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論壇
登入名稱
密碼
頁數:
樓市大跌?
瀏覽人次:32607    回應:21

樓市大跌?

 

左丁山

2017年4月3日

香港一手樓市近月旺到飛起,地產發展商有幾多可以賣就賣,使出加價加推策略,賺到眉開眼笑,有前線記者回報,南昌站上蓋住宅樓花,出幾多賣幾多,有不少人手持支票在售樓處買唔到樓唔肯走。

樓市係唔係癲癲地?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已突破150,比1997高峯超出46%咯喎!不過資深老編陸振球就話,20年升46%,唔算多啫,做其他生意20年,先至賺取46%,邊個肯制呀!咁又係,如果買中一啲增長股票如騰訊、瑞聲、美國蘋果、亞馬遜、谷歌等等,都唔知升咗幾多倍啦,原來過往20年買樓雖則保本有突,賺住兼賺銀,其實投資回報率並非標青。

施永青轉軚,由唱淡變唱好,一向眼光神準嘅李嘉誠話未來兩年樓價難跌,又係唱好。3月27日信報有位房地產評論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葉秀亮發表文章,繼續唱淡,呢位葉教授講,香港樓市泡沫在爆破邊緣,一旦開始,香港樓價會累積下跌六成至七成半。講到咁得人驚,有乜解救呀?原來做教授嘅都識得賣膏藥,或者想林鄭月娥三顧草廬搵佢做顧問,佢話:「筆者過往文章也詳細解釋了,對於今次巨型樓市泡沫形成,曾蔭權、曾俊華和陳德霖負有無可推卸的責任,致使稍後樓市泡沫爆破已是難以避免的現實。下任特首宜主動與此切割,最好是找多些財經人士及經濟學者,指出上述人等的責任,並組織足夠水平的經濟團隊專程應付未來經濟災難:由於香港缺乏能構思出可應付此經濟災難的專家,惟有先找幾個在經濟政策上比較『打得』的經濟學者,和能聽明及有力執行筆者日後政策建議的官員(如任志剛),筆者將繼續在《信報》發表有效和頗具開創性的政策建議,從旁協助。」

口氣咁大,欺香港無人乎?新加坡地產不景,政府已下調減辣,希望穩定樓市,唔知有冇請呢位葉教授做軍師呢?啱啱嗰日碰到地產專家王震宇,問佢點睇呢位教授之言,佢話:「我對樓市現時興旺興奮狀態,有啲保留。但學府中人多數離地,對現實市場無感覺,佢地講樓市冇乜大參考價值。」即係話佢都睇淡,但不認為新任特首林鄭月娥有能力解決房地產問題,佢在政綱提出嘅「綠置居」,實在此舉只會令香港房產市場架構更加混亂,無補於幫助無殼蝸牛上車。

唉回歸20年,發覺原來最佳上車時機係2003年,但嗰陣時市場一片死寂呢,下一次會係幾時?信上述嗰位葉秀亮教授,就繼續等下去,等樓市價跌起碼五成先至講,但恐怕到時又係冇人敢買樓!

樓市大跌?
1. 引刀一快
2017-04-03 13:14
但恐怕到時又係冇人敢買樓!

到時有冇人買樓根本唔緊要,最緊要係證明一個講法:

住,係剛需

賺錢,係剛需中嘅剛需

唔想蝕錢,就係剛需剛需剛剛需


2. 向飯民說不
2017-04-03 13:51
引刀,讲到泡沫,珠海,惠州,东莞肯定更加严重。当地楼价贵,租金平,二手成交低。所以,你都系担心自己的大陆楼。
3. 佢3年前已叫爆
2017-04-03 14:58

葉秀亮﹕香港樓市泡沫爆破 已達難以避免地步

 2014年08月02日

【明報專訊】本文重申香港樓市極可能在未來1至6年出現泡沫爆破,並指出此一將至災難是源於「人禍」,香港市民及未來特區政府必須在此汲取教訓,否則悲劇只會重複出現。事實上,現今樓市泡沫是九七前樓市泡沫的另一次重演,明顯反映香港並未從九七金融風暴中汲取應有教訓。


