蘭精英遂走全新路線:「巴錫基維主義」(PaasikiviDoctrine,巴錫基維是製定這政策的芬蘭總統),即學者歸類的「芬蘭化」。芬蘭承認自己屬於蘇聯勢力範圍,確保外交政策不違背蘇聯國家利益,以換取蘇聯不在芬蘭搞破壞、侵略,保存國內民主。因此,芬蘭不參加北約,和西方關係疏離,基本上站在蘇聯一邊,成了蘇聯和西方溝通的窗口。美蘇破冰的赫爾辛基會議就是在芬蘭召開。 

為確保芬蘭「不成為歐美的反蘇基地」,芬蘭內政上也自我審查。媒體不能傳播反蘇意識,反蘇電影禁播,反蘇書籍被圖書館移除。這是「尊重」蘇聯,但也是防止蘇聯以「苦肉計」製造事端。芬蘭有不少親蘇政客,在蘇聯利益可能受損時就提出警告;要是選出強烈反蘇領袖,蘇方會公然施壓,芬蘭最終都屈服。這種關係到蘇聯解體及芬蘭加入歐盟後才告終。 

在西方,「芬蘭化」是貶義詞,因為那代表在蘇聯出手前就主動放棄理想和原則,接受不完整的主權,向強權委屈求存,而且可能愈讓愈多。西方政客攻擊對手走和解路線時,每每用上「芬蘭化」一詞。 

芬蘭人卻認為,為捍衛獨立、民主,國民勇武極了,但卻已付出極大代價。「冬季戰爭」死傷7萬人,再一場「繼續戰爭」又死傷7萬人,當日芬蘭人口不過500多萬,有多少個7萬可消耗?打不過蘇聯,美英援助口惠實不至,國際輿論置之不顧,就是顧,莫斯科也不在乎,令他們深信「芬蘭化」已是最好選擇。 

東歐各國為甚麼輕易、迅速地淪為蘇聯衛星國?都是因為東歐各國小國寡民,沒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抵抗蘇聯這個超級大國,而另一個超級強國美國以至它的西方盟國都袖手旁觀,不肯出錢出力至出兵幫助他們保存獨立,芬蘭盡管在瑞典和納粹德國的援助下,奇蹟地暫時擋住強鄰,但深知運氣不會長期好,馬上謹言慎行(是全國上至官員,下至平民都要遵守的金科玉律),不敢絲毫損害蘇聯的利益,不惜委屈求存。 

鄧小平的高瞻遠矚

1990年蘇聯倒台和東歐劇變過程中,社會主義在全球遭到空前慘敗,所有社會主義國家政黨都人心惶惶,中共黨內、中國國內更是充滿迷茫,中國再次面臨怎麼辦、向何處去等關鍵決策。在此境況下,鄧小平首先提出了「冷靜觀察、站穩腳跟、沉著應對、韜光養晦、善於守拙、絕不當頭」等二十四字真言,後又進一步總結為「善於守拙、決不當頭、韜光養晦、有所作為」十六字方針,使中國在社會主義世界土崩瓦解的關鍵時刻站住了腳跟,而這正是推動中國重構當今世界格局的重要前提基礎。

無論是二十四字真言還是十六字方針,要害是「韜光養晦」。「韜光養晦」意即隱藏收斂鋒芒,不使其外露。從鄧小平當年強調的思想看,他是要求中國政黨高層「埋頭實幹,做好我們自己的事」,「不隨便批評別人、指責別人,過頭的話不要講,過頭的事不要做」,「別國的事情我們管不了」,「我們要利用機遇,把中國發展起來,少管別人的事」,這些指示都與「韜光養晦」這個成語所指的隱藏鋒芒、不使外露、保持低調、悄悄發展自己的意思相吻合。

當時中國國力有限,在國際事務中沒有實力和美國抗衡,如果硬要和美國硬碰硬,吃虧的還是中國,所以中國鄧小平要使用韜光養晦政策來先穩住美國,不給美國任何遏制中國的藉口。 

請留意鄧小平給下屬高幹的主導思想:「埋頭實幹,做好自己的事」(含別管強鄰的事之意)「不隨便批評別人,指責別人」(別人,主要指強鄰)「過頭的話不要講,過頭的事不要做」(其實要求國內上上下下謹言慎行,不要冒犯強鄰)「別國的事情我們管不了」(那是一針見血之言,管別國的事,不就是干預別國內政嗎?干預更強的別國,干預得了?豈不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 待續 ~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