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博客 > 資深會員專欄 返回
瀏覽人次:19124    回應:6
資深會員專欄

初心(非凡篇)

 

珍惜香港

法團專業投資者
SMIEEE.MSc(ICDE)
http://facebook.com/hongkongtruevalue/
2024年4月21日
※珍惜香港※.2024-04-21 11:28【初心(非凡篇)】
 

 
聲明及前言

三個月前,我預告了初心五,即是今天的文章。在正式的內容之前,我必須先作出一點聲明,本文將涉及一年多前面世的電視劇《三體》及電影《流浪地球2》之部份劇透和內容,倘若你們還未看過這兩部作品,並有可能將來會觀看的話,敬請慎入! 


我在預告中,說思考了一整年,是因為觸發我靈感的,本來是一年前的氣球事件。當時有中國氣球,越洋飄進美國領空,引發了連串外交風波。這篇文章,原名《科技篇》,之所以遲遲未開筆,是因為我在構思上,總覺得欠了些什麼,甚至可以說,是連自己想寫什麼也未弄清楚。所以河兄話,我在佈局一盤大棋,是太看得起在下了,我寫文章,從來都是隨緣和被動的。多年前在《結緣》一文中,我問過大家,你說水向低流,是指出水會向下流的道理,還是水依照你的見解流動?事實上,我並沒有佈什麼局,與其話,我想怎樣去寫這個世界,倒不如說,是這個世界,在推動我怎麼寫吧。 

去年八月底,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高傲訪華,而就她離程的前一天,華為在全無預警之下,直接開售其標誌著突破美國科技封殺的全新 Mate 60 Pro 手機,首批現貨,不到一小時就售罄。華為驟然重回 5G 手機市場,直接對決蘋果最新 iPhone 15,瞬間成為全球焦點。一個月後,華為於孟晚舟獲釋回國兩周年那天,舉行了新品發佈會。不過,長達兩小時的發佈會,並沒有如外界期待般,對 Mate 60 系列及其芯片技術,作出任何解說。當天的亮點,是劉德華驚喜現身,以華為品牌大使身份,宣布推出此系列的頂級旗艦版,Mate 60 RS ULTIMATE DESIGN 非凡大師 

華為秋季發佈會。非凡大師(點擊播放 
 

我終於知道自己想寫什麼了,今天的文章,原名《科技篇》,易名《非凡篇》,屬《初心》系列第五篇。 

從地球流浪到氣球

究竟,劉德華代言非凡大師,與一年前的氣球事件何干?無他,因果,本來就是一系列錯綜複雜的關係。中美鬧出氣球風波,被坊間媒體諷刺為 The Wandering Ballon(流浪氣球),皆因當時正值內地科幻電影《The Wandering Earth II 流浪地球2》上映期間,而這部電影,又恰好惹來了中美輿論在其意識形態上的爭議。不過,除了逢中必踩的《紐約時報》,以及一些有政治立場的媒體外,《流浪地球2》在國際間普遍獲得好評。這無疑是一部鉅片,無論故事內容、特技製作、視覺效果等各方面,相比當今荷里活級別的科幻電影,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部電影和 2019 年初公映的上一部《流浪地球》,都是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說。【劉慈欣】是國際知名的中國科幻小說作家,其作品《流浪地球》被拍成了兩部電影,但其實他最負盛名的,是 2006 至 2010 年間創作之長篇科幻小說系列《三體》。此系列在 2015 年被翻譯成英語,並於同年獲得被譽為科幻界諾貝爾獎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之後再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版本。2019 年日文版發售,更在當地掀起熱潮,直登日本文學暢銷榜首。就連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原來也是《三體》的書迷,在《三體Ⅲ:死神永生》推出之際,即讓手下電郵劉慈欣催更英文版,誰知被對方視為垃圾郵件刪了,結果還要通過外交渠道才聯絡得上。 

奧巴馬在 2017 年底到訪中國,出席未來教育大會,特意要求會見劉慈欣,並當場問對方有沒有在寫下一部小說,寫好可否寄他一本。結果劉慈欣贈予奧巴馬的,就正正是《流浪地球》,所以這部小說,其實與中美關係早有淵源。可惜,好一個地球,流浪成氣球,想不到區區一部小說,在大國之間,竟然擔當著見證的角色。 

