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論壇
登入名稱
密碼
頁數:
房策狂想曲
瀏覽人次:13692    回應:42

房策狂想曲

 

陳紹銘
社工,影子長策會

2017年4月24日

樓價租金一升再升,政府多番使出辣招未見顯著成效,近期再出招打擊「一人多單位(約)」迴避辣招個案,不過樓價仍不見回落之勢,更看似愈升愈有。另一方面,劏房問題無日無之,政府一味回應增加土地供應,但只見公屋輪候時間有增無減。

房屋問題令人抓狂,由梁振英上任之初一直強調房策為「重中之重」,但頻頻出招仍未見果效;或許,我們需要對房屋政策有更進取、更激烈的想像,甚或先嘗試跳出一下政治考慮,探討一下土地房屋政策的可能性︰

1. 賣地限量限售限價

近年政府回應劏房問題、公屋居屋不足,都一直強調土地不足;但奇怪的是,政府仍恒常賣地,換取豐厚地價收入,但問題在於,一方面地產商可能以極高價投得地皮,變相未來的私樓價值也非常昂貴。

另外,單位興建面積也不受限制,出現近期的「劏房盤」,令港人愈住愈細。要處理問題,政府應減少賣地,把土地用於發展公屋居屋,一來公營房屋的「土地效率」較高,同樣的面積,住的人口會較多;另外,價格、租金及面積都可以受到規管,政府可以調節。

不少人相信,地價對於政府收入非常重要,另外賣地收入會撥入「基本工程儲備基金」作基建用途,減少賣地會影響香港經濟。不過,這不是個非黑即白的問題,不是要求明天全面停止賣地,而是賣少一點、賺少一點,或設一個上限,例如當一年的地價收入到500億元,就停止賣地;或設每年賣地面積上限約20公頃,把剩下的地皮用作公營發展;或在賣地條款加入價格限制。有指減少私樓會刺激樓價租金?一方面更多的公屋居屋會吸納部分私人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現有規管不足的「增加供應」,仍容許「一人多單位」囤積,也不見得會打擊樓價。

可再加辣至100%

2. 終極辣招杜絕炒家

過去多年政府多番出辣招,包括額外印花稅(SSD)、買家印花稅(BSD)及雙倍從價印花稅(DSD),說完全無效又不是,從交易數據看(參考梁振英今年2月24日的簡報內容),的確減少了部分海外投資及非首置用戶。不過,能否去盡一點,減少不如杜絕,若投資者認為溢利超出15%的稅項,可能會繼續投資囤積,但若然再加辣至30%、50%、100%,可令海外投資者及非首置自住的成本大幅增加,把絕大比例的私樓單位留給港人首置者。

3. 差餉打擊囤積空置

現時的辣招主要針對買賣當刻,卻沒有應對現存長久的囤積空置問題,政府可要求業主就所有住宅物業申報用途,或可主動調查全港物業使用情況,包括村屋、唐樓等,業主只能申報一個自住單位,其餘的要麼出租、要麼空置。政府可向空置的物業單位徵收具額的房產稅或差餉,尤其向擁有逾數十物業者施壓,讓囤積的業主因成本高而放盤或放租,增加市面供應。

政府及地產商經常表示,現時空置率已是低位,但那是差餉物業估價處的估算結果,並非行政數據,亦有漏洞(如調查不包括村屋或多基於外部觀察)。如果政府如此緊張覓地建屋,何不「一個都不能少」,嚴防房屋空置?外國有佔屋運動及政策,房屋空置太久會被佔領,或可作拍賣。當然,這也可能引申漏洞,如找個朋友扮住扮租客,但這看政府的調查力度有多大,若以打擊濫用公屋的力度作調查,相信業主要欺瞞政府並不容易。

4. 市建地皮公營使用

過往市建局收回的土地,幾乎全部賣給地產商發展商,而其後興建的單位,不但細房盤豪宅價,更有「士紳化」情況,破壞社區趕走基層。政府部門經常慨嘆市區無地,市建局回收的土地正好用作發展公屋居屋,甚或小型地皮則可作臨時宿舍,供低薪青年、被逼遷戶、有需要家庭入住。市建局因收樓需要的金錢,不應來自賣地,政府現時數百億元的房屋儲備金正好有用。

