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置盘雷大雨小 白居二才算可观

新闻资讯 > 地产新闻 返回
浏览人次 : 6121
地产新闻
首置盘雷大雨小 白居二才算可观
(信报) 2017年10月12日
恰如一般预料,特首林郑月娥的第一份《施政报告》主要着力於民生项目,对於政治问题轻轻带过,接近五万字的报告里,仅以不足三百字谈及政改及《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等等,在立法会作重点发言之时甚至只字不提。如此取态,无可厚非,毕竟修补社会撕裂的其中一道法门是「搁置争议」,所以林郑连敏感的「港独」两字也没有宣之於口,可说是避免了重蹈上届政府动辄挑起火头的覆辙。

民生项目最受关注的自然是房屋政策,港大民意调查显示九成市民认为房屋问题必须处理,所以在林郑的「处女作」之中,看得出她确实有决心好好回应市民的诉求,并且以「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作为其施政风格的自我期许。美中不足的却是,事前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热烈讨论的「港人首置上车盘」,到头来只有一个先导计划,首幅观塘安达臣道用地仅可提供约一千个单位,明年推出之后还要再等三年以上落成,少不免令人望楼而兴杯水车薪之叹。

林郑表示,首置盘是让较高收入的家庭在私楼楼价持续上升的情况之下重燃置业希望,为了不影响现时公营房屋的供应,土地来源主要是私人发展商拥有或从政府购买得来的用地。计划的初步构思是透过地契条款,要求发展商混合发展,出售对象是居港满七年,从来没有在香港置业,收入下限是居屋申请者入息上限,收入上限则是居屋申请者入息上限加三成,以目前居屋申请条件计算,单身人士的每月收入介乎二万六千零一至三万四千元,二人或以上家庭则介乎五万二千零一至六万八千元。至於首置盘的转让限制,林郑说须较居屋更严,转让时如何处理补价等等问题仍待研究,细节将於明年年中公布。

我们多次提过,首置盘是值得尝试的好主意,因为售价不与市价挂鈎,长远而言可以造成「两个市场」,其一是兼具投资作用的私楼,其二是纯住宅用途的首置盘,任凭前者价格如何飙升,市民仍然有能力在「不谋资产增值」的首置盘之中购得安身之所。然而,造成「两个市场」的先决条件是政府有大量首置盘供应,这样才可以达到「量变则质变」的效果。试问,区区一千个单位,如何带来质变?

首置盘暂时而言微不足道,日后是否多推姑且拭目以待,不过林郑的房屋政策并非一无是处,比起首置盘更加可观的其实是「绿置居」和「白居二」恒常化,可望激活中小型住宅单位的流动性,直接满足部分上车客的需求,说不定能够煞停为人诟病的「纳米楼」或「棺材房」。

林郑指出,过往未补价的居屋二手市场单位只限於绿表人士选购,房委会在二○一三及二○一五年分别推出两轮「白居二」先导计划,让合资格的白表人士也可购置未补价单位,既可为租住私楼的人士增加置业机会,也有利於居屋的流转;连同未补价的「租者置其屋」计划,可於这个二手市场出售予白表人士的单位共有三十八万个,因此建议房委会将「白居二」计划恒常化。

恒常化的另一项目是「绿置居」,即是让公屋租户凭绿表购买公屋单位,房屋署经初步技术评估,认为可在明年底把位於沙田火炭的四千多个新公屋单位,转为绿置居出售。去年十一月首个绿置居项目新蒲岗景泰苑推出,共收一万六千份申请表,超额接近十八倍,说明这是相当受欢迎的项目。问题是公屋轮候册现已累积至接近二十八万宗,新增四千多个公屋单位无法满足庞大需求,因此政府仍然有必要加快建屋进度,切实纾解低下阶层的居住困境。

无论如何,潜在供应量达三十八万个单位的未补价居屋,加上绿置居恒常化,有助更多的公屋租户成为业主,腾出单位给轮候册人士,林郑说要重建「置业阶梯」,看来不是无的放矢。当然,置业阶梯的最弱一环正正是雷声大雨点小的首置盘,林郑必须进一步「事不避难」优化之,莫让好主意沦为聊备一格的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