憑什麼主宰世界

近年中國崛起,挑戰到美國領導地位,已經是眾所周知的現實。但大家有沒有想過,美國是憑什麼領導世界?最讓美國不安的,是將會失去那方面的領導地位?很多人,尤其是一些投資者,都會說是美元,因為在他們眼中,除錢以外什麼都不是。當眼見全球股市屢創新高,港股卻再試新低,市值幾乎低過印度,他們就會覺得,香港失去價值了,金融中心要成遺址了。記得近十年前,我連發四篇《環球經濟新常態》回應系列,半年後,再連出六篇《環球經濟新常態之續》,在後者之第四篇《資源論》中,我帶出了貨幣的本質:貨幣,只是人造出來的虛擬數字,強加資源之上,並不是資源本身,所以 CASH IS NOT KING,增持資源,才是王道! 

時移世易,隨著新的「現在嘅基礎因素」呈現,那十篇有部份內容或已過時,但當中的《資源論》卻恆久不變,因為那不是因素,而是定律。近年隨著更多國家使用本幣或人民幣交易,去美元化趨勢越演越烈,就連對中國一向不太友善的印度,其煉油商也開始使用人民幣結算。如果美元霸權真的那麼重要,美國早就不惜一切代價出手捍衛了,為何至今還按兵不動?原因很簡單,因為美國並不是靠美元領導世界的,美元霸權是果不是因,保住美元並不是最重要。再者,若真要到關鍵時刻,大不了送你一隻金融核彈,借來的即時變成自己的,WHY NOT? 

既然增持資源,才是王道,那麼美國之所以領導世界,難道就是因為擁有了資源?非也!資源涉及之種類和層面太廣,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擁有所有資源,但並不代表我們無法主宰資源,而世上最有效主宰資源的手段,就是科技!科技可以利用有限的資源,去創造無限的資源,縱然我的資源比你少,也能夠追貼你,甚至超越你。回顧歷史,人類之所以能夠主宰地球,全靠掌握了科技。科技的領先,為美國帶來了經濟和軍事上的領導地位,帶來了美元霸權,難怪美國對去美元化,可以視若無睹,卻傾盡國力去打壓中國的科技發展 

同一標準看世界

無他,倘若中國科技真的超越美國,到時候誰來主宰世界?所以不難理解,為何堂堂科技大國,整個政界以致人民,一蝸蜂去針對一個氣球,最後還要小題大做,出動戰機將其擊落。其實中方說那是民用飛艇,也不無道理,要監視他國,還有更多先進的選項,何須用一個如此顯眼,又難以回收的氣球? 

多年以來,內地確有開發用於各項研究及觀測的飛行器,早在 2019 年,就率先研發出平流層飛艇「追雲號」,並實現了人類首次於二萬米高空,以空氣動力完成的環球飛行。在航天領域方面,截至 2022 年底,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經成功發射共四百多次,重量級之捷龍三號,更做到一箭十四星。若說中國已經通過衛星,在監察美國多年,相信也不算什麼驚奇事吧? 

寫到這裡,恐怕有些朋友,又要說我紅粉了,但事實上,我只不過用同一標準看世界,不盲踩,就說我盲撐。可見今時今日,仍然有不少中國人,尤其是香港人,甚至一些自命深藍的,對中國還存有根深柢固的意識形態偏見,聽到國家推動「共同富裕」,未弄清楚,就一蝸蜂共產上腦。如果我話,全球發達國家之中,中國是最不共產的國家,而香港更是全世界最不共產的經濟體,你們會怎麼看?除掉有色眼鏡,用同一標準看世界,有幾多人做得到?曾經有部名為《Independence Day 天煞地球反擊戰》的美國科幻電影,是 1996 年最賣座,以及當時全球歷史票房第三高的電影。當中一幕是美國總統於獨立日,在美軍對外星敵人發動最後反擊前,發表之一段激勵演說。倘若同一部電影,美國總統換成中國國家主席,獨立日換成中國國慶日,拯救地球的美軍換成解放軍,你們又會怎麼看? 