能力與使命感的重要

在去年中《明報》的文章,筆者一方面歡迎特區政府終能於去年2月接受勸諫,借鏡新加坡當時的壓抑措施,推出雙倍印花稅,以致暫時阻住樓市泡沫進一步擴大,減低未來泡沫爆破的殺傷力;另一方面則詳細解釋雙倍印花稅及其他辣招,頂多能阻住樓價升勢,並不能協助擠掉部分泡沫,並指出若不及早擠掉部分樓市泡沫,其後的累積利息和匯率升幅,將足以在其後的2至7年戳穿香港的樓市泡沫。考慮到香港的財金當局並沒有足夠的經濟理論基礎和政策鑽研心得思考出能擠掉部分樓市泡沫的政策,筆者遂利用個人在這方面累積了30多年的基礎和心得,於去年中及本年初提出了足以協助擠掉部分樓市泡沫的真正強招(利率風險暫繳附加利率),並附加一系列的保險設計,確保能擠掉部分樓市泡沫之餘,又不至提前戳破泡沫。


在將此政策建議寄予當局之後,筆者已和新加坡管理大學的謝耀權教授(也是港人),推算出相關的財金高官應沒有足夠的識見和使命感去處理現今的巨大泡沫隱患——沒有使命感的官員會傾向做得幾耐就幾耐,犯不着碰此遠高於其能力所及的燙手山芋,說不定爆煲之前已退休或轉職,即使出事,香港市民怪罪特首的傾向將遠高於怪罪他們。(問題是,若美聯儲局的伯南克和耶倫也是這般思維,美國和環球經濟相信現今仍飽受經濟大蕭條之苦。雖然美國因用了能人而間接幫我們逃過一劫,但筆者實在看不出現今的財金高官有這個能力和使命感能使香港免受未來樓市泡沫爆破、金融風暴、經濟嚴重衰退5至7年、和失業率升至10至15%之苦,除了怪我們用人不當,又怪得了誰?現在看來,香港這一劫是避不了,筆者唯一希望是泡沫爆破後,香港能認清選用有能力和有使命感者管理經濟的重要性,否則還有第三次、第四次災難。)


新加坡和香港的強大差距

雖然明知有關財金官員不會處理現今的泡沫隱患,但考慮到不擠泡沫將是死路一條,以致明知對方不會採用,還是寄出了上述建議及作出一些跟進。果不其然,相關的財金高官還是以不同又較畀面的方法敷衍了筆者。


相反,新加坡繼去年1月首先推出較香港更高的額外買家印花稅,以阻住樓價繼續上升後,又於去年中主動推出另一名為TDSR的壓抑樓市措施,使到新加坡樓價在過去數個季度持續緩慢下滑,使到原已遠小於香港的樓市泡沫進一步縮小,雖然未來1至6年香港樓市泡沫爆破仍然將透過傳染性效應波及新加坡和整個亞洲樓市,但新加坡去年中至明年中的擠泡沫政策還是能大大減輕未來的傷害。


香港另一愚不可及的錯誤

更使人惋惜的是,新加坡那邊廂推出了它應推出的壓抑措施,香港這邊廂又犯了另一個愚不可及的錯誤——延長豁免雙倍印花稅的換樓期限。相關官員或許以為延長換樓期限的影響應該不大,但在筆者過往於報章的論述文章、以及寄給當局的詳細學術文章(註),已清楚指明,雙倍印花稅和其他辣招雖可暫時壓住樓價,使樓價出現一個變動不大至輕微偏軟的鞏固期,但在此鞏固期內的購買力(pent-up demand)將會持續累積,發展商在情况有所變化時,將會利用其定價能力及鞏固期累積的購買力再度將樓價急速推上,使樓市泡沫進一步擴大。因此,相關政府必須在此之前進一步推出能擠泡沫的措施。


現在看來,新加坡的財金當局是做到了上述要求,為什麼它能參考筆者這個港人的意見,和做了它們應做的事?但香港當局卻不能?

失誤毁滅了樓市降溫的可能

在成功游說港府去年2月推出雙倍印花稅後,筆者在去年中至今年初在《明報》發表論述文章,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即使相關財金高官一如預期般不懂和不肯進一步擠泡沫,文章的討論也可提醒部分港人,未來的利率和匯率升幅將足以戳穿香港的樓市泡沫,從而影響市場的心理預期,幫助樓市略為降溫,若港府沒有做出上述愚不可及的錯誤,即使樓價不調,也不至進一步上升。但出現了上述的錯誤,香港樓價短期內肯定不會調,且極可能如筆者推算般進一步飈升後才出現泡沫爆破(不要忘記,美國經濟已如筆者推算般持續復蘇,美國和環球股市亦如筆者推算般輾轉創了多次新高,並且會繼續輾轉屢創新高)。


