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博客 > 資深會員專欄 返回
瀏覽人次:60407    回應:18
資深會員專欄

《收回土地條例》運用權的語言藝術

 

浪子心聲

2019年10月17日
持續不斷的反修例風波中,香港特區政府已多次表示,必須解決由房屋及土地供應不足,引致的「樓價過高」的社會住房深層次矛盾。昨天樂見特首林鄭月娥終於在其第三份《施政報告》中,強調將會運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數類私人土地,全數用作公營房屋及「首置上車盤」,和相關設施發展。

雖然筆者十分支持政府決心運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但對下午特首林鄭月娥回答記者題問為何「轉軚」的回應非常不滿,有誤導大眾市民之疑。她指,是次決定運用《收回土地條例》是因為政府將市民住屋需求放在首位,並指不排除將面對司法覆核,但指希望地產商支持及回饋社會。第一林鄭過去兩年強調香港房屋問題是「重中之重」不是真的,現在才將這問題放在首位。第二,某程度上她表示,特區政府無十足把握收地,只希望地產商「手下留情」唔好司法覆核,增加土地供應的主導權還不在香港政府,要看看地產商最終的取向。

眾所周知上任香港特首善於運用「語言藝術」,誰不知今界特首林鄭月娥及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不知不覺已繼承這文化,在解釋《收回土地條例》運用權時經常以「語言藝術」解說,令大眾市民以為政府真的沒十足把握收地,很容易被地產商「司法覆核」。以下是特首和局長對使用《收回土地條例》的解說:

(1)林鄭月娥表示,以往亦有運用《收回土地條例》,包括在完成大規模及需時規劃「後」,按各用途收回私人土地,或收回私人土地而興建基建等情況。

(2)黃偉綸曾於立法會質詢中表示,引用《收回土地條例》不可能建基於一個口號或意願,他明言,確立相關土地的公共用途「前」,政府沒有理據或權力,引用《條例》收回私人土地。

若大家小心閱讀這兩則解說就應明白,政府運用《收回土地條例》的權力在於這遍土地是否已「確立公共用途」,否則政府真的無權收地,所以兩位大官都無「講大話」,因為就算政府對一些土地有某程度的規劃,但只要遲遲不正式落實其「公共用途」,就可大大聲聲運用「語言藝術」,我哋無權無理據用《收回土地條例》。

實質政府是非常清楚,只要先規劃土地的公共用途,再以《收回土地條例》收地,地產商成功司法覆核的機會是微乎其微,這樣做政府係「無得輸」過去十多年收地紀錄,未試過司法覆核成功,覆核時間亦不長。因此香港土地不足問題,在於特區政府是否「加快規劃繼而收地」,現今得到中央支持收地,責任在林鄭和黃局長是否真心為香港人做事喇!

在此希望中央政府小心監察,特首和發展局局長未來是否真的落實《施政報告》中的收地承諾,因為他們過去兩年的表現,可說是完全配合大地產商的「土地共享計劃」,托樓市的政策是非常落力,但增加樓房供應就並不積極。因此特首和局長未來只要在規劃和落實土地的「公共用途」上「拖得就拖」,就算有規劃只要遲遲不正規落實用途,繼而在「未」確立土地的公共用途「前」收地,讓地產商成功司法覆核,證明《收回土地條例》的問題,再次矇騙中央及香港人,把香港土地規劃的主導權再次交回香港大地產商手中,不可不防。


 
 