天馬行空的科技

話說電影《流浪地球2》中部份機械裝置,之所以那麼像真,原來是來自中國企業的真實設備。片中觸及的未來科技,也並非天馬行空的幻想,而是參考了國內現今技術水平及發展藍圖,有可能成為現實的,當中展現 Space Elevator(太空電梯)全景的一幕,更引發了大眾熱議 

太空電梯Space Elevator)的概念,是由一位被譽為航天之父的俄羅斯火箭專家,於 1895 年提出,在距離地球表面 3.6 萬公里高的同步軌道上,興建一所太空站,由於同步軌道周期為 24 小時,剛好與地球自轉同步,所以相對地面而言,太空站是靜止不動的,然後再從此站搭建一所電梯,直達地面。通過電梯運送物資上太空,自然比火箭更經濟有效,而宇宙穿梭機就可以在太空站建造和停泊。從此宇航員上太空,無須坐火箭,只要先乘電梯上太空站,再轉乘穿梭機,省略了從地面發射上太空這浪費最大資源的部份,從而實現更經濟方便的宇宙航行 

人類建造太空電梯的科技瓶頸,在於未能生產出足夠長度、韌度兼輕巧的纜繩,以連接從地面通過太空站直達平衡錘的整體結構。根據美國太空總署轄下 NIAC 資助的天體物理學家 Bradley Carl Edwards,在 20002003 年發表關於太空電梯的兩份研究報告中估算,纜繩總長要十萬公里,抗拉強度Tensile Strength)不低於 100GPa,即是直徑一厘米之纜繩,須能承受高達一千噸的重量。再加上因懸垂關係,對頂粗底幼比例(Taper Ratio)的可行性要求,所用材質必須足夠輕巧,即強度相對其密度之 Specific Strength比強度)至少為 48GPa-cc/g,以人類現今的科學認知,只有 Carbon Nanotube碳納米管)可以勝任。 


 
清華大學在研究碳納米管方面,國際上具領先地位,其科研團隊於 2013 年發表論文 Growth of Half-Meter Long Carbon Nanotubes Based on Schulz-Flory Distribution(#25),公佈製造出世界最長的碳納米管,抗拉強度達 120GPa,長度有半米多(550mm)。但這只不過是單根碳納米管,若要集成可建造纜繩的碳納米管束(Carbon Nanotube Bundles),其抗拉強度即降至低於 10GPa。直到 2018 年,清華科研團隊終於取得重大突破,通過同步張弛(Synchronous Tightening and Relaxing)技術,造出抗拉強度 80GPa 的碳納米管束,不過就只有數厘米長。然而,太空纜繩的長度要求,卻是十萬公里! 

一波三折的三體

由此可見,人類距離實現《流浪地球2》中的太空電梯,還是非常遙遠。其實原著小說內並沒有出現過太空電梯,是電影編劇為補充劇情加插的,不過在我早前提過劉慈欣的另一部小說《三體》中就有所提及。首部真人版《Three-Body 三體》電視劇於去年一月中首播,差不多與《流浪地球2》同期上映。劇中提到,倘若人類成功搭建太空電梯,就可以輕易進入近地空間,建造大規模防禦系統,阻止外星人的入侵。於是外星人就試圖干擾人類對碳納米管的研究,在一位科學家的視網膜打上一個倒計時,製造心理恐懼脅迫其中止相關的科學研究。後來該科學家應邀到自己女兒的學校,主持一個物理學講座,示範了伽利略著名的「自由落體實驗」,同時間拾回作為一位科學家,堅持追求真理的初心,結果擺脫了恐懼,重啟實驗。 

小說《三體》雖然比《流浪地球》著名,但其影視化卻沒有後者來得順利,甚至可以說是充滿波折。話說 2009 年,即劉慈欣還未成名之前,一位女編劇聯同她的導演丈夫,以十萬元人民幣,買斷了《三體》的影視出版權,並於 2013 年以自家企業「百星社」身份,到國家電影局為《三體1》備案。之後他們為電影尋找投資者,條件為必須由自己執導,直到 2014 年中,終於給當時剛剛 A 股上市的網絡遊戲公司「遊族網絡」創辦人林奇看中,並為此成立了「遊族影業」,隨即宣佈將開拍一連六部《三體》電影,單部投資達兩億元。結果,第一部只拍了四個多月就殺青,之後拖了幾年,據說是因為拍得太爛,沒法完成後期製作,最後無疾而終。 

