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周,環球股市出現顯著回吐,以港股恆指和美股道指為例,兩個指數在這段時間的跌幅分別為11%和9%。雖然今次的調整是由於美國股市大冧所觸發,但港股的跌幅卻較美股更厲害,主要原因是內地A股也同時急挫,最終加大港股的跌幅。
無可否認,美股的大調整可以説是遲來的冬天。若以特朗普在2016年11月勝出大選後至今年1月,美股指
數,例如道指曾大升超過四成半。如果以道指創下的歷史高位計算,其市盈率已超過20倍,估值昂貴。此外,採用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obert Shiller製定的中長期市盈率(CAPE)來衡量美股的中長期估值,現時美國股市的CAPE高達33.41倍,較1929年華爾街股市爆破前的市盈率32倍更高 (圖一),因此,即使美股玩完也不是太大意外。
美股見頂的機會是相當高,但這是否表示港股也玩完呢?答案是未必。現時恆指和國企的市盈率分別是13倍和9倍,絕對不貴。港股中長期市盈率也只是16倍,遠低於最近兩次牛市(2000年和2007年)見頂前的中長期市盈率,分別是約30倍和超過40倍(圖二)。從估值來衡量港股後市,筆者相信港股不會繼續大幅下挫,反而在短期內會逐漸企穩,並隨後展開一個較強的技術性反彈。
如果大家希望趁低吸納,不妨考慮選擇本地的零售板塊,因為近幾季的訪港內地過夜旅客顯著增加,加上消費信心仍然強勁,零售業必會受惠,特別是化妝品和奢侈品已出現明顯復甦,這兩個零售分項是值得注意的。
圖一: 道指中長期市盈率

圖二: 恆指中長期市盈率
