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论坛
登入名称
密码
61. 买保险
2019-03-06 10:44
保险费与医疗费互相追逐, 公家叫大家买保险出去医变相也是令公家自己追逐人才又更难捞, 香港官员真是没有谋略。
62. 香港医疗体系在受冲击
2019-03-06 17:31
香港政府一直在扶助私营医疗市场,也想推中产入医疗保险市场。
公营医疗资源有限,责任不可能仅靠放宽境外医生入港来解决。
听做在公立医院做医生的朋友讲,近年来其医院的境外毕业香港新医生,业务奇差,不知是否大陆人,有澳洲毕业的,也是不知如何毕业的。最难忍受的是,工作极不负责。按现政府的医务政策,还要减免境外来行医的实习。这些人也不一定要在公立医院工作,他们也可转到私营市场。对公立医院解决人手短缺无帮助。
63. 中产
2019-03-06 18:04
To 62楼:

「陈肇始指,目前全港有124名有限度注册医生,当中12人受聘於医管局,80人在大学医学院工作」

睇条数得44个海外医生在执业,80个在大学教书或研究,边有可能产生你所讲咁大影响啊,市民睇 海外医生都难!

你班医生无谓再误导市民!!





64. 睇唔过眼
2019-03-06 20:25
用点脑想清楚,医管局已用分流方法,非紧急病人至少等五六个钟先有机会见到医生一面,这是全港市民的常识,还有急症室要收费,根本滥用情况不算严重,事实是香港医生少,睇医生难,香港市民是迫於无奈先去公立医院,请医生们给香港人一条生同。
65. 睇唔过眼
2019-03-06 20:26
用点脑想清楚,医管局已用分流方法,非紧急病人至少等五六个钟先有机会见到医生一面,这是全港市民的常识,还有急症室要收费,根本滥用情况不算严重,事实是香港医生少,睇医生难,香港市民是迫於无奈先去公立医院,请医生们给香港人一条生路。
66. 香港市民是迫於无奈先去公立医院
2019-03-08 11:09
其实有没有统计去急症室的人是睇甚么的?
67. 视光师称长者用约二千元医疗券视光服务并不「离谱」
2019-03-08 11:22
个格一啲都唔专业嘅詹生真系离谱至真, 佢驶唔驶在下搵个仲健在健健康康冇视力问题嘅九十几岁阿婆现身说法点样响一间眼镜铺清左几千银医疗券仓配左一副九唔搭八又唔见佢戴嘅 gucci 定 chanel 太阳眼镜, 被人搵笨实仲鬼咁欢喜?

同一类嘅太阳镜响 H&M 或 zara 唔驶两旧, 如果同大妈一样买顶有罩嘅太阳帽, 反正都系丢埋一边, 可能都系廿蚊, 呜呼哀哉纳税人...
68. To 66楼
2019-03-08 15:00
请你尝试以换位思维理解去急症室的病人,当一个人自己有病或亲人有病,而知道去公院要至少等五六个钟才有机会见到医生,如果他们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如去私家诊所,我相信大多数香港人不会选择去急症室,或在等候的五六个钟其间已作出其他选择。

事实是医管局的急症室病人分流及非紧急病人至少等五六个钟,已是非常有效的方法防止急症室滥用,现实是香港医生少,已无法提供足够的社区医疗服务,请医生们给香港人一条生路,让海外医生在港执业。


69. To 68
2019-03-08 16:19
两者是没有关系的
正苦见医疗券配眼镜使大左, 打算加以配眼镜上限, 然后詹生就话纳税人侮辱抹黑佢, 那么即是说「医疗券带来滥用」是不正确的陈述, well then, 咁说「医疗券带来浪费」至少也是正确的了吧? 阿婆配副咁嘅野唔系因为佢有需要, 而系因为 sell屎把口得。
正苦要对症下药, 唔应该加以配眼镜上限, 而系应该将验眼哩个 certification work 收返黎自己做, 正苦决定有冇需要配眼镜, 唔驶帮詹生养便宜仔, 贴钱仲买来骂名, 可能咁样詹生会觉得更正确更欢喜。
要缓解公家医疗压力, 需要对「治疗」哩个 concept 和 scope 重新定义, 而不是不停加 resources



70. 思维错乱
2019-03-08 16:45
To 69楼:

你在讲什么?香港市民最关心是医生不足,但你讲医疗券,配眼镜?思维错乱。

快啲去睇医生,大家都知要慢慢等,因为医生不足,我哋明白你的苦处!!
71. To 70
2019-03-08 17:06
医生应该话俾你听你嘅病冇得医, 唔驶再返黎睇嘞。
72. To 71楼
2019-03-08 18:44
马云有句金句:「癌症并不是绝症,人蠢才是绝症。」

因为「人蠢冇药医。」
73. 林正财
2019-03-08 22:31

【长者医疗券检讨】仅向视光师开刀?林正财:政府宜研究收费细项

2019年3月8日

长者医疗券的资助额每年增加,2019/20年度料达42亿元,同时部分医疗界被指滥收医疗券,将长者户口「一铺清袋」。食物及衞生局、衞生署正检讨长者医疗券是否用得其所。政府考虑将视光师配眼镜、验眼的费用设封顶,限制每名长者每两年使用最多1,000元配眼镜。

今次政府初步只向视光师「开刀」,行政会议成员、安老事务委员会主席林正财估计,是因为视光师的申报额上升得多,令人可疑;惟他认为政府应检视仔细数据,不可单单看「大数」就笃定该行业有问题,又指衞生署应改变机制,增加人手主动调查涉嫌滥用医疗券的个案,而非等候投诉再跟进,这样才能长远起监察作用。

半成每宗申领多达$5000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公布财政预算案时,公布向长者派糖,医疗券金额在年度加码,每位合资格长者可获额外1,000元,医疗券的累积上限由5,000元提高至8,000元,全年经常开支增至42亿元。另一边厢,衞生署与中文大学赛马会公共衞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合作进行医疗券检讨,料本月内公布检讨结果。

据消息人士表示,留意到视光师申领的数额大幅增加,由2017年的2.89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7.6亿元,增加1.6倍;有约5%的申报金额,每宗达4,500至5,000元。外界早有意见质疑,视光师为长者配昂贵眼镜是否有需要,但业界则反驳,配部分功能较佳的眼镜有实际需要,惟也承认行内有害群之马。视光师业界强调,不应因此就对视光服务设封顶价。香港执业眼科视光师协会会长詹振邦狠批,加设上限是践踏其业界专业。

安老事务委员会主席林正财(资料图片/钟伟德摄)

安老事务委员会主席林正财(资料图片/钟伟德摄)

林正财:买花胶不会一买就三千元

一向关注医疗券服务的安老事务委员会主席林正财表示,衞生署就配眼镜的封顶金额或可再商讨,他认为改革医疗券的核心是去除极端收费,「封顶价可以系收费中位数或75%」。对於消息指今次政府仅向视光师开刀,却没有措施杜绝中医师收取医疗券出售贵价药材海味,林正财说可能「中医无咁严重滥用」。

然而他认为衞生署不宜只着眼「大数」(申请金额总数),而应分析「细数」,例如实际申领宗数,「买花胶唔会一买就三千蚊,金额细啲」,以分析中医业界申领医疗券的情况,惟他承认有技术困难,因中药材没有标准收费。

食衞局的数据显示,除了视光师外,去年中医申报的总金额也有逾倍升幅。(医疗券网页图片)

翻查衞生署2018年数据,西医申领的医疗券总额最多,达11.55亿元,按年升55%;排第二是视光师,达7.6亿元,按年升1.6倍;中医排第三,达5.33亿元,按年升一倍。按每宗医疗券的申报计算,视光师的申报额中位数为每宗1,951元,是各行业最高,中医中位数是每宗245元、西医则每宗300元。(看下图)

74. 医生食大麻被捕
2019-03-08 22:36
屯门医院一名急症科医生涉嫌在当值期间失踪及精神异常,院方就事件报警及暂停该名医生职务,消息指他曾吸食大麻。

屯门医院表示,涉事医生隶属急症科,在星期二晚上十一时许,当值期间一度离开工作岗位,同事透过广播及手提电话都找不到他。该名医生於午夜时分返回工作岗位,精神及情绪有异样。院方已经暂停涉事医生临床职务,并会检视他过去三个月处理过的个案。