對當局和市民的建議

筆者想對相關財金高官說的是,樓市爆破時其將變成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趁現今尚餘至少6個月擠泡沫安全期,而且上述愚不可及的失誤已大大增加樓價短期上行風險,是時候推出一些壓抑措施阻止樓市泡沫進一步擴大、以及擠掉一小部分泡沫,雖然現今已幾乎不可能阻止泡沫爆破的悲劇發生,但多少可減低未來傷害,到時被人質問時也還可辯說有做嘢。另,樓市泡沫爆破時將造成一系列篇末文章(註)所述的惡性循環(包括financial de-leveraging, 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 fire sales和聯匯受襲),宜參考筆者的論述制定相關對策以減少傷害。至於特首,前朝和今朝的失誤亦將算到其頭上,若果識驚,就找筆者徵詢一些能減少傷害的對策,否則就準備面對樓市泡沫爆破後的洶湧群情、以及日後的千古罵名。


銀行方面,宜及早減低樓按風險和做足預防風暴安排,否則屆時可能因壞帳急升、資本充足比率暴挫和相關不利傳聞,造成銀行須被政府接管、繼而遭賣掉。相反,肯放棄短期利益和做足預防安排的銀行,則可以在風暴期間收購受傷的銀行,進一步擴大自己的長遠業務。至於市民,可以不買樓就不買,現在衝入去「死的機會很大」,因失業和按揭供款急升(可升近倍)而斷供的人數將頗為龐大。相反,若耐心等候,樓市泡沫早晚還是會破的(當然我不希望會發生,但現在看來應是難以希望)。另,若樓市泡沫爆破,曾蔭權應是最大禍首,日後筆者將另文詳細說明相關人等的責任,好讓全港受害的市民死得明白點。最後,若樓市泡沫爆破,筆者想保一個人——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原因是在游說過程中,筆者發現此君還是有點理想和肯做嘢。當然,泡沫爆破時群情將很洶湧,能否保住也很難說。
4. CD ROM
2017-04-03 17:05
我一直唔明, 明明復建居屋, 點解仲要攪多個綠置居出來......

要分兩種, 不如一種for白表, 一種for綠表好過啦...
5. 張一鳴
2017-04-03 17:14
現在是不是亂世筆者沒有肯定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香港全民怨氣持續升溫,從富豪到基層人士,都各自面對不快且沒能力改變的困局,港地產商面對中資的強勢競爭,在媒體上明顯流露不滿情緒;其他商人也面對經營成本、環境持續惡化;樓價持續像脫韁野馬般上升,離中產置業夢越走越遠;基層人士上樓遙遙無期。
筆者不認同有指病人(樓市)已食了幾次藥(辣招)都無效,所以不應該加或改藥,更應該減藥(撤辣),病人自會痊癒的說法;醫生開藥時會指出禁品(如「白居二」和「首置」漏洞)是不能和藥一起食的,如果病人不聽話便後果自負!另一說法是政府應低價賣地,麵粉平不代表麵包平,看看「港人港地」項目。

再次強調政府是有能力煞停「瘋漲」,但一直太好心、欠決心,如果(實行機會極微)食了「特效狂藥」後依然失敗,筆者會非常意外。
1)租金管制
2)大幅提高非自住物業差餉
3)大幅提高物業稅及租金收入利得稅
4)買家特別印花稅提升至樓價一倍或更高
5)港人50%非自住賣樓利得稅
6)海外及非「三粒星」香港買家付樓價五倍買家印花稅
7)海外及非「三粒星」80%賣樓利得稅
8)「首置」只限真正首置人士並只能買一個小型單位
9)買地後半年內預售樓花(分期發展無例外),預售金放信託賬戶分期發放,樓盤限時完工並沽清單位
10)大量填海、放寬郊區收地發展及舊樓重建。


6. Minghon Hmk
2017-04-03 17:57
[ 叶秀亮教授现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副教授,曾在香港金融管理局、中银香港和东亚、中银香港和东亚银行任职。作为2005年中国汇制改革的原建议者,叶教授于2010年...] ( https://www.google.com.hk/search?hl=zh-TW&biw=1097......,  
7. 網中人
2017-04-03 18:03
有冇呢位教授原文條link? 
8. Shelly Lok
2017-04-03 18:04
Stop 150 per day, problem solved
9. Esther
2017-04-03 18:09
中共打貪打晒的錢來香港,點會跌?
10. 一房一千萬
2017-04-03 18:50

點跌?