2016 年中,騰訊旗下的企鵝影業,公佈拿到了《三體》的電視劇項目。到 2018 年初,遊族影業以 1.2 億元全面收購百星社及《三體》的完整版權,正式放棄了之前的爛尾電影,並成立「三體宇宙」作版權管理。推倒重來之後,三體宇宙聯同 bilibili ,製作改編自《三體Ⅱ:黑暗森林》的 15 集動畫,又繼續推進與騰訊的合作,终於推出了我早前提過,改編自《三體I:地球往事》的《Three-Body 三體》30 集電視劇。這兩套劇與電影《流浪地球2》都是在 2022 年底至 2023 年初,差不多同期面世。最先播出的是動畫版,開播初期叫座不叫好結果評分高開低收。至於電視劇版,與《流浪地球2》一樣,除了逢中必踩的《紐約時報》,以及一些有政治立場的媒體外,都是大獲好評 

三體的價與值

若計金錢利益,當初以十萬元買斷版權的那對夫婦,應該是最大贏家,十年拿回 1.2 億,賺 1200 倍,還弄垮了《三體》。而最可惜的,就是遊族網絡的創辦人【林奇】,自 2014 年起對投資《三體》版權發展之堅持與不離不棄,可謂真正的鐵粉,卻於 2020 年底被毒殺了,無緣見證首兩部影視作品的面世。林奇被殺,正正就是因為其手下,處理《三體》項目不力被調職,懷恨在心所致。林奇去世後,又發生了爭產事件,最後他的承繼人,還把整個《三體》賣了 

至於劉慈欣,話說曾被多次問及,怎樣看當年以十萬元賤賣了《三體》,他說那時候,這部小說無人問津,又反問記者,你們早幹嘛去了?恍惚有些怨氣。不過無論如何,沒有這部成名作,就沒有今天的劉慈欣。《三體》給他賺的錢,也許不及其他,但它的「」,除了無時無刻為這位原作者,帶來各種各樣有形及無形的利益之外,更影響了中外無數讀者,使他們眼界大開。可惜世上有太多人,眼中只有錢,這些人無論有多成功,也只不過是凡夫俗子。劉慈欣創造了《三體》,一部風靡全球的科幻小說,當年的他,無疑是一位非凡的人。然而到今時今日,他有否掉了初心,回歸平凡,那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有幸遇見劉慈欣,我一定會問他:你覺得你與林奇,誰愛《三體》多些?若是前者的話,你最愛它什麼? 

一年前看了騰訊版《三體》電視劇,我可以說,就算你從未讀過原著,看了這 30 集,幾乎就等同看畢整部小說。劇中高度還原了原著壓軸的「古箏行動」,場面堪稱電影級別,但這只不過是特技的本事。然而,把小說中抽象的科學及哲學理論,展示在螢幕前,讓觀眾親歷其境,體會當中的奧秘,才是最精彩。故事一開始,就以一段送別話,帶出了人類的存在只是偶然,既是科學,也是哲學。科學家因實驗失敗導致崩潰,常人難以理解,但通過枱球比喻,就讓觀眾感同身受。倘若一切科學定律,根本就不存在,都是所謂「神」的玩意,而我們只不過是農場裡的火雞,那會是什麼情況?人類追求科學,究竟為了什麼?科學家的初心,又是什麼?當面對科技水平,遠比自己高的外星人時,我們能否有如蟲子般打不死 

畢竟是得獎科幻小說,《三體》的非凡,必須用「心」體會,所以對純粹追求簡單娛樂,及感觀刺激的觀眾而言,也許不太適合了。《三體》電視劇由公佈到面世,足足六年半,就連配樂(OST)也聽得出是用心製作,充分展現了故事的氣氛。當中的《紅岸往事》,本來是 2015 年為電影版寫的,後來電影爛尾,就給騰訊版用了。其作者熊鍵,當年為電影版編曲,據說在 2015 年初,一口氣看了《三體》三部曲,大受震撼,就把思緒凝練成《紅岸往事》這首曲子,結果等了八年,終於見到自己的作品被播出,就如劇中那位文革時期的科學家,待了八年才收到外星人的回覆。 