5. 政府購回二手單位

現時有部分的公屋及居屋已補地價流入自由市場,這類房屋性質上已變成私人房屋,政府可購回作公營用途。這不是鼓勵政府主動買斷單位,因為現時的住戶仍要居住,而是主要針對已在私人市場放售(或一段時間)的單位。回購的公屋,可給予輪候冊人士;回購的居屋,亦可以折扣價賣給綠表用家,這當然不容許賣出單位的業主再購買謀利吧。進取一點,政府可以研究收購整幢私人樓宇或個別單位,做全港最大業主,回收後可給予非牟利團體作支援用途。同樣,購買的資金可來自房屋儲備金,或每年的財政盈餘。

地皮多納港人港地

6. 六成公屋六成土地

根據規劃署2015年的資料,全港住宅土地,公營房屋、私人住宅、鄉郊居所分別佔16、26及35平方公里,公營房屋每平方公里住人最多。2014年的長遠房屋策略計劃未來10年的建屋單位為六四公私營比例,但所指的是單位數目,而非土地分配比例, 現時進取的解決住屋問題,政府可把未來的土地作六四公私分配。另一方面,現時居屋、公屋、私樓的居住人口比例約為15:30︰55,應參考曾俊華的競選政綱,以長遠六成人口居於公營房屋為目標。筆者早前在本欄〈曾俊華建六成公屋是否可行〉一文中曾粗略估算,每年興建2萬多至3萬公屋,長遠可達標。

7. 全面推展「港人港地」

「港人港地」政策本為德政,可惜過往規模小,加上地價樓價昂貴,過往又未就「一人多單位」嚴格規管,所以未見發揮效果。若然港府優先考慮港人自住需求遠高於投資行為,可在未來絕大比例的地皮加入「港人港地」條款。

8. 文化意識撥亂反正

樓價租金瘋狂,與政治經濟結構有關,也與文化意識有關,當大部分香港人仍然相信或倚重「磚頭致富」或「地產發財」,房屋價格便有頑強的「承托力」。瘋狂一點,不如每天定期在大氣電波中,提醒市民樓市風險極大,或參考打擊佔中的「4點鐘許Sir」,每天有「7點鐘林鄭」,天天在黃金時段提醒說樓價可能下跌,教育市民回歸住屋基本價值;或用打擊濫用公屋綜援急症室的手法,在十八區掛橫額貼海報「切勿囤積炒賣」、「磚頭不會致富」、「住屋不是地產」;再進取一點,找愛港團體合作,舉行「唱衰樓市合唱團」、「合理樓價祈禱會」。這些想法很荒謬嗎?比較瘋狂的樓價租金、炒賣行為、地產霸權,不算吧?

不過,房屋問題的確是政治問題(housing is politics),房策狂想易,反駁亦不難,但困難在於政治角力。希望當權者能拿出決心勇氣,觸碰房屋問題的核心,免一眾港人繼續每天為房屋議題受苦。

陳紹銘_影子長策會、影子扶貧會成員

房策狂想曲
1. Bos fan
2017-04-24 12:48
唔賣地起樓邊度有錢起公屋比中援助俾啲懶人
2. Johnny
2017-04-24 13:23
又一個9up當秘笈既磚家
3. 路過的人
2017-04-24 13:59
政府噤樣能夠稱為自由經濟嗎?
4. 歷史長河
2017-04-24 14:10
[ 此內容只供會員閱讀 ]
5. 叮噹
2017-04-24 14:11
不如買樓(第二間)刑事罪要坐監,又或者取消香港特區,全面回歸中國,行共產制度,高樓價問題立即解決!食得咸魚抵得渴,要留港生活就要接受香港的生活環境及生活指數,若不滿意香港,閣下可以返大陸生活,幾平既樓都有,任住!!負擔不起香港生活指數是閣下問題,與香港這國際城市何干!全地球的大城市都一樣啦,原住民都是要往郊區四散!!呀爺現在整個大灣區比你們班負擔不起港樓的港人住,仲想点??
6. Oscar Lam
2017-04-24 14:49
作者的建議太麻煩了!不如直接將業主擁有超過一個物業的物業充公,然後分配给無物業人士。所有問題解決了。
7. 叮噹
2017-04-24 15:11
Oscar Lam 的提議很好!未說完的是,納稅人、沉默大多數辛勞工作交税的香港人好悲哀,先交薪俸稅養班社工,社工又教人申請各式各樣福利……買了樓要供幾十年按揭的港人更悲哀,比了高昂樓价……等如住屋税……即是交了雙重税項……現在你養的社工又提議剝削你財產,真是可悲到極点!!如果社工確保政府以市值買回納稅人買入的所有房屋,然後再全港分配,咁就死也眼合!
8. 無奈
2017-04-24 15:22
都是太煩,不如進行一次土改,有物業者列為地主階級,天天拉去鬥,到時吉屋多過底特律。


9. LS
2017-04-24 15:29

這些東西出自一個專業人士(社工應該算專業?)之手, 真的教人吃驚, 有作者此等"人材", 難怪作者所屬專業聲望會江河日下.

