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 GDP 比總 GDP 重要

 

鍾維傑

地產分析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2014年1月31日

 

市場人士及機構包括政府關注GDP無可厚非,因其代表經濟體系有多少生產,作為一個粗略指標,是很好用的。

然而,它也有許多不足之處,例如它並不反映經濟效益,鑽洞往地球中心需要巨大人力物力,且可能要數代人才會完成,失業率固然低,GDP亦勢必勁,但為何?只有天曉得。又例如它不計較打爛之東西,若有兩個人甲和乙同時每月要製造一隻水杯,甲因小心所從沒有打爛的,但乙每月皆打爛掉兩隻,即前後每月要造三隻杯,假設兩人之杯子質素與成本相同,乙的GDP會是甲的三倍,但年底時甲和乙皆只擁有十二隻水杯,乙實質不比甲多了資產,雖看上去乙之經濟體積較大。

無論如何,相信GDP仍於可見將來會被繼續使用,不過若許可的話,建議用或起碼同時用人均GDP,以及GDP之分布情況。人均GDP可助減少錯覺,例如某城市GDP增長了6%,表面可喜可賀, 但若人口加了8%,實際平均是窮了,這環節用在分析新興城鎮很有效。至於分布,就更明顯,例如90%收入被首5%人士賺取,可多建貴宅,較為平均的,普通住宅也有市場。

此外,GDP只包括經濟生產,無論是務農,製造或服務,但不計算被交易的資產價格,例如有人買億元豪宅,只有過程裡之中介服務費,律師費等會被算進去GDP,那億元價格是不會的,而這多少解釋為何資產價格可與經濟表現包括收入等有時會甚脱節。尤以現今的QE市,當錢財大部份走到資產買賣裡而非營運營商,資產價格不與人均GDP越走越遠才出奇,錢多不一定表示生產或收入普遍會跟隨上揚。

數年前曾簡單地觀察過本地之收入分布,看似中產階層多少有些往兩邊走的傾向,即部份更上層樓,而更多是向下移,不知現在的狀況如何,不過猜想可能分別不大。

然而,這不是本地獨有現象,外國好些地方亦如是,相信也與QE有關,因能利用(借)到QE的,多是較富裕一群,而低於租金和股息收入的平宜借貸息口亦令其收入增長,繼而擴大收入差距。

只望着總GDP會有幻覺。

 

...完...



作者/聯絡:鍾維傑,香港大學建造理學士,香港大學建造學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房地產碩士,英國皇家測量師學會會員,香港測量師學會會員,美國工程造價師學會會員,加拿大測量師學會會員,香港設施管理學會會員,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英國皇家特許項目管理測量師,香港註冊測量師,香港註冊房地產中介人,資深專業設施管理人員,加拿大註冊測量師,美國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協會會員,電郵stephenchung@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