 即時新聞 : 一房一千萬
2017年4月3日
長實北角維港頌今天公佈開價,首批76伙,位於第1、3、5、6及7座,包括9伙一房、9伙兩房、35伙三房及23伙四房。以定價計,首批單位總值35億元,定價1560.7萬元至9728.4萬元,呎價34,923至60,993元。以即供最高優惠計,折實平均呎價30,470元。

三種付款計劃,以即供計劃二優惠最多,折扣34%,如買家不採用七成一按,另有4%成交金額現金回贈。

發展商聲稱是「樓王」的1座20樓B室,定價接近一億元,價單價9728.4萬元,呎價60,993元。如果用即供付款方法,兼選用發展商提供的7成一按,折實6420.7萬元,呎價40,255元。

最平為6座8樓B室一房戶,面積437方呎,主要望渣華道街市景觀,定價1560.7萬元,折實約1030萬元,折實呎價近2.36萬元。即日收票,每票30萬元。

另外,三房單位參考為3座7樓B室,面積1042呎,定價3838.1萬元,折實2533.1萬元,呎價24310元。



11. Yuee
2017-04-03 18:54
「綠置居」可以釋放到幾多單位?對降低樓市價格有咩幫助?唔知林鄭點唸。似另類劏房多d。

『20年升46%,唔算多啫……』 — 咁要睇你咩價位入。可以在97年高位入貨,有46%賺,重想點。正如$120騰訊有幾多散戶買到?買到嘅又有幾多人未放。又點知幾時放至賺到個double,抑或到時得番個桔。
12. 引刀一快
2017-04-04 17:26
一個粵港澳大灣區,未來住房求大於供情況一定緩解以至逆轉,好友經常講嘅“長線”,呢個就係長線方向。
13. 路人XX
2017-04-04 20:04
To 12樓
叫啲後生仔搬去屯門東涌都話遠,你叫佢地搬去珠海?相反,外地人搬來香港住就大把
14. 阿豬
2017-04-04 22:32
To 12樓引刀兄
若我沒有理解錯,您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大利淡港樓的因素
但汪生好像看法相反,他好像還說港人不知天水圍是寶。

請問您如何看汪生的想法?
謝謝

15. To 阿猪
2017-04-04 23:14
你不知汪生在天水圍經營地產代理生意嗎?
16. 引刀一快
2017-04-05 03:39
To 14樓 阿豬兄

粵港澳大灣區對香港嘅影響,絕對唔係單一樓市利好利淡嘅簡單影響。若從總體居住剛需出發,就係利淡。

當幾個區域融合,第一個要解決嘅問題係交通,呢點珠三角已經日漸成熟,地鐵開掘快過蚯蚓,當人未炒完一條地鐵線概念,附近又準備通多兩三條新線,呢個係近年以及未來嘅情況。

第二個問題,就係通關手續,若果粵港澳大灣區缺咗一個“港”,整體將會大為失色,甚至淪為空談,因為呢個灣區一大特色,就係內含“一國兩制”,而且包羅全國暫時獨有兩個真正嘅特區,若果香港政府不積極配合改善通關便利性的話,除高鐵外,整個珠三角公路交通網,到香港門外,戛然而止,換一句話,係將牛耳拱手讓給深圳。

當香港對接大陸交通越來越簡便,大陸香港地域分野逐漸模糊,好快就會有人拋開舊觀念,以相對便宜價錢買大陸屋,選擇將會大增。試想,今日珠三角住宅,賣1000蚊呎甚至以下嘅,可謂比比皆是。

早前有位港女姐姐話:有樓有高潮,屋要兩千呎,快快走去大陸睇樓,早日獲得高潮,哈哈哈
17. 引刀一快
2017-04-05 03:59
To 13樓

到時一定會有人因應粵港澳大灣區而搬入香港,但係唔會比搬出香港嘅多。

屯門東湧當然遠喇,不過,如果間屋由300呎樓變成2500呎,每月供款又唔變的話,自然有部分人唔嫌遠。
18. 阿豬
2017-04-05 07:29
多謝2位回應
19. Admin
2017-04-05 12:47
回7樓 網中人,
我們已上載了葉教授的文章了

20. 網中人
2017-04-05 17:32
Thx admin
頁數: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回應 / 留言規則
  1. 禁止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
  2. 禁止以名稱/暱稱/綽號/同音字等批評或映射任何人士、機構、公司;
  3. 禁止發佈有關招聘、推銷、廣告等內容;
  4. 禁止公開任何個人資料(如電話號碼、電郵地址、即時通訊帳號等)。

敬請留言者自律。本網站保留刪除/堵截任何留言的權利。

聲 明

所有議題/文章由其作者提供,大部份回應/留言是即時上載,少部份未註冊為會員的回應/留言會經我們的系統過濾,所有議題/文章/回應/ 留言/資訊及評論並不代表地產資訊網(Property.hk)立場和觀點。由於本【地產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 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歡迎以留言或電郵方式與我們聯絡(admin@property.hk),我們有權刪除/堵截任何留言 (刪除/堵截留言前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如有任何爭議,本網站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