10. PH
2017-04-24 15:30
難怪 10 年前, 恆隆陳啟宗已經講, 香港係全中國最共產的地方
亦更加明白, 為何呢10幾年, 香港會原地踏步




11. Bos fan
2017-04-24 15:46
買樓梗要邏,咪鬼去買樓
12. 十郎
2017-04-24 16:21


      香港能夠教出如此社工,

      焉能不死?

      單是 “賣地限量限售限價“,就知道有幾共產。我賣貨嘅數量同售價都不能自主!即係政府要我幾多錢賣,就要幾多錢賣。聽長輩講,解放初期就有,每個人的工資都是36,所以歌仔唱“做就36,唔做又36。當時冇居住遷徙權,冇職業選擇權,係分派的。

      好彩佢都識用 “ 房策狂想曲 “ 做題目,跌落地都有咋沙。

13. 向飯民說不
2017-04-24 17:36
10朗,社福界的教育根本就是社会主义。你可以见到占中其中一个主要骨干也是社工。

点解饭民甘讨厌,其实就是他们嘴里最反共,身体最亲共。
14. 向飯民說不
2017-04-24 17:39
影子長策會、影子扶貧會---根本就是变总共产党。
15. 大開眼界
2017-04-24 18:15
呢到都有呢個質素的文章?我仲以為自己睇緊香討高登
16. 影子長X會
2017-04-24 20:22
17. AH-HO
2017-04-24 22:10
可怕的思維。
作者應該放開思想,從多方面思想一下,這樣的理論對香港的壞處。當他真的明白後,可能自己都覺得驚嚇。
18. 引刀一快
2017-04-24 22:59
望梅止渴,香港大陸之間出現路通,社福界應該對渴望置業嘅人士,做思想工作,等佢哋儲一份唔使唔食飯嘅首期,買一間可以放130吋投影幕嘅大陸屋,此乃人通,咁仲可以修復撕裂添。
19. 浪子心聲
2017-04-24 23:27
請大家不要不太反感,這編文章亦能反映現令樓價過高令不少港人不滿,怨氣甚深,若特區政府再不處理好樓市的投資需求,而令大部分的中產認為上車無望,若樓價繼續上升,港府就不單只要處理樓市問題,還要處理社會穩定問題。

我個人認為雖然政府已實施多項辣招,但香港整體政策還是對有多個物業的投資者非常有優勢,他們不但由於樓價上升而資產增值,他們還有穩定及可觀的租金收入,形成社會兩極化,有樓和無樓人士的對立,尤其是年輕人大多都未上車,他們會對前境感覺到沒希望,當越嚟越多人對前境沒希望,社會穩定就會出問題,社會不穩亦可解決樓價過高問題,但我相信大部分港人不希望要到這地步。
20. 浪子心聲
2017-04-25 02:29
82年世界杯是我第一次認知什麼是足球,西巴隊水銀瀉地的進攻式踢法,令人歎為觀止,但八強已不敵意大利隊的穩守突擊打法,當時大多香港人對巴西隊的落敗都非常失望,尤其是對意大利隊在一球領先下,後衛常回傳給守門員打拉布,令比賽變得怎不精彩,最終意大利隊不但贏了巴西,還成為82年世界杯得主,令人忿忿不平的是意大利隊常利用當時球例的漏洞,球員可回傳給守門員用手接球拖延時間,因此國際足協改例,以後用腳回傳給守門員不得用手接球,自始足球賽事再沒有這種拉布的問題,新例更有利進攻,球賽變得更精彩,這個例子證明遊戲規則的重要性,它可完全改變參與者的行為,亦反映聰明人如何利用遊戲規則的不善獲得優勢而破壞遊戲的本質。

