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發展與保育 破土地供應掣肘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5221
地產新聞
平衡發展與保育 破土地供應掣肘
(文匯報) 2017年2月24日
政府昨日公佈新一個財政年度的賣地計劃,下年度計劃推出28幅住宅地皮,共提供1.9萬伙;另外鐵路沿線會推出8,030伙,較本財年大增66%。本屆政府一直把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作為施政重點,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由於環球資金氾濫、低息環境持續、市場需求殷切,加上過去的土地供應斷層造成房屋供應滯後,整體樓價仍然接近歷史高位。房屋問題是民生問題的重中之重,樓價過高困擾香港民生和長遠發展,社會各界應該開拓思路、凝聚共識,支持政府全方位增加土地供應,以應付香港在房屋、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的需要。

本屆政府在拓地建屋方面可謂不遺餘力,亦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去年底,預計未來3至4年可以供應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達到9.4萬伙,是自2004年9月以來的新高。但即使如此,本港長期積累下來的土地、房屋需求殷切、供應不足的問題仍遠未解決。最新公佈的反映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報146.83點,距離歷史高位僅相差0.06%或0.09點,預料很快就會破頂。細看下個財政年度計劃推出的28幅住宅地皮,其中8幅屬滾存用地,實際新增用地只有20幅,提供1.38萬伙,相較2016-2017年度推出21幅土地涉及的1.45萬伙,可見土地供應仍然是捉襟見肘。

最核心的問題是,香港的土地開發工作難度極大。香港社會長期在合理開發土地、尋求發展與保育的平衡問題上缺乏共識,一講到填海、開發郊野公園就被指為「破壞生態」。一些人一味站在道德高地,無限上綱地指責開拓土地的計劃,卻對解決房屋供應不足的問題不提出任何建設性意見,一面抱怨樓價高,一面又阻撓拓地建屋。這種態度顯然是沒有建設性的。

適逢今年是特首選舉年,多名特首參選人都已先後公佈了對土地和房屋問題的政策方向和良好願景。其實,無論是針對公營房屋還是私人樓,都逃避不了覓地和造地這道門檻。其中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提出「以置業為主導」的政策方向,增加「綠置居」和「港人首置上車盤」,打造環環相扣的置業階梯,廣受各界好評,體現出其「貼地」的政策目標和「有為」的施政決心。而要實現這些政策目標,加快獲得發展土地最為關鍵。

下任特首固然要延續本屆政府行之有效的施政理念,繼續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而為今最關鍵的,是廣大市民要清醒認識土地短缺問題的嚴重性,以建設性態度討論填海、發展棕地、舊區重建或開發郊野公園等選項,尋求發展與保育之間的適當平衡,凝聚社會共識,支持政府打破原有的掣肘,在土地房屋政策上以創新思維做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