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博客 > 蔡志忠 返回
浏览人次:23092    回应:26
蔡志忠
2018年11月28日

改革开放40年 楼价升多少

 

蔡志忠

亚洲地产创办人
香港专业地产顾问商会会长
香港东区工商业联会首席会长

  日前香港东区工商业联会主办《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分享会》,笔者获邀出席并作为大会演讲嘉宾。国家改革开放40年,推行举世瞩目的经济变革,取得了辉煌的发展奇迹,今天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但成就了国家,也成就了香港。

  我们这些出生於60年代的人,可说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80年代初香港工业起飞,带动整体经济急速增长,当时的年轻人,只要努力勤奋几年,便有机会储够买楼首期,笔者当年就是这样成功购买了人生第一层楼。读者可能会很羡慕,其实买楼是有秘诀,并非想像中那么难。

  阁下可能会认为当年楼价便宜,自然较容易上车,可是,当年年轻人的薪水更低,买楼利率却很高。犹记得80年代银行供楼利息平均在12厘甚至以上,每月供款占家庭入息比例,并不比现在的人少。至於买楼秘诀,社会环境很重要,那个年代没有那么多娱乐节目、消费场所,甚至没有上网打机等等,与其下班无聊看电视,不如留在公司加班工作,笔者当时最盼望的假日娱乐,是约亲友去喝茶或看电影,1个月应该有一次吧。

买楼秘诀 少娱乐多加班

  当年买楼银行可借9成,首期只需1成。少娱乐消遣,多加班工作,一来一回,置业的速度自然快人一步。不过,早年港人置业过程也不是都一帆风顺,记得80年代初中英谈判期间,当时的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摔了一跤,结果楼股大跌,香港楼价短期内下跌了3到4成,出现第一次挞订潮。而在80年代初,供楼利息曾经高达20厘,谁说当年供楼很容易?

  踏入90年代,香港工业北移至珠江三角洲一带,香港经济正式转型以服务性行业为主导,金融、零售、旅游、饮食等行业迅速掘起,并日益壮大。一方面,港商在广东一带投资设厂,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吸引大量内地游客来港旅游消费,甚至购买物业保值。时至今日,虽然经历97亚洲金融风暴,以及08年国际金融海啸,中国经济仍然昂步向前。

  改革开放40年,笔者见证了中港两地经济奇迹,不光是旅游、购物等消费,连买楼者也有很多大陆同胞。97年前买楼的中资客是国营企业或政府机构,现在买楼的大陆客都是私人个体为主,足以展现大陆民间财富巨大。粗略统计,80年代初到现在,内地大城市如深圳、上海、北京等,楼价升了约40倍,而香港也升了近20倍,这样的升幅,也显示了世界级大都市的一贯通病。

 
 
我要回应
我的称呼
回应 / 意见
验证文字
 
会员登入
登入ID 或 网名
密码
1. 香港 2018-11-28 13:29:33
投资系好, 买楼系重要, 但系心谂下,30岁开始供楼, 供到五十几岁. 其他时间冇得玩,  食好啲都唔得, 梦想读下书又唔可以, 损失嘅系时间. 用时间换金钱., 最不值得的.  供完层楼后系纸上富贵, 不好意思你的青春时间已经没有了, 想实现梦想?  做个天文学家, 音乐家, 画家, 都有心无力.   你层楼最后都唔知畀咗边个,  谂谂系咪真系一定要喺香港生活?. 看德国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问问你自己一生人过得好快为层楼有咩意义? 我哋香港人好多都唔明白嗰道理. 高楼价只会影响创新, 扼杀年轻人的思维. 使我们变得更短视. 扭曲了我们价值观. 以为有钱就系成功. 其实做尽坏事的人都可以有好多层楼. 这些人值得我们尊敬吗?
2. 自然一派 2018-11-28 15:33:12
楼价高是因为经济发达使然,冇得怨,全世界所有大都市楼价都高,努力奋斗成功置业是值得尊敬,好过好食赖飞等政府公屋嘅人.
3. 东成 2018-11-28 15:39:03
我支持蔡老板,皆因佢都系白手兴家嘅人,听讲当年佢宁愿租住劏房,都唔愿攞政府资助,唔肯申请公屋,死悭死抵至储到首期上车.人家今天发达系冇得埋怨.
4. 东成 2018-11-28 15:48:00
香港系好公平嘅社会,我冇咁努力,也不会咁努力,所以有一层楼自住就够,宁愿多啲消遣娱乐,唔想成日谂住发大达.好在屋企人都有楼,大家都系平常心做人.
5. 肺腑之言 2018-11-28 16:52:40
蔡先生语重心长的分析,是希望一些人有能力上车,但又心大心细的人,认清楚状况;不要被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去阻碍决定,结果反而变了做楼奴,是租楼的楼奴。
6. 亮剑 2018-11-28 17:11:13
有啲人话以前楼价平,上车容易D,不过我讲一个残酷的现实畀佢哋知,喺80年代初,最优惠利率曾近20厘,而大家要留意嘅系,当时按揭利率系P+2.x左右,即系你就算只系借左银行50万去买楼,单单系还按揭利息,每月都讲紧9仟蚊以上。
而当时中产的收入,每个月大约7~8仟蚊咋!
7. 向引刀・土著・自醉・浪子・阿井 说不 2018-11-28 17:36:55

