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用資源紓住屋之苦 力行管治新思維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3855
地產新聞
盡用資源紓住屋之苦 力行管治新思維
(文匯報) 2018年10月19日
申訴專員公署調查發現,房屋署轄下公共屋邨有接近960個閒置儲物室,浪費接近11萬平方呎空間。公署批評房署沒有審時度勢,珍惜土地資源,建議房署積極考慮將這些閒置儲物室改建成住宅用途。特首林鄭月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除了果斷開展大規模填海的「明日大嶼」計劃,亦提出多項短中長期招數,增加住宅供應,顯示政府有決心與承擔徹底解決土地和居住難題。各政府部門必須與特首堅定前行,貫徹以民為本的管治思維,盤活、盡用現有資源,不要放過任何提供居住空間的可能,以解市民住屋的燃眉之急。

特首林鄭月娥在今年施政報告繼續聚焦房屋土地供應,短中長措施多管齊下,解決「地從何來」的問題。其中提出具前瞻性、有魄力的「明日大嶼」計劃,更成為施政報告的最大亮點,計劃若成功落實,將為解決房屋問題打下堅實基礎。此外,施政報告提出公私營合作發展農地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重建老舊屋邨、推動重建部分公務員合作社物業、重啟活化工廈、發展棕地等短中期措施,顯示林鄭月娥千方百計尋求在短期內增加房屋供應,滿足市民的住屋需求。

目前,本港土地供應不足,住屋緊張更趨突出,本港公屋輪候冊有逾27萬宗申請等「上樓」,一般申請者需苦候平均5.1年,創2000年以來新高。房委會更估計,因土地供應跟不上,未來5年公屋供應可能出現「斷崖式」下滑。但是,一方面有這麼多基層市民苦候「上樓」,被迫住劏房、捱貴租;另一方面,竟然有近千個、總面積近11萬平方呎的公共屋邨儲物室長期被空置,實在令人難以接受。這些空置的儲物室中,有逾3成面積均超過100平方呎,更有多個面積逾700平方呎的空置大型儲物室。如果改建成700平方呎的單位,在今日的香港已可被視為「豪宅」;如果改裝成過渡性房屋,應該可供兩個三口之家居住。

房署寧願長期空置大量儲物室,而不將這些儲物室改為住宅單位,供市民居住,顯然是缺乏急民所急的施政思維,不夠體恤民情民需。香港寸土寸金,市民住屋需求殷切,任何可用的地方都不應浪費。房署必須虛心接受申訴專員公署的批評和建議,全面檢視轄下的空置儲物室,將適用居住的盡快改建為過渡性房屋,物盡其用,令更多輪候冊上的市民受惠。

房署長期空置儲物室的例子,值得其他部門引以為戒。目前,善用空置校舍、改變工廈用途,都能實現在短期內增加過渡性房屋供應。有調查發現,現時有18間尚未決定發展用途的閒置校舍,假如變為住宅用地,將可提供4,655個單位,佔未來十年興建量的1%。但改建空置校舍、活化工廈成為住屋,面對的最大阻力,就是政府審批緩慢,甚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官僚習性。

面對市民住屋的迫切需求,就要努力踐行特首林鄭月娥解決房屋的新思維、新政策,政府各部門應積極作為,主動「拆牆鬆綁」,在保證居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改建空置校舍、活化工廈的審批程序,令沉睡的閒置資源盡快發揮作用,造福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