我要回應
我的稱呼
回應 / 意見
驗証文字
 
會員登入
登入ID 或 網名
密碼
1. WWSG 2019-10-17 08:52:34
特首連入立法會讀完報告也被两次破壞,只能出視像.
特首只能盡責地勾畫出詳細可行目標.
香港所謂民主法治社會,特首不可隻手遮天說了算,
我看特首已考慮各方利益,
你做特首又可以怎樣? 
2. Yau 2019-10-17 09:37:28
我認為縱然政府在<收回土地條例>必然會勝訴,但以香港的司法效率,一上法庭就要三至五年才攪定,必然會影響建屋速度。所以政府的說法還不能算是"語言藝術"
3. Yau 2019-10-17 09:37:42
我認為縱然政府在<收回土地條例>必然會勝訴,但以香港的司法效率,一上法庭就要三至五年才攪定,必然會影響建屋速度。所以政府的說法還不能算是"語言藝術"
4. Yau 2019-10-17 09:38:34
我認為縱然政府在<收回土地條例>必然會勝訴,但以香港的司法效率,一上法庭就要三至五年才攪定,必然會影響建屋速度。所以政府的說法還不能算是"語言藝術"
5. 浪子心聲 2019-10-17 11:20:05
To 一樓和二樓:

我確實非常支持特首的決定,但誤導市民的解說,我認為必須講清楚。政府在運用《收回土地條例》的權力是非常大,香港土地規劃主導權在特區政府,只要有規劃又正式確定其「公共用途」,係「無得輸」,而「公共用途」亦由政府定義,定義空間非常大,林鄭和黃局長從不解說清楚,只強調在「未規劃」情況下不能用,而事實係點可能會收「未規劃的地」。

地產商好明白這道理,有被規劃的土地,佢哋不會司法覆核,看新地在施政報告後即時表示,願意提早交出已被規劃興建公屋的農地

加上傳媒已報道過去十多年收地紀錄,未試過司法覆核成功,覆核時間亦不長,這些事實反映政府的解說都是「語言藝術」。


【施政報告】新地:願意提早交出已被規劃興建公屋的農地

2019年10月16日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發表施政報告,呼籲地產商支持《收回土地條例》等,發展他們持有的土地作公營房屋或首置用途。新地(0016)發言人表示,集團樂於參與土地共享先導計劃,亦願意主動配合政府在粉嶺北/古洞北新發展區,以及洪水橋新發展區收回農地興建公屋,願意提早交出該些已被規劃作興建公營房屋、社區設施及道路等的農地。

集團指,歡迎政府有決心解決房屋土地供應問題,支持政府加快落實多條新鐡路,以配合相關地區的發展,期望有關項目及其他關乎房屋發展的基建項目盡快上馬,又促政府在農地轉換審批程序和規例方面拆牆鬆綁,積極協調不同部門的要求和程序,令多個項目可以盡快上馬,加快房屋供應。


6. 地產商好明白這道理 2019-10-17 11:39:56
哈哈哈, 地慘傷乜道理都明白, 係正苦不明事理, 好未?
其實你睇耳屎堂內已完嘅表現, 除左有大班同郁人嘅影子, 是不是有點像拍掌門人的鬧劇? 
7. 自我陶醉 2019-10-17 12:01:50
浪子兄,

何必還糾結於以前嘅事上? 唔通你想佢話畀你知班選委唔同意收地所以唔收咩?

其實最緊要係撥亂反正,做番啲真正為香港好嘅事。 8月時,新地已經有曾任潤地嘅黨員吳向東加入去做董事啦!  未來嘅土地改革,已經係勢在必行。 新地當然會完全配合政府政策,今次大幅增加按揭成數, 就係要畀機會要走嘅人清貨, 如果有人覺得樓市會繼續無止境上升,咁就真係祝大家好運嘞!

8. 浪子心聲 2019-10-17 12:06:59
自醉兄,我好明白你的意思,但我希望香港市民能真正瞭解事實,更重要係中央不能再被誤導。
9. 自我陶醉 2019-10-17 16:58:15
浪子兄

你太高估現政府的能力了, 就憑他們就可以誤導中央政府嗎?  你沒有發覺張曉明和王志民都已經消失了嗎?