减辣路线图

20181127

楼市乍现见顶回落,很多人已开始揣测政府「何时减辣」,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和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日先后放风,明言待「确认楼市下行」便会考虑放宽部分措施。对於业主、投资者及计划上车人士,相比起减辣「时间表」,更须掌握的是有关「路线图」。按一般估计,首先有望松绑的将是压力测试,最早可能在明年中上演;其次为按揭比率门槛,最后才轮到放宽各项印花税招数。

严格而言,所谓「辣招」最少应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政府实施的SSDBSDDSD等印花税,旨在以额外成本阻吓特定人士购入物业;另一类则是金管局自2009年起陆续推出、针对物业按揭的8轮「逆周期」政策,当中又可分为压力测试和按揭门槛。

第一步压力测试松绑

简单来说,现时香港人申请按揭买楼时,每月供款最多占其收入50%,惟鉴於目前利率仍处於超低水平,金管局担心一旦「利率正常化」(即是加息),将令部分业主供款负担大增,恐危及金融体系稳定,因此引入「压力测试」,假设利率上升3厘之后,供款占收入比率仍不高於60%,申请人方可获批楼按贷款。

现时某些拥有足够首期的准买家,正是受制於「压测」而无法入市。举例说,一名专业人士月入5万元,拟选购一个850万元单位,凭积蓄或「父干」拿得出340万元(四成)首期。按利率P2.75厘、还款期25年计算,每月供款为23202元,占其收入46.4%,恰好能够过关(低於50%);可是在压测之下,假设利率较目前上升3厘,每月供款将增至31700元,占其薪金比例变为63.4%,刚刚超出上限(不高於60%),就无法获批足额按揭。

打个比喻,有时候预计夜晚气温会急剧下降,妈妈早上为孩子准备出门时,会先替他穿2件衣服,然后背包再放3件外套,以便随着降温而逐步添衣;但若在中午才出门,天气已明显转冷,那便会为孩子穿上3件衣服,这时候背包所放外套也可减至2件。

同样道理,压测是为了准备「利率正常化」而存在,所以当真的加息之后,压测理应相应调整,否则门槛会高到不切实际,恐令全港绝大部分打工仔都不用奢想圆置业梦,更何况系引刀傻嗨・土著・自醉・浪子等穷能,只有个个月定期交租俾业主一途。香港大多数银行最优惠利率(P)在今年9月上调0.125厘,为逾12年来首度加息,市场估计直到明年底会累计加息1厘,换言之,金管局届时将有条件稍为放松压测,例如把假设要求加息至3厘改为2厘。倘若时机成熟,遇上楼价回落幅度显著,金管局甚至可能提早在明年中便出手,这将稍微有利手持足够首期、但收入不算太高计划上车的人士。

继压力测试后,有望放松的是按揭比率;正如压测,金管局把按揭比率收窄至目前最高六成(1000万元以下物业)和五成(1000万元或以上物业),原意亦为防止实力不足者为了买楼过度借贷,以免市况逆转时他们沦为负资产,动摇金融体系稳定。

按揭比率冀回复七成

因此待楼价真的明显回落之后,随着潜在金融风险相应释放,金管局料有空间稍为放宽按揭比率,回复到「逆周期」之前的最高七成。

如果减辣时机得宜,压测和按揭比率松绑再加上楼价调整,3大因素结合起来,将令具资格上车群体扩大,有助纾缓无壳蜗牛困苦以及减轻民怨,同时亦可阻止楼市跌势过急。惟时机确实不易拿捏,一旦过早减辣,便可能令楼价很快再度丧升,增加金融风险。

最后减辣的料是印花税招数,事关3种辣税分别是为了阻吓短炒者(SSD)、境外买家(BSD)及持有多於一项物业的投资者(DSD),以期把市场留给本地实际用家。

姑勿论部分招数是否带来反效果(诸如SSD锁定物业3年,DSD增加再入货成本,均可能令短期供应更稀缺),不过,政府坚持这些措施多年,除非楼价真的大幅回落、让更多本地用家能够置业,否则肯定不敢贸然「放生」上述3类买家。

