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博客 > 絲絲細語 返回
瀏覽人次:18125    回應:3
絲絲細語

土地供應來源

 

左丁山

2018年8月22日

  星級分析師及投資專家陸東提供了一個數字,1985至2000年,香港填海3000公頃。同樣是15年,由2000至2015年香港填海690公頃,根據理性預期理論,公眾預期土地供應減少,等於未來房屋供應減少,當經濟急劇反彈之時(自2004年有自由行開始),外來和本土的房屋需求必然急升,把樓價推至歷史新高點。

  這樣的預期仍然持續,沒有消退跡象。看看幾段似無相關的新聞,(一)東區醫院病人床位不敷應用,無計可施之下,引入16張俗稱飛機椅的東西躺臥式病床,供日間小手術病人休息。東區已無吉地可興建醫院,將來可能有更多病人被派坐飛機椅;(二)茶果嶺海濱土地更改用途,城規會批准職業訓練局興建校舍,鄰近一名該區居民入稟申請司法覆核,指城規會決定錯誤,未有考慮公眾需求及保護海濱;(三)馬鞍山及屯門龍鼓灘填海計劃還沒落實,區議員已介入帶領居民示威抗議;(四)中區租值高昂,傳統上必在中環金鐘辦公的律師行與「四大會計師行」已見陸續遷出,搬往灣仔、太古坊及黃竹坑。

  新聞看似無關,實質上每事緊扣。港島沒新土地,九龍缺公共用途土地(建學校),新界需要土地建樓及增加不同地區設施,但一談到開發新土地及興建公共設施,便往往有人反對。這些事情,公眾是預期之中,所以居民商人爭先買樓、買寫字樓,便是經濟理性反應。正當的應對方法是增加土地供應來滿足不同的樓宇需求,如寫字樓、資助房屋、私樓;公共場所如學校、醫院、運動場、公園、公共泳池、公眾消閒地方等等。今天的土地供應非常緊張,有一塊三四千呎的土地,也會用來興建納米樓,那裏會有興建游泳池的奢侈!

  新土地從何而來?在香港似乎只有三個主要途徑:(一)大量拆卸重建50至60年樓齡的舊樓;(二)把新界農地、棕地、體育用地大量改變用途,全部用作建樓之用;(三)填海,如團結香港基金所建議的,填海取地2000公頃。第一項已正在進行,多由發展商主導,市建局資金有限只能慢慢走的未來「製成品」,必定「貴到無倫」,將來賣三萬元一呎,會是常態。第二項會帶來無窮爭拗和數之不盡的司法覆核及街頭示威鬥爭,收地成本必定高昂,也未必能快速成事;第三項填海將面對環保組織阻撓,如能克服,造地成本可能最便宜,規劃亦方便。目前先進填海技術不缺,且看特區政府有無魄力拍板填海了!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向泛民说不 2018-08-22 10:13:40
饭民吾想废青有楼住,想继续破坏香港,制造政府无能的假象,必定不断的反对,不同的关注组会用不同的方法令填海胎死腹中。房屋供应肯定追不上来。
2. 無奈,也無得解救 2018-08-22 12:02:29
香港連咗960萬平方公里土地,應該夠。可惜設了關口,關口的這邊冇假食品毒食品,而關口的那一邊連疫苗都有毒,搞到香港樓幾貴都有人買,未來三十年看不到有解救。

3. 香港可做的只有超級硬件 2018-08-23 01:35:54
香港應宏觀發展,造地後也要夠定力,按比例合理分配o未來形勢,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

一味起住宅,即鼓勵投資,人人供樓,萬一全民就業,變失業高升,則手尾長。

很多自稱中產,人工高,住有要求,卻買不起樓。不是供不起,而是心虛,因手停口停,失業不易找回高薪,這類人長期租樓也不壞,反正租金高低有選擇,也可投資其他產品,不應太引導他們冒險買樓o

普眾易上車,睇餸食飯,舊區入手,冇乜勞嘈o

福利樓也應跟比例配建,按本辦事,反正起得越快,上樓越快,人龍會增加越多越長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