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炳良:房策細節或有改善空間

新聞資訊 > 地產新聞 返回
瀏覽人次 : 4263
地產新聞
張炳良:房策細節或有改善空間
(文匯報) 2017年1月24日
房屋政策是本屆政府的施政重點,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昨日在一個電台節目上表示,近年私樓樓價及租金高企,令輪候公屋人數增多,現屆政府的長遠房屋政策是「供應主導」,但「不是政府有錢就能起屋,土地供應短缺是根源」。他強調,政府房屋政策的大方向是正確的,但在細節方面或有進一步改善空間。他補充,近期數據顯示,93%的樓宇成交買家為本港首次買樓的自住用家,顯示樓市辣招已達到預期目標。

張炳良認同輪候公屋的情況相較他上任前變差,令他有挫敗感。

房屋供應難及時增加45%

他解析主要因私樓樓價及租金高企,令輪候公屋的人數增多。他指,現屆政府上任前,排隊輪候公屋的人數增加45%,但房屋供應並不能及時增加45%,需求的急升必然導致輪候時間變長。

他回顧1998年政府在做長遠房屋策略規劃時提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希望將輪候公屋的時間由5年或以上逐步縮短至3年。自己於90年代出任房委會委員時,輪候公屋的時間經常需要去到8年、10年甚至以上,當時社會訴求期望縮短輪候時間。

但隨回歸後樓價下跌,市民普遍可負擔樓價,政府又將居屋轉作公屋使用,增加公屋供應,使政府能提早實現縮短輪候時間至3年的目標。他強調,當時無太多年輕人輪候公屋,但在現屆政府上任前,公屋需求人數有45%的增加,增加供應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錢非萬能 根源找地難

張炳良指出,香港房屋問題較為複雜,但不是政府有錢就能起到屋,土地供應最為關鍵。惟香港可供開發的土地有限,要找到合適土地並用來建屋並不容易。即使找到土地,亦要與其他項目譬如交通運輸、物流用地等競爭土地用途,之後還要進行地區諮詢,過程往往漫長。他指出,當局從拿到土地到前期諮詢再到最終樓宇落成至少需要5年時間。

根據過往經驗,即使土地獲批用作建屋用途,當局往往亦要花費兩年時間做前期工程,包括工程上的工作、各項影響評估及地區諮詢、規劃,「好多時因無大面積新增土地可用,而需對市區土地用途進行改劃。因改劃受地區關注,令過程更為漫長,且中間的變數往往不可預測。」之後再用3年多時間起屋,前後至少需時5年。 ■記者 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