辣税难完全撤销

可以预期,由於本港住宅供需在未来一段很长时间仍将维持紧张(最多由严重短缺转为比较短缺),即使确认楼价转势下行,若然没出现19972003年的危机式急跌,或者直到「明日大屿」等增加土地供应政策奏效,SSDBSDDSD3大辣招未必完全撤销(正如新加坡、伦敦等地长期都对特定楼市投资者徵收额外税款),可能只会宽松一些细节条款(例如降低税率、缩短SSD锁定年期,或者持有3项以上物业才徵收DSD)。

明乎此「路线图」,一方面目前等待上车人士可以稍为宽心,随着楼价回落,尽管调整幅度可能仅约两成,惟结合金管局放宽压测和按揭比率,只要继续努力储钱和工作(保住饭碗、维持入息),明年将有望「梦想成真」。

另方面,现时拥有多项物业的业主和投资者,若非预期楼价大跌,否则不宜草率沽货,皆因印花税辣招不会轻易退场,日后重新入货的交易成本或持续高企,打算先沽货后低吸随时得不偿失。

 


8. 亚Q 2018-11-28 17:50:03
80年代中期中产是指大约月入两万的家庭 , 当时无线晚间新闻做了一个特辑 , 以一个官校中学教师夫妇为例列出中产开支与收入 .
9. 唔买就 2018-11-28 21:25:29
唔买就笨???

粗略统计,80年代初到现在,内地大城市如深圳、上海、北京等,楼价升了约40倍,而香港也升了近20倍,......

深圳、上海、北京等,楼价升了约40倍,没有买楼的人,人生命运上输咗约40倍的机遇!!!现在买楼40年后可以追上约40倍的回报机遇???


香港也升了近20倍,......没有买楼的人,人生命运上输咗近20倍的机遇!!!  现在买楼40年后可以追上20倍的回报机遇???

10. 亮剑 2018-11-28 23:04:54
8楼,我楼上讲最优惠利率成20厘嗰阵系81年,咁中产人工几多,当然系同期啦,以下文章可供你参考!http://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0180625/mobile/odn-20180625-0625_00202_011.html
13. 支持者 2018-11-29 01:03:47
宜家嘅人买唔到楼就埋怨,有能力冇能力都埋怨,睇番80年代初供楼比宜家辛苦好多,林郑政府都起好多资助房屋,冇能力就等资助,仲有咩埋怨.
14. 引刀一快 2018-11-29 01:23:14
净系讲几多息系冇意义嘅,同期D人揾几多,楼价几多,息高咗有冇出现抛售,当时全付同做分期嘅比例系几多,全部一齐做比较至有对比价值。
15. TO:引刀 2018-11-29 11:50:54
14楼引刀兄,听讲81年港岛东大型屋苑售价已经系每尺1300元左右,后期至跌到800元左右,人工嘛,相信当年普通打工仔月入在2000元-3000元左右吧,利率20厘,点供楼呀!
16. 等唔到 2018-11-29 19:57:50



等唔到 40年的结局, 楼价升多少???


元朗Grand YOHO 1座低层H室,实用面积499方尺,2房间隔,叫价850万元,买卖双方议价后,最终以698.8万元易手,并由买家负担SSD,涉及约69.88万元,实用尺价14004元。

中原地产表示,原业主於2016年10月以710万元买入单位,见楼市回落,忧虑后市,故持货只有两年,急於出货,账面蚀11.2万元或1.6%


17. 基层市民 2018-11-29 20:01:42
亮剑兄讲得好有根据,我支持佢,宜家买楼唔会比80年代辛苦,宜家仲有父干帮,我就靠自己了,所以辛苦啲,好彩几年前上到车,都系信蔡老板!
18. 唔好玩 2018-11-29 23:03:03

唔等   40年先走货.  结局唔好玩...

【信报财经新闻】美联表示,东堤湾畔2座顶层特色户,实用面积1159方尺,为区内罕有的附带双平台单位,连440方尺大平台,为3房间隔。

据了解,原业主早於数月前叫价1700万元放售,随着市况下滑,减叫价250万元,至1450万元,再经多次来回还价后,最终累积减价512万元,以1188万元获承接,实用尺价10250元。

今年2月,屋苑5座顶层复式户,以1988万元成交,实用尺价14190元。今年8月,8座顶层H室以1868万元成交,实用尺价14837元,相距8月成交,3个月跌价约31%。