老實說,香港還有很多事情有待撥亂反正的,我們應該將重點放在哪些事情上。 

一個文明法治嘅城市,應該用文明、理智嘅手法解決問題,個人認為當權者應參考美國平息1992年洛杉磯暴動的處理手法,以文明公義方式平息這場暴亂, 盡快重建市民對法治的信心,才是穩定香港現時局勢的唯一辦法。


10. 參考美國平息1992年洛杉磯暴動的處理手法 2019-10-17 17:58:54
先派出國民軍同陸戰隊?
11. 很認同筆者的意見 2019-10-17 23:46:08
1992年洛杉磯暴動 美國首位華裔女市長、時任洛杉磯縣府官員的陳李琬若曾於第一時間親自前往暴動現場向群眾及全國電視新聞網發表「人痛己痛」演說,呼籲洛杉磯各族裔之間維持和諧。騷動結束後,公義得到彰顯,聯邦陪審團裁定「過當武力」案中兩名警察有罪。林鄭月娥第一時間 會同樣這樣做嗎? ????
12. 浪子心聲 2019-10-18 01:39:53
To 6樓:

你好像還未明白真相,事實係地產商和政府都好明白《收回土地條例》的權力之大,但自林鄭上任特首後就兩家一起做戲,地產商就話我會司法覆核,特首就對市民大大聲聲話怕打官司時間長,黃局長又講吓在確立相關土地的公共用途「前」,政府沒有理據或權力」用條例收地,聽少個「前」字都以為政府真係無權。佢哋兩位大官係為香港大眾市民服務,還是為地產商服務,咁落力咁好戲啊!

佢哋唔單只誤導香港人,連中央都有可能上檔,支持土地共享計劃。佢哋兩位下一個計劃可能是如何推倒「明日大嶼」,尤如「逃犯條例修定」表面就好支持,實質就想推倒,不可不防



13. 你好像還未明白真相 2019-10-18 10:58:26
由烏龜以黎, 特別是貪曾朝, 中灣繞道填維港, 碼頭, 幾條鐵路, 收地, 等等, 正苦唔係貼埋錢俾刁民去福核自己? 你講哩台戲, 唔係黨委入董事會, 地霸真係會搵打手做埋佢同你福核幾年. 阿爺唔係唔知, 未做過伙記點會做老細, 係唔理。 
14. 浪子心聲 2019-10-18 12:34:27
提提中央,「地產商」點只兩個「無間道」係政府,雖然這兩個最重要,一個系特首,一個管土地開發。

有個都好重要係「房屋委員會」嘅「黃主席」,明知申請公屋輪候條隊嘅「水份大到不得了」,上個月以成本高為理由,否決抽查公屋輪候者資格,明顯就想幫地產商,維持公屋需求大的假像,有新土地就只可以起公屋,公私樓比例維持減致7:3比。

「大數據」年代,數據是最重要,花小小錢掌握真實數字才規劃要起幾多公屋、幾多私樓是物有所值。竟然明知公屋輪候人數係假數,還基於錯誤數據規劃房屋政策,這個政府真荒謬。

提議中央立即下令特首要求房委會於2020年第四季起,抽查公屋輪候者的入息及資產,預早篩走不合資格的申請者,從而掌握公屋需求的真實數據。
15. To 14 2019-10-18 12:35:52
跳左 13 呀
16. 林本利 2019-10-19 10:22:44
【林氏力牆】林鄭托市 自己應先首置(林本利)

一如所料,林鄭今年的施政報告,花費大量篇幅在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以為解決市民的住屋問題,令市民在香港有資產,有歸屬感,就可以「止暴制亂」,對政改及警暴問題隻字不提,明顯又是想煽動市民上街。

  筆者過去已多次撰文,指出自以為「好打得」的林鄭,從政以來劣績斑斑,只懂得派錢,施政一事無成,兼且為港人添煩添亂,加深社會撕裂。她以為港人一切以經濟掛帥,完全漠視市民對政制不公,向既得利益者傾斜的不滿。

林鄭2007年出任發展局局長,承諾過重置皇后碼頭,清拆新界僭建物和開發土地儲備,全部都落空。2012年升任為政務司司長,主打發展新界東北、西九發展、全民退保、政制改革,還高調表示要處理港鐵霸權、領展霸權和強積金對沖「三座大山」,結果又如何,大家有目共睹。林鄭曾經說過政府會收回地產商土地發展新界東北,後來又容許地產商自行發展。