羊頭與狗肉

騰訊版《三體》電視劇面世後一年多,即一個月前,終於到 Netflix 版開播了。據說 Netflix 每集成本 1.56 億港元,總投資高達 12.5 億,是騰訊版的 12 倍,為該公司有史以來最昂貴的作品之一。不過由於只限八集,重點內容的取捨和表達就顯得更重要,至於燒錢的特效、陣容、場面等都只是輔助角色,是否物有所值,就要看過才知道了。在寫畢本文之前,我特意不去看 Netflix 版,以免捲入兩個版本的內容比較。再者《三體》屬長篇小說,而 Netflix 版只有八集,內容當然不可能比 30 集完整及豐富,硬要比較對前者並不公平,所以我只會看坊間的反應和焦點所在,以結果為標準。 

話說 Netflix 版開播,又掀起了中外爭議,劉慈欣的作品,總是那麼具爭議性。內地觀眾狠批 Netflix 魔改原著,把故事設定從中國搬到倫敦,主角由中國人換成西方人,人物風格西化低俗。不過如果只是這些,我反而覺得沒有問題,《三體》之所以享負盛名,並非是突顯了什麼地方的歷史文化,大前提是故事的重心不變。但可惜的是,Netflix 把《三體》之文革批鬥情節,打造成重點的展示部份,結果惹來巨大迴響。縱然導演美其名為誠實反映歷史,但《三體》並不是政治作品,此舉在效果上,無疑是把故事的重心轉移了。 

我說可惜,是因為《三體》之所以成名以致獲獎,文革背景這部份,佔不上一席位。它只不過是故事中,反人類組織領袖的仇恨源頭而已,就算換成了被希特勒殘害的猶太人、被以色列壓迫的巴勒斯坦人、美軍原子彈下的日本生還者,對故事的重心全無影響。奧巴馬評《三體》富想像力、有趣、背景宏大;哲學家齊澤克Slavoj Zizek)說《三體》引人入勝、有智慧,也是針對其宏觀科幻與哲學元素。尤其後者更是一位曾經把《星聲夢裡人》評為列寧主義之解讀的哲學家,就連他也毫不在意那微觀的文革情景。Netflix 不惜工本,卻把文革弄成這部小說的最大熱點,當然可惜。但不要借此又說我紅粉,就算把文革背景換成以色列壓迫下的巴勒斯坦,在劇中重點展示,熱度或比前者更大,但我的看法依然一樣。 

不過請勿誤會,我並沒有否定 Netflix 版,何況我還未看過內容。再者,商業社會,利益為先,何來對錯?所以我只說可惜。不如打個比喻,有一種羊肉,肉質之鮮味聞名天下,於是有小店老闆以此羊肉為主,推出了 30 味菜色。世界各地的食客慕名而來,對此讚嘆不已,說店主通過不同的烹調方法,讓他們品嚐到原味之各種非凡之處。不過有另一位小店老闆,就對其嗤之以鼻,說只是那羊好吃罷了,有什麼了不起?世上還有很多人,根本就不吃羊呢!然後他掛起那隻聞名的羊頭,大肆宣傳自己以此羊造了 8 味更好的菜色。但他原來用了狗肉做主菜,只是象徵式抽取了羊肉的少量成份作調味,結果大受歡迎。無他,因為世上愛吃狗肉的人,遠比愛吃羊肉的多,甚至有人把狗肉味誤當成羊肉味,以為那聞名的羊,真的有如狗肉般好吃了。有食客投訴他掛羊頭賣狗肉,毀了那羊之名聲,他說:此言差矣!那八道菜確實有羊的成份,是你嚐不出而已! 