资料显示,原业主於2015年1月以1200万元购入上址,连什费及佣金,料要亏蚀离场,估计是近年区内首宗损手个案

19. 引刀一快 2018-11-30 00:44:06
To  15楼

1300跌到800,近4成,呢个就系当时嘅情况,有埋呢D资料就相对中肯。

75年,铜锣湾D楼花大概400-500蚊一尺,一般人收入700-1500,对比现今,工资升15倍,楼价30-40倍。

80年代初有2000-3000已经唔系一般打工仔,一般人系千零蚊。


20. 向泛民说不 2018-11-30 12:18:18
引刀,90年代香港是泡沫经济,当时建立在83年港币贬值和85年之后美金大幅贬值,大量低端高污染劳工密集的工厂出现。加上大陆改革开放刚开始,需要香港人才,所以当时香港人唔忧无野做。同时因为港币便宜,所以旅游业兴旺。这个故事到97年结束。
21. 将犯民糟质 2018-11-30 14:57:48
香饭, 点解释 9x 年港人一路出走经济一路爆上?
22. 引刀一快 2018-11-30 15:27:33
向饭

咁咪好罗,正正经经讲返D正经嘢,俾个like你。
23. 八妹 2018-11-30 15:54:14

楼价高是因为经济发达使然,冇得怨,全世界所有大都市楼价都高,努力奋斗成功置业是值得尊敬,好过好食赖飞等政府公屋嘅人.

一看就就知他"自然一派"  做边行  -  地 产佬




                  

24. 何止 2 2018-11-30 22:53:50

在香港,  个个都知买楼买地长揸  40年一定赚钱啦......问题是好多人滚水碌脚走唔切......香港大地主,财富上升何止  20倍???


希慎兴业上市后,即着力加强旗下的投资物业阵营,向大股东利氏家族购入地产物业及重建发展地盘,计有1984年以4,600万元购入港岛浅水湾宝山阁;1986年以4,500万港元购入铜锣湾两个地盘,发展成今日的友邦中心及礼顿道111号,同年又以8.5亿元购入花园台2、3号及乐源道38号柏乐苑;1987年以4.45亿港元购入恩平道2至38号及渣甸坊19号等。到80年代末,希慎的铜锣湾王国已发展至拥有270多万方尺收租楼面面积,比上市初期增加逾倍。

踏入90年代,希慎兴业的投资策略明显转趋积极,除继续扩大集团的土地储备之外,更展开多项物业重建计划,包括兴建嘉兰中心、重建利舞台及利园酒店等,以便用尽土地的地积比率,扩大和巩固希慎在铜锣湾的地产王国。嘉兰中心位于铜锣湾恩平道,是希慎透过收购整条街旧楼地皮重建而成的,于1992年3月落成,楼高31层,楼面面积62万方尺,是该区的高级商厦,希慎总部就设于此。

1991年3月,希慎斥资4.5亿港元向大股东利氏家族购入波斯富街99号利舞台地皮重建,1995年完成,成为毗邻时代广场的另一高级购物娱乐中心。该物业70%股权属希慎兴业,另外30%权益由先施公司购入。

1993年,希慎展开利园酒店重建计划,以配股形式集资12.9亿元,由大股东利氏家族行使认股证再集资16亿元,以24.5亿元向利家购入利园酒店物业,该项重建计划总投资42亿元,计划发展成大型综合物业,总楼面面积达90万方尺。利园重建计划于1997年完成。


1980年,包玉刚成功收购九龙仓集团。包玉刚於1980年代成为首位担任香港上海滙丰银行董事及渣打副主席的华人。

1980年3月,包玉刚与中国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外贸部在北京签约,合资创立了国际联合船舶投资有限公司,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的首家中外合资公司[2]。该公司的成立,促进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的重工业发展,并成为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航运业对外的主要平台。[2]

1981年,包玉刚捐款1000万美元,在北京开办一所新型五星级国际酒店,命名为兆龙饭店。酒店名称由邓小平亲自拟定,并题写店名,邓小平更亲自出席饭店的落成典礼[2]

25. 溜一溜 2018-12-01 20:56:49


香港是一个好奇特的市场, 早几年当大多数人睇淡楼市走货时, 楼价就抢起, 杀淡友彩头, 现在当大家都在美好的憧憬  40年愿景,  就走走你的气焰,  往下溜一溜,  唯有长揸  40年心理状况会平静一啲...


26. 就是升 2018-12-01 23:23:02


在香港, 睇未来  40年,  楼价就是升...目前起跌无需理会,  未来  40年,  楼价就是升...

27. esb9 2018-12-02 16:35:38
蔡老板超凡入圣,猪笼入水,万民膜拜!
28. 基层市民 2018-12-04 20:30:14
VERY GOOD!

当年买楼银行可借9成,首期只需1成。少娱乐消遣,多加班工作,一来一回,置业的速度自然快人一步。不过,早年港人置业过程也不是都一帆风顺,记得80年代初中英谈判期间,当时的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摔了一跤,结果楼股大跌,香港楼价短期内下跌了3到4成,出现第一次挞订潮。而在80年代初,供楼利息曾经高达20厘,谁说当年供楼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