警方指,星期五接获院方报警,指一名男医护人员怀疑曾吸食毒品。警方在田心区拘捕48岁姓甄的男子涉嫌吸食毒品,案件交由屯门警区重案组跟进。

据了解,院方在该名医生尿液样本验出怀疑含大麻。
75. 星岛日报
2019-03-09 09:13

屯门医院爆出一名姓甄医生,在急症室当值期间疑吸食大麻被捕。

  (星岛日报报道)屯门医院急症科姓甄副顾问医生,早前在当值期间「失踪」,返回工作间后情绪有异,经测试后发现尿液疑含有大麻,怀疑在当值期间曾吸食大麻。据了解,甄早於前年与妻子出现感情问题,亦经常表示工作压力大。医院已即时暂停有关医生的临牀职务,并检视该医生当值期间的诊症记录,及过去三个月处理过的个案。院方昨日报警,该医生被警方拘捕,正被扣留调查,由屯门警区重案组跟进。

  警方表示,昨日下午接获报案,指院方一名男医护人员怀疑早前曾吸食毒品。警方经初步调查后,今日在田心区拘捕该名四十八岁姓甄男子,涉嫌「吸食毒品」。

  屯门医院表示对事件非常重视,有关医生隶属屯门医院急症科,於本月五日晚上十一时许当值期间一度离开工作岗位,同事透过广播及手提电话寻找不果。该名医生於午夜时分返回工作间,同事发现其精神及情绪有异样。

  据悉,该名医生承认曾经吸食大麻,院方为他进行验尿后,结果呈阳性反应。

  发言人指,屯门医院已暂停有关医生的临牀职务,亦已安排急症科部门主管及资深医生检视该医生於三月份当值期间的诊症记录,确定所有病人均得到适当治疗。为确保没有其他病人受影响,部门亦正检视该名医生过去三个月处理过的个案。发言人强调,会严肃跟进员工不当行为,已安排人力资源部跟进并根据相关人事程序处理,及亦已就事件报警。

  据了解,被捕医生一九九五年在中大医学院毕业,○四年考获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急症科)资格,育有两名儿子,二○一七年与妻子出现感情问题,妻儿已搬离住所,他亦曾在互联网写道:「人到中年,腰背痛,工作失意,老婆离婚,朋友离弃。」该医生亦曾透露在公立医院工作压力大,称「为了帮助病患,前线的总要赔上自己及家人的幸福。」消息指,该名医生平日在家中露台有栽种植物的习惯,但警方未有在其住所或医院储物柜发现大麻或大麻工具,正继续追查大麻来源,而被捕医生没有相关案底。

  本身是医生的立法会议员郭家麒指,若医生干犯刑事罪行,事件必须上报医委会,并审核医生是否有操守及失德等问题,最严重可终身停牌。

  执业大律师陆伟雄亦指,根据《危险药物条例》,大麻属被规管的危险药物,任何人士管有、吸食、贩运或种植大麻,均属违法,最高可被判罚款一百万元及监禁七年;若吸食大麻后影响医生诊断,令病人健康受损,法庭更会加重刑罚。


76. 海外医生
2019-03-09 15:22
香港任何医疗人员或专职人员只是医生的助手,医生一职独大,香港视光师又开不到药,又不能转介病人给专科医生。又一抽水教授,一见香港医生霸权持续即抽水,君不见香港医生医死人被捕,收番来读全是名医后人及自己人,全冇医德,做手术中途走咗去。出过连Harvad医科生都考唔到的试,何谓?不如叫齐啲教授,顾问,副顾问去考,有多少人考到?免试执业吧。又一仆街友,如果没有HK实习,怎了解医疗系统及规例。真心仆街友,考LMCHK试难在太主观,如果你叫考生考到,然后面试医管局成功,实习做Houseman,然后要做够6年Houseman 3万蚊人工每月,才拿到香港医科牌,如果唔叫你仆街咁叫咩嘢。我已是海外专科医生,我人工都高过3万蚊,我从读书到工作都超过十年,考到LMCHK,都要系医管局做Houseman实习医生,人工3万,仲要一做做6年,受着老seafood医生迫害。但为什么香港大学及中文大学医科毕业生不用考执业试?这叫公平?再者,医管局有限执业条件是要医生考到专科试及3年专科试后经验才发临时牌。香港制度:6年大学,然后1年Houseman实习,正式执业,好多香港医生就停下来不考专科,正常要花6年时间再考专科。
77. 停止医学霸权
2019-03-09 15:33
太失望了,明明是时机比班香港医生睇清楚世界多大,问题系医生不够。又俾私家医生赚大钱,又想增加医疗券金额,有竞争先有进步先提高质素,当机立断,停止医学霸权,外国医生可免试执业。系美国住的朋友都知,医生大把,冇价冇市,自然秘捞。每年每间美国医学院出产至少300个医生。
78. 海外医生
2019-03-09 16:33
除非说香港人个个都是骨骼独特,其他地方的医生都处理不来,只有港大和中大的医学院毕业生才懂得照料,否则我实在想不到一个合理的说法,去反对外地医生来港执业。讽刺是,香港各大诊所见到那些医生挂出来的铜牌证书,十居其八九是外国专科医学院所颁发。究竟外国专科医学院的证书,对香港医生的专业水平有多大的保证?香港的医生霸权,一边用外国专科医学院的铜牌证书自我陶醉,另一边厢,同一班人却在排斥货真价实在外国毕业和执业的医生。医生的社会地位和超级丰厚的收入,乃建基於剥削病人。如今医科生即使毕业於世界一流大学如牛津、剑桥、哈佛、史丹福,碍於本港畸型的医疗制度和以保护主义为由香港医生霸权,要回港执业亦关卡重重...
79. 新加坡模式
2019-03-09 20:32