二次元的非凡

無論計成本、市價還是利潤,一部小說,遠遠不及一套影視作品。然而一部非凡之作,經重金打造之後,可能反而會變成一部平凡之作,所以非凡與否,看的是「值」而不是「價」。當然,非凡的價也是一種非凡,但這只屬一次元,或換句話說,是平凡的非凡。只有二次元的非凡,即是能超越「價」的「值」,才是真正的非凡。是不是很難明白?那麼我們可以回到本文一開始的問題了,為何華為會邀請劉德華,代言非凡大師?這與一年前的氣球事件,又有何干? 

影藝界有很多身價更高的藝人,比如周潤發,2006 年一部黃金甲,片酬達四千萬,再加一大堆服侍周到,包括 180 萬租三個月豪華房車給發嫂探班,結果用不著也不能退,何解?合約精神嘛!無疑,在某領域中具非凡能力的人,自然可以從中拿到非凡的利益,但卻不代表對其領域,付出了相對稱非凡的貢獻。而貢獻,就是我剛才提到,所謂超越價的值。2023 年香港十大富豪,前八位的主要業務都是地產,當中不乏眼光獨到,低入高沽的投資高手。記得我在 2016 年底《歸邊》一文中,提到香港的私樓質素,孰優孰劣,視乎地產商的經營態度。對自己有要求、用心做好一件事,結果自然會反映出來。但倘若只求最低成本,揸盡下游供應商及外判,到最後造出什麼,就不用多說了。早幾年有地產商繞過金管局的限制,推出所謂呼吸 PLAN,強行讓市場承受更高樓價,到買方出現如審批問題,或市場逆轉等非自身變數時,就拋出合約精神,寸步不讓。 

所以有時候,我都幾疑惑,究竟地產行業,是為了什麼而存在?買家、業主、租客,在地產商眼中,又算是什麼?話說復常之後,港人北上消費,內地來港旅遊模式改變,零售業經營困難。財雄勢大,手握大型商場的地產商,可以為業界貢獻些什麼?難道又是合約精神?不過,據說新世界【鄭志剛】旗下之 K11,去年中秋及黃金周長假期,消費人流比前年同期急升七成,創開業以來歷史新高,到聖誕假期間,又創單日人流新高,整個 12 月份更創了銷售額單月新高,總結 2023 下半年,K11 MUSEA 銷售及人流按年升了四成。無他,精心打造的品牌,屢獲殊榮,投放大量資源為商場增值,回饋業界,自然不如一些同業那麼賺得盡。近年 K11 進軍內地,首個旗艦項目,將於今年底在深圳前海開業,未來兩年,K11 更會遍佈全國 12 座城市,共 38 個項目。然而投資巨大,借貸偏高,股價屢創新低。但如果我說,這就是超越價的值,屬二次元,真正的非凡,你們會怎麼看?不過切勿誤會,我完全無意建議大家沽什麼,買什麼,我的文章,從來不談這些 

錯綜複雜的關係

一次元非凡,視乎能力;二次元非凡,在乎選擇。利用自己非凡的能力,從所屬之領域拿到盡,TAKE AND NEVER GIVE,這類人,縱然富甲天下,也只不過是凡夫俗子。他們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每當有人問起,他們為社會貢獻過什麼,答案總是說,自己捐了很多錢,甚至死後把財產全捐掉也可以。無他,事業?賺錢而已;行善?捐錢就得!這使人聯想起一些惡人,或要做點好事來對沖一下,但當然,凡夫俗子不等於惡人,更何況,利益為先,何來善惡 

又回到本文一開始的問題了,為何華為會邀請劉德華,代言非凡大師?如果我說,因為他是電影《流浪地球2》的主演之一,各位會否覺得有點兒牽強,甚至風馬牛不相及?在寫出答案之前,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下,這部電影背後的一段往事。 