2017年中央欽點林鄭出任特首,她又說要認真處理土地及房屋供應不足問題,進行土地大辯論。但對市民要求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去收回地產商(及陳茂波家族)囤積過千公頃的農地,以及收回170公頃粉嶺高球場用作興建房屋,完全充耳不聞。到最近因強行修訂《逃犯條例》而觸怒市民,才想辦法轉移視線,要求地產商合作,交出土地用作興建公營房屋。

今次施政報告,林鄭大幅調高「按揭保險計劃」的樓價上限,由過往400萬元可按九成,大幅調高一倍至800萬元,過往600萬元可按八成,調高至1000萬,說是為了方便市民首置和換樓。過去數月林鄭一手製造暴亂和警民衝突,令樓價下挫,市民眼見暴力不斷升級,不知何時止息,只好被逼撤資,想辦法尋找第二家園。林鄭大幅調高按揭成數,一方面為了托市,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市民預留多些現金,在海外投資或置業,買個政治保險。

筆者粗略計算過,在香港沒有置業,「no stake in the society」的林鄭,若能完成特首任期,40多年從納稅人身上可取得過億元薪酬,還未計房屋福利。若要顯示自己熱愛香港,有歸屬感,有承擔,不是「no skin in the game」,便應動用數以千萬元計的積蓄在港首次置業,以增強小市民的置業信心。

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realtime/article/20191019/60169761
17. 曾鈺成 2019-10-21 10:57:02
《施政報告》突破了 傳統官方思維嗎? - 鈺成其事: 曾鈺成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說,她今年《施政報告》的最大特色,是「突破傳統官方思維」,「大膽做事」。她舉的例子包括運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私人土地興建公屋、要求市區重建局提供資助房屋單位,以及為輪候公屋的低收入人士提供現金津貼。


公僕文化  政治中立
以上這幾件事,都是政府過去認為不應做的。第一,對於運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私人土地,林鄭以前曾經強調,《基本法》保護私人財產,政府徵收私人土地必須小心行事;如果輕率收地,一定引起司法覆核,招致漫長的訴訟,反而妨礙土地發展。第二,政府過去認為,市建局成立的目的是為了發展私人物業,他們要自負盈虧,不應叫他們負責提供資助房屋。第三,在沒有租金管制措施的情況下,如果向「劏房」租戶發放現金津貼,業主一定乘機加租,結果政府發放的金額都落到業主的口袋裡,租戶不能受惠。

以往的政府,包括過去兩年的林鄭政府,不做這些事,不是因為他們不夠「大膽」(林鄭在過去兩年顯得比現在大膽得多)。他們不做,是因為他們有一套如上面所說的道理;根據這套道理,他們認為這些事不應做。如果那就是林鄭現在要突破的「傳統官方思維」,我們便應該看看,這種思維是怎樣形成的?有甚麼特點,包括優點和缺點?這種思維是否貫徹於所有政府政策?甚麼時候應該突破?

不少評論指出,香港在回歸前後一直是「公務員治港」;這管治模式沒有因為特區政府2002年引進了「主要官員問責制」而有所改變。公務員是「政治中立」的:對於任何政策建議,公務員不會根據自己的政治立場而表示贊成或反對。當政府考慮是否要推行一項有爭議的公共政策時,公務員會對政策建議進行客觀分析,向決策官員提交報告,列出有關建議的優點和缺點、成本和效益,以及社會上的支持和反對意見。決策官員根據公務員提供的資料,衡量了政策建議的利弊得失,作出採納、修改或者拒絕的決定。


少做少錯  不做不錯
決策官員所作的決定,不可能「政治中立」。任何有爭議的公共政策,例如要不要徵收私人土地?要不要叫市建局興建公營房屋?要不要向輪候公屋家庭發放現金津貼?公務員提供的專業分析,一定包含正反兩方面的意見;做或不做,並不是決策官員夠不夠「大膽」的問題,而是取決於當屆政府的政治理念。有時,專業分析或會告訴決策官員,推行某項政策會在社會上遇到很大的阻力,政府要付出很大的政治代價;但決策官員以至整個管治團隊為了堅持自己的政治理念,會決定「迎難而上」,這是決策官員的政治決定。

當決策官員都是來自公務員隊伍,未能擺脫公務員的思維和心態,遇上有爭議的政策問題,他們會怎樣作出政治決定呢?