回应引入英联邦医生建议 医学会:可探讨新加坡模式

2019年1月29日

公立医生人手不足问题多年未解决,医护、病人同受病房逼爆的煎熬。医生组织杏林觉醒成员、屯门医院医生黄任匡日前提出,认真考虑「重新认可英联邦医生资格」。而医院管理局前主席胡定旭今日(29日)亦公开支持有关建议。

香港最大医生团体医学会及公共医疗医生协会,均强调没有排外或「保护主义」。医学会更认为,可探讨新加坡的做法。然而,能否成功引入海外医生,重点在於公立医院有否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否则他们仍会流向私营市场,无助纾缓公院医生不足。

本港在回归前,海外医生只要在英联邦国家读医科,便可免试在本港执业。不过,英联邦医生制度随着主权移交后取消,取而代之,是所有来港行医的海外医生,均需要考取执业资格试。2011/2012年因为医生人手不足,医院管理局透过医生注册条例的有限度注册制度,向医务委员会申请海外医生到公立医院工作,纾缓人手不足问题。

何仲平:只是医管局人手不足

过去外界诟病,执业资格试非常艰深,不但要求海外专科医生「一份卷考番医科生5年读嘅嘢」,且需要在医院当实习一年是门槛太高。但部分医生团体、医学界立法会议员陈沛然则认为,统一考试门槛有助确保医生质素,又指过去数据反映是内地医生的合格率较低,欧美考生的合格率较高。

医学会会长何仲平接受《香港01》电话访问指出,本港的医生人手不足的问题,「系HA(医管局)不够,无话私家不够。」他解释,目前医生人手问题的徵结「唔系考唔考试(执业资格试),系(海外医生)肯唔肯返嚟。」

至於公营机构如医管局、医学院为海外医生申请有限度注册,他强调过去自己作为医委会委员,从未否决其申请,但最终在2012年至去年底都仅得30多人到医管局工作。他强调,本地医生并非「保护主义」,同意可探讨新加坡设认可院校名单便免试执业的建议。此外,食衞局表示,正研究豁免通过执业试、并在医管局以有限度注册工作满3年的海外医生的实习要求,何仲平亦认为可以考虑。

医学会副会长林哲玄表示,引入海外医生时应订立目标,现时是公立医院医生不够,措施亦应针对这目标。他认为,可以考虑以新加坡模式,设立院校名单,只引入名单内的海外医生。该批医生需要在监督下在指定医疗机构工作约2至4年,「唔系畀佢周围做嘢」。他不赞成重新采用英联邦医生免试在港执业的制度,因为不应「大开中门畀人入嚟(香港执业)。」

林续解释,医生水平应握在香港社会自己手上,而非依靠别人。不过,他强调即使考虑新加坡模式,细节仍需要仔细讨论,例如采用哪些院校排名制度。

公共医疗医生协会会长麦肇敬表示,以执业资格试确保海外医生质素,是对不同国家、地区毕业的医生一视同仁,而有关执业试内容是由医务委员会、两间大学医学院决定。

被问到外界批评本地医生有「保护主义」,为业界利益而对海外医生设立很多关卡,他回应说「唔系排外」,强调现时有渠道让海外医生回港工作,包括有限度注册制度,但现实情况是并没有很多医生愿意回港,「而家公立医院环境系咁、工作量多,一旦忙中有错,责任谁属?」他指这些情况是窒碍医生来港的重要原因。