我個人認為香港過去及現在的樓市問題都是出於遊戲規則的制訂不善,在問題出現時沒有像國際足協立即改善不足,如現在只要樓價不是急速下跌,無論在樓價高或低都對擁有多個物業人士過於傾斜,在樓價高及不斷上升時,他們就享有物業升值的利潤和可觀的租金收入,他們還會以利潤加大投資,令優勢更加擴張;就算樓價在緩慢下跌時,他們亦能以租金維持每月按揭的大部分供款,由於通脹長線還是贏多輸少,由於持貨成本低的遊戲規則,香港物業投資者尤如意大利隊領先一球後不斷回傳給守門員,那些擁有了第一個出租物業的投資者,就不斷想增購物業增加利潤和優勢,大幅增加住房的投資需求,令香港市民對樓市有只升不跌的概念,形成香港人只知投資物業不作它想,社會單一元化,自從90年代初香港就開始出現這現象,過去香港的多元化社會不再複反,發展到現今已不只是單一化問題,亦到達社會穩定問題,新一代已感無希望在港安居樂業,怨氣怎深,遊戲規則已到不可不改的地步了。

究竟香港的房屋政策出現了什麼問題令香港市民只願投資物業不作它想,當然最直接的是供應不足,不能滿足自住和投資需求,但我曾以香港人口淨增長計算,香港的住屋需求每年增長不多於二萬五千,但政府已對香港市民表達未來3年私樓供應高達9萬3千,應可應付住屋需求,如每年政府能提供兩萬個公屋及兩萬個私樓供應,自住需求不但能滿足,亦有可能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但很可惜影響香港樓價不只自住需求,由於遊戲規則的不善,投資需求影響更甚,因此如果政府不改善投資需求的遊戲規則,有可能政府出盡九牛二虎之力,再增加供應到每年6萬甚至7萬供應,亦無法令樓價回調到年輕人一代可上車的樓價,所以不斷增加供應亦未必能解決香港住房問題。

當然政府可選擇興建更多的居屋,讓較低收入的中產解決居住問題,到時又到較高收入的中產無法上車,政府又要起高一級的資助房屋,這個方向我個人不太認同,政府太有為了,政府的角色過重,香港將會有大部分人居住在不同類型的公營房屋,居住質素未必理想。

因此我個人認為政府應從稅制上改善遊戲規則,減低住房投資需求改變香港整體投資環境及投資文化,由於問題主因出於物業投資者持貨成本過低,就算不出租亦能賺取物業升值利潤,所以遊戲規則必須針對「持貨成本」和「增值利潤」,建議政府積極考慮以下改善方案:

(1)投資物業稅:增設「港人擁有多過一個住宅物業」和「非港人或公司持有的住宅物業」的投資物業稅,稅款等於差餉三至五陪,令持貨成本大增,減低住宅樓房投資吸引力,稅率亦可視付投資需求而調節。

(2)樓宇增值稅:增設樓宇增值稅,當業主賣樓時,若樓價賣出比買入時高,其差價就要徵收16.5%的增值稅,尤如商業活動的利得稅一樣,但如果港人業主只得一所樓宇,在一年或兩年內再買樓就可退回稅款,這樣就不會影響換樓人士。最重要是這樣能拉近「有多個物業的投資者」和「沒有樓或只得一所樓宇的香港人」在貧富和經濟優勢上的差距。亦可考慮以預先張揚一年後實行樓宇增值稅,從而釋放二手樓宇供應。

(3)租管:恢復97年前香港長時間實行的租管,讓私人市場的租戶享有租住權的保障,業主若非自用,而租客又能支付市值租金的話,業主不能拒絕續約;雙方若對市值租金沒法取得共識,可交租務仲裁署裁決。

以上政策實行不難,有如四兩撥千斤,不用大興土木,見效神速,不單可解決樓市問題,亦可能令香港回復七八十年代的多元化社會,各人力爭上游,提升香港整體競爭力。

在此希望候任特首林鄭月娥積極考慮或準備,在上任後能盡快實行,以免香港社會更撕裂及分化。


註:歡迎轉載,開源作品。
頁數: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回應 / 留言規則
  1. 禁止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
  2. 禁止以名稱/暱稱/綽號/同音字等批評或映射任何人士、機構、公司;
  3. 禁止發佈有關招聘、推銷、廣告等內容;
  4. 禁止公開任何個人資料(如電話號碼、電郵地址、即時通訊帳號等)。

敬請留言者自律。本網站保留刪除/堵截任何留言的權利。

聲 明

所有議題/文章由其作者提供,大部份回應/留言是即時上載,少部份未註冊為會員的回應/留言會經我們的系統過濾,所有議題/文章/回應/ 留言/資訊及評論並不代表地產資訊網(Property.hk)立場和觀點。由於本【地產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 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歡迎以留言或電郵方式與我們聯絡(admin@property.hk),我們有權刪除/堵截任何留言 (刪除/堵截留言前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如有任何爭議,本網站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