電影《流浪地球2》,是第一部《流浪地球》的前傳。《流浪地球》於 2019 年之大年初一公映,堪稱中國首部真正的科幻片,雖然不及第二部震撼,但中外票房成績也不俗,亦同樣掀起過一些意識形態上的爭議。主演之一,已故香港演員【吳孟達】,據說在初看劇本時,還不相信是中國人寫的。當時他大病初癒,出院一年左右,心率偏低,所以在拍攝期間,有時候會因缺氧暈倒。然而在一個訪問中,他說:「在我們中國電影歷史上留下一頁,值了」。導演為了緬懷和紀念這位已故演員,特意在第二部《流浪地球2》片中,用 CG 技術復原他的角色,並於片尾打上「謹以此片獻給吳孟達先生」。吳孟達一生貢獻影視業界,主要都是擔任配角,但他的存在,無不為其參演的每部作品生色。無疑,他擁有超越價的值,屬二次元,真正的非凡。 

這兩部電影的導演【郭帆】,的確是一位有心人。劉德華並沒有參演或投資第一部《流浪地球》,但在其片尾,卻打出了「鳴謝劉德華先生」的字句。事緣於 2005 年,劉德華為發掘新一代年輕導演,投放 2500 萬港元,啟動《亞洲新星導計劃》,資助了六名新進導演拍電影,其中一位就是中國導演【甯浩】。該計劃出資 300 萬給他拍攝了《瘋狂的石頭》,結果大受歡迎,票房收益 2500 多萬,並勇奪亞洲九個電影獎項,成為這位導演的成名作。後來甯浩效法劉德華,在 2016 年推出了培育新導演的《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又把手上的《流浪地球》版權,給了當時剛冒起的導演郭帆,讓他制作成電影。後來甯浩在拍攝《瘋狂的外星人》期間,得知郭帆出現資金短缺,就主動借出自己的場地和服裝,又免費為《流浪地球》客串了兩場戲。 

真正的非凡大師

在《流浪地球》上映前,郭帆有意在片尾鳴謝甯浩,及電影的主角兼投資者【吳京】,不過給兩位婉拒了,甯浩並提議把這個鳴謝,給予劉德華。據說就連當事人也不知道,為何自己的名字,會出現在片尾中,後來順理成章,劉德華就被邀請出演了第二部《流浪地球2》。郭帆在拍攝第二部時,還特意招來了電影學院的實習生,記錄拍攝過程中的錯誤,希望組合成教材,推動中國電影的發展。 

所以說,沒有劉德華,就沒有甯浩,也沒有郭帆的《流浪地球》,更沒有《流浪地球2》,而中國的電影業界,也許未能走到今天的水平了。話說金融風暴期間,劉德華救助瀕臨破產的張衛健,並贈了他一句:「學到的就要教人,賺到的就要給人」。其實,就算你在某個領域上,擁有非凡的能力,也沒什麼了不起。無他,這個領域不存在,你就什麼都不是,換句話說,所謂非凡的能力,是其所屬領域賦予的。運用自己非凡能力圖利,而不去回饋其領域的人,縱然捐了很多很多錢,甚至捐盡所有,也無法洗掉他一生忘本之孽。再者,倘若世上每個非凡的人,都只會從所屬之領域拿到盡,貢獻就靠捐錢,那麼世界各地勢將變成福利社會,而驅使人類主宰地球的每一個非凡領域,就會走向衰落,人類,亦會走向滅亡。 

終於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為何華為會邀請劉德華,代言非凡大師?答案呼之欲出。非凡大師,是標誌著突破美國科技封殺的 Mate 60 手機系列之頂級旗艦版,而一年前的流浪氣球,就標誌著中美之間,科技領域上的矛盾。至於流浪氣球這個稱號,又剛好來自《流浪地球2》,一部超越荷里活級別,卻惹來了中美輿論之間,意識形態上爭議的中國電影。在這段錯綜複雜的關係中,【劉德華】正正就是名符其實,成就了這一切的非凡大師。 

非凡下篇之序

去年八月底,Mate 60 Pro 無預警開售,掀起了全國搶購潮。當時可謂一機難求,就連鉅星成龍,親自落舖搶購,結果也失望而回。至於二手市場,官方價 6999 人民幣的 Mate 60 Pro,炒至過萬港元;頂級旗艦版非凡大師,更炒至比原價貴過萬元。去年十月初,非凡大師開售後不久,黑色型號炒至 25,000 港元,比原價貴近萬元,紅色型號更炒至 35,000 港元,比原價貴近兩萬元。 