对於恢复引入英联邦国家专科医生的建议,特首林郑月娥指业界就此议题仍未有共识,同时存在担心,「唔可以话以后都唔做,但相信唔系可以即时处理人手问题。如果有沟通上误会,前线医生就会担心系咪会引入好多医生,影响佢哋。」她期望先以「最稳定的做法」处理流感高峰期,相关议题留待日后讨论。

医委会:须修例才可恢复免试承认英联邦医生资历 

医委会回覆查询时指,根据《医生注册条例》第14条规定,除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大学的医科毕业生外,凡有意向医委会注册以获取执业医生资格的医科毕业生,必须通过医委会举办的执业资格试,并须於认可的医院或医疗机构完成一段注册前的驻院实习及评核。如要恢复回归前免试承认英联邦医生资历的做法,需要修改《医生注册条例》。 

港大医学院:欢迎讨论非本地培训医生在港执业

港大医学院表示,随着人口老化及整体服务量不断增加,香港对医疗人才需求持续上升,前线医护工作压力庞大,医学院深表关注,支持当局在多方面提供支援;学院亦欢迎社会就非本地培训医生在港执业的安排作广泛讨论,同时考虑香港的整体利益、病人的福祉和给予本地毕业生适当保障,尽快对症下药、就问题寻求共识。



80. 曾钰成
2019-03-11 18:40
流感爆发,公立医院不胜负荷,护士、医生相继举行集会,抗议人手不足。

香港医护人员长期人手不足,有目共睹;医学界有些人却坚决否认,把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工时过长、压力过大的问题归咎於资源分配不公、行政安排失当,甚至是人口政策错误,特别针对持单程证从内地来港的人。这些论调,有留意「土地大辩论」的人听起来一点不会陌生:同样是「没有供应短缺问题」,同样是「错在分配不公」、「错在人口政策」,何其相似!

事实是怎样呢?数字是最有力的说明。以医生来说,根据香港医学会提供的人口与医生比例统计,日本每千人有 2.3 名医生,美国的相应数字是 3.3,英国 3.7,澳洲 4.0,一些北欧国家超过 6;由三十多个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平均比例是每千人有3.4名医生。香港的比例是每千人只有1.9名医生,比 OECD 国家几乎少了一半。

随着人口老化和人们对生活质素要求提高,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只会愈来愈大,医护人手短缺的问题也会愈来愈严重。要让医护人员不合理的工作压力得到纾缓,增加人手是唯一的治本之道,任何其他措施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增加医护人员的一个途径,自然是扩充本地培训名额。但院校的扩展难免受到各种限制;实践说明,以本地培训为医护人员的唯一来源,并不足以应付社会的需要。另一个应该开拓的来源,是从外地引进。

香港不是没有来自外地的医生,只是人数少得微不足道。香港设有非本地医生的执照试;理论上任何外地医生只要通过这个考试,便可以在香港行医。但实际上这个考试开设以来,尽管投考的都是有经验的外地医生,及格率却只有几个百分点,通过这考试成为香港医生的人寥寥可数。这现象说明,这个考试并不是为香港吸纳外地医生的有效机制。

解决香港医疗人手短缺问题,应从改革外地医生来港执业关卡入手;本地医学界首先要承认现行的考试安排不合理。立法会议员郭家麒医生说,那考试并不难,「有本事的没理由考不到」。不如请郭医生自己去考一次作示范,看一个本地执业多年的医生可以考得甚么成绩?(完)
我要回应
我的称呼
回应 / 意见
验证文字
 
回应 / 留言规则
  1. 禁止撰写粗言秽语、诽谤、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击的言论;
  2. 禁止以名称/昵称/绰号/同音字等批评或映射任何人士、机构、公司;
  3. 禁止发布有关招聘、推销、广告等内容;
  4. 禁止公开任何个人资料(如电话号码、电邮地址、即时通讯帐号等)。

敬请留言者自律。本网站保留删除/堵截任何留言的权利。

声 明

所有议题/文章由其作者提供,大部份回应/留言是即时上载,少部份未注册为会员的回应/留言会经我们的系统过滤,所有议题/文章/回应/ 留言/资讯及评论并不代表地产资讯网(Property.hk)立场和观点。由於本【地产论坛】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 所有留言,若读者及用户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欢迎以留言或电邮方式与我们联络(admin@property.hk),我们有权删除/堵截任何留言 (删除/堵截留言前不会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如有任何争议,本网站管理员拥有最终的诠释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