有一位當了多年公務員後轉任問責官員的「老官骨」,退休後曾經這樣說明政府裡「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官場文化:「你知道我們的AO(政務主任)是怎樣工作的嗎?他每天早上回到辦公室,看看案頭有甚麼要處理的建議;跟着便用整天的時間寫報告,說明為甚麼建議行不通。」

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根據;他指出了一般公務員比較保守的心態。這保守心態不一定是負面的:雖說「為官避事平生恥」,但決策者凡事多想困難,少冒風險,即使難成大事,卻可避免因輕率決定而犯下大錯。


政治理念  沁入心脾
林鄭是個例外。她出身公務員,卻顯得特別大膽,不像一般公務員那麼保守,那麼謹小慎微,所以贏得「志不求易,事不避難」的讚譽。(誰料一場「修例風波」,正是因她「事不避難」而引發;換上一個沒有她那麼大膽的行政長官,香港或不會出現今天的局面。)

那麼,為甚麼她出任行政長官兩年,面對覓地建屋的迫切問題,一直不肯大膽運用《收回土地條例》,到今天才願意「突破傳統官方思維」呢?

這是因為公務員的保守思想並不單純來自「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心態。香港的公務員體系,其實並不是沒有一套共同的政治理念:那是一套打着「大市場、小政府」旗幟的右傾保守思想。林鄭大半生浸淫在這個體系裡,當中的政治理念怎不沁入心脾?這套最根本的「傳統官方思維」,她是不會打破的:不是無膽,只是無心,除非來到像眼前這個地步,迫於形勢。

以下幾句話,一字不易地重複出現在林鄭發表的每一份《施政報告》裡:「面對公共資源不是無限的情況,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不單是供求的問題,也是社會不能迴避的分配問題。」她的分配觀念,令她不但堅決拒絕「全民派錢」,也堅決拒絕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寧可每年一次過「派糖」,不肯推行任何涉及長期財政承擔的福利政策;至於房屋政策,她不會改變私營為主、公營為輔的原則。

18. 黃偉綸 2019-10-21 12:10:13
人哋即刻話精簡程序,重想政府點啊!!

(星島日報報道)黃偉綸:精簡程序加快住屋供應

  (星島日報報道)新一份《施政報告》較聚焦談及土地及房屋政策,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日在網誌表示,會善用公權收回土地,發展公營房屋。政府亦會全力推展多管齊下的土地規劃及拓展工作,進一步壓縮技術研究細節,精簡程序,讓新增房屋單位可以早日落成。

  黃偉綸在網誌表示,政府一直有引用《收回土地條例》,但過去五年,徵用私人土地作公營房屋的項目僅十個,涵蓋面積約十三公頃,發展局未來會加大力度推動由政府主導的規劃工作,收地的幅度和速度將會大大提高。

  他指出,發展棕地是最具社會共識的選擇,目前新界未納入新發展區或其他發展項目的棕地約有七百多公頃,當中較接近現有新市鎮和主要公路,而且面積較大的,估計約有四百五十公頃。規劃署會優先檢視當中一百六十公頃較接近現有基建設施的棕地,評估當中有哪些地塊適合作公營房屋發展,預計未來數月會完成初步研究,目標是今年底公布有關地塊的位置,再交由土木工程拓展署開展進一步技術評估。

  就《施政報告》推出多項房屋及土地政策,港大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助理講師阮穎嫻昨日在一個論壇指,收地政策「遠水不能救近火」,關鍵是年輕人根本無能力買樓。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吳永順回應稱,當土地是私人擁有,而政府要落實規劃發展,因此需運用《收回土地條例》,這是不能避免,而此例過往一向行之有效,是有根有據及有給予賠償。

  香港規劃師學會前會長譚小瑩則指,收地發展不是只建公屋然後把人搬進去那麼簡單,必須要先規劃,例如發展學校、醫院、商場及方便居民上班的辦公室,才是宜居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