至於我珍惜香港,從來不吃炒價,只會在官方平台購買。要擁有標誌著突破美國科技封殺的 Mate 60 系列,當然選擇系列中產量最少的紅色非凡大師。結果,搶了近四個月,到今年一月底終於到手有朋友問我,四年前由 iPhone 6 Plus,轉用了華為 Mate 30 Pro 手機,後者到現在依然性能良好,為何還要買一部萬元手機?是為了什麼特別的 FEATURES?是愛國?是紅粉?倘若你認為,買一部萬元手機,就等於愛國,那就請恕我直言,你太膚淺了!說到功能,非凡大師的確是我第一部 5G 手機,但其實我不太需要 5G,至於它領先業界的衛星通話,我又用不著。如果說,買非凡大師,是為了寫今天的文章,你們信不信? 

寫《非凡篇》,的確是原因之一,但主要還是與我的背景和生路歷程有關,這並非三言兩語可以表述,屬本文下半部的內容了。不錯,寫到這裡,只達整個《非凡篇》的一半,當中提過一些高端的,甚至是天馬行空的科技;但其實,讓人類主宰地球的非凡科技,並不是這些,至於是什麼,也屬下半部的內容了。然而再寫下去,文章或會過長,大家亦難以消化;再者,前天給做了個小手術,我須要休息一段時間。不過,作為《非凡上篇》的結語,及《非凡下篇》的序,在說再見之前,我想請各位思考一個問題。 

 

究竟是一隻勞力士,還是一部非凡大師,更值得去擁有? 

人生匆匆數十年,好比一場馬拉松,我們究竟在追趕什麼?追求什麼?有些人,為了種種原因,突破自己,變身非凡;同樣地,也有些人,為了種種原因,選擇回歸平凡。很多時候,說沒得選,都只不過是逃避的借口而已,但無論如何,選也好,不選也好,沒有對錯,亦與人無尤。 

無他,人生總會抱些遺憾,這在所難免。然而最重要的,是跑到盡頭之時,能否還說得出一句,今生無悔? 

(待續 ...) 

跟太陽系說再見。三體 OST(點擊播放 



* 註:按 藍色連結 開啟或跳至相關之參考資訊;
    按 紫紅連結 啟動全屏模式播放相關影片。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引刀一快 2024-04-21 22:50:32
沙發
2. 對等資訊 2024-04-22 05:59:56
戴勞力士是什麼人?
戴 Patek 是什麼人?

戴勞力士的,很多很喜歡北上消費,經常掛性價比在口中。
戴 Patek (非炒價買,正價買到的人),有北上做生意,有工作,但不喜歡北上消費,亦不會多提性價比。他們買幾部新車,三年貶值5成,亦沒有埋怨,亦不會說油價貴。

在香港,用袖口鈕的人越來越少。

電視節目,再沒播有深度有文化的節目,只是北上消費,重口味的節目。

人以羣分,戴 Patek 的人越來越少,做保安都戴勞力士(不知是否真品),但我家的大堂果位是戴勞力士。

人欠什麼,口中就經常提着什麼。

本人在牛津亦有修讀 nanotechnology.  中國在此級別,不是特別強。此技術非常廣泛,可惜好多商品只是聲稱,不是真。此詞亦已經已濫用。

我有生之年,一定見不到太空電梯,本人49歲。亦不會在中國發生,因為會成為中國的罩門。

3. 元 2024-04-22 13:21:48
人類生存的目的在於,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當年文王可以赢得天下,也在於带领各部落追求大家生活更好。

英美精神某程度上是,我活得比你好。

!!由卖鸦片,到打压华为。

同一逻辑。 文中美国乜乜,只是一种惯性。不是一個定律。
4. 流 2024-04-22 15:34:19

要結合之前四篇文章,方能掌握其中脈絡人。

第五篇涉獵科幻和經濟,寫手功力深厚,是寫作班子集體成果吧。
5. I love money 2024-04-23 18:36:43
2樓,你暗吋作者係new money? 定無品味及修養?
6. . 2024-04-24 15:25:41
科學發明,除金錢,時間,智力,還靠運氣和材料資源。
一千個理論,